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真會成超級大國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14 08:51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中國真會成超級大國嗎?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美兩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交往日益頻繁、利益交織日益擴大。兩國在共同利益持續擴大的同時,結構性和深層次矛盾與分歧也依然存在。在此情況下,中美兩國都致力於突破傳統模式,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據《參考訊息》報導,美國《外交》雙月刊9-10月號發表題為《為何趨同反而滋生衝突?》的文章,作者為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主任馬克 倫納德。文章稱,許多人擔心,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中美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這個世界將一分為二。不過,現在該是改變看法的時候了。如今,正因為中美越來越相似,而不是因為它們有分歧,才促使它們漸行漸遠。

  中美角力主導全球秩序

  倫納德稱,確實,中國已加入改變全球秩序的復雜的多邊外交活動。不過,無論中國的上層統治者喜歡不喜歡,西方現在還沒有準備調整現有的世界秩序以滿足中國的愿望。

  譬如,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高收入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內)開啟“跨太平洋(行情,問診)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該協定明顯把中國排除在外。新的貿易安排的目標並非是把中國擠出國際貿易體系外,而是要在沒有中國參與的情況下制定規則,然后迫使中國接受這些規則。在安全方面,西方也在做著類似的努力。美國正在竭力借助“重心轉向亞洲”來加強其與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的長期關係,以便減緩中國謀求在西太平洋地區占軍事優勢地位的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也一直非常努力地想繞開西方。它建立了自己的安全機構,譬如上海合作組織。中國還與金磚伙伴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定期舉行峰會,還在力圖建立一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該行的貸款投資組合規模有可能是世界銀行的三倍之多。

  2023年世界將出現中美兩個超級大國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有能力任意改變歷史。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在人沒有創造出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之前,歷史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中國經濟周刊》日前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在他看來,未來十年,歷史的慣性有利於中國的崛起。他甚至大膽預測中國到2023年將會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將迎來中美兩極格局。

  “國際格局是隨著大國綜合實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大國綜合實力的基礎是國家的政治實力,而政治實力的核心則是領導者實施改革的能力。”閻學通坦言,他之所以能夠對未來十年中國崛起做出樂觀的預測,與黨的十八大后中國領導人在反腐、改革和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的新政有關。

  “我做出這個預測的前提是今後十年中國的改革力度將大於所有其他大國。”閻學通解釋說。”

  閻學通在他的新著《歷史的慣性》一書中預測:未來十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升至1:5;2023年美國的GDP將為19萬億美元,屆時中國的GDP按照當前的匯率換算將為17萬億美元,按屆時的匯率計算將超過美國;2023年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影響力將達到美元影響力的50%甚至更高水平,人民幣、美元和歐元可能構成三足鼎立之勢;2023年,中國將擁有載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個服役的航母艦隊(有可能建成5艘航母)、4~5艘攜帶射程8000千米導彈的戰略核潛艇、部署部隊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和殲—31隱形戰斗機)。

  閻學通稱,“今後十年,除中國之外,我看不出還有哪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可以接近美國。如果找不到第三個國家在十年內能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就不可避免地兩極化,而兩極化中的一極就是中國。”[NT:PAGE=$]

  中國是孤獨崛起的大國?

  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周邊外交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定的周邊外交網絡,成為中國外交面臨的重要課題。然而一些國際觀察家早已注意到了崛起中的中國難以言喻的“孤獨”感。我們發現總是會有一種清晰的聲音在提醒,中國應該走向何處。

  2013年9月的一筆大生意,讓中國武器出口生意再次成為世界焦點。中國精密進出口公司的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在與美國、法國、俄羅斯同類產品競爭中,拿下了土耳其政府遠程防空系統的競標,總價30億美元。但接下來的兩個月,由於美國與北約的阻撓,土耳其的態度變得不可琢磨。

  不過,由於中國沒有一個盟友“扎起”,任憑美國、北約官員到土耳其游說,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打電話給土爾其總理埃爾多安,要土放棄與中國的交易。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山姆 羅格曼認為,此次軍火交易有可能失敗,在國際武器市場上,中國的客源單一,仍是一個孤獨的超級大國。

  這並非一家之言。到目前為止,盡管中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國,但在國際軍火市場卻處於十分不利的位置。根據聯合國2012年收到的常規武器出口登記表,去年,中國只向孟加拉國、布隆迪、巴基斯坦、剛果、阿聯酋、緬甸、坦桑尼亞、摩洛哥出口了武器。

  當然,這只是中國在國際舞臺表演中的側面之一,而一些國際觀察家早已注意到了崛起中的中國難以言喻的“孤獨”感。

  美國《時代》周刊評論員法里德 扎爾里亞不久前發表文章稱,中國確實是在崛起,但只是個孤獨的崛起中的國家。強大和自信的中國如今擁有的朋友多了許多……但除了朝鮮、巴基斯坦之外,談不上有什么真心實意的盟友。從經濟發展的困境和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我們發現總是會有一種清晰的聲音在提醒,中國應該走向何處。

  扎爾里亞分析是有道理的。放眼全球,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在全世界193個國家里,竟然沒有一個鐵桿的盟友。如果我們從地圖上尋找和中國具有“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國家,會發現真正被外界廣泛承認的,只有雞喙上的朝鮮和雞尾上的巴基斯坦。

  朝鮮算得上是中國的半個盟國,這種關係是用18萬名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但是,中國除了為這個國家流血犧牲,為這個國家提供經濟援助,卻從來不曾對這個國家有過真正的影響力。朝鮮從來沒有按著中國的意愿在國際舞臺上表演過,它給中國帶來的,除了麻煩,從來沒有多少支援和利益。

  也許有人會說,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的盟友。的確,在1990年以后,隨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國力大大下降,根本無力單獨挑戰美國,而中俄此時都是美國打壓、遏制的對象,中俄似乎很有必要結盟,兩國合力對抗美國。不過,進入本世紀后,中俄仍然在各自的道路上摸索,對建立同盟關係似乎都不積極。

  回過頭看,近十年來,與中國簽約戰略伙伴關係的國家一大堆,僅今年,中國至少與10個國家由伙伴關係上升為戰略伙伴關係。不過,當中國真正需要幫助時,別說兩類插刀,就算是肯站出來為中國說句話的,都屈指可數。

  而同一張地圖上,檢索美國的戰略盟友就有幾十個。長期以來,美國借助其盟友配合,直接或間接地入侵他國領土,顛覆他國政權,扶植親信,消滅一個又一個對手,創造一個又一個盟友。僅西邊的北約——美國參與和主導的最主要的軍事同盟——就為其帶來27個盟友,而東邊的盟友就有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

  按照目前的形勢,如果中日為釣魚島開戰,日本有美國以及澳大利亞、菲律賓等作后盾,而中國卻沒有盟友支援,說不定只有朝鮮站出跟中國“扎起”,然而,它的力量卻不濟於事。那么,只有同根同族的台灣,但台灣當局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中國徹底打垮日本,那么自己很難自保,雖然不會站在日本一方,但也不會完全支援大陸。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由於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盟友,中國將成為孤獨崛起的大國。由於中國奉行不結盟的政策,基本沒有同他國簽訂盟國性質的條約或協議,因此我們也不能確定哪些國家真正算是中國的盟友。孤獨的中國之所以孤獨,還是因為中國選擇了孤獨,這卻是中國今天應該徹底反思的。

  閻學通最近在其出版的新書《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中國與世界》中指出,尋求盟友是中國外交戰略調整必然選擇。隨著國際地位進一步上升,中國將無法繼續韜光養晦政策,而是需要建立同盟,才可能使中國擁有更多的鐵桿朋友。因此,中國必須調整不結盟的對外政策。

  按照閻學通的說法,中國有必要恢復結盟政策,可與周邊的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老撾、柬埔寨等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同盟關係。同盟是最高水平的國家關係,最低作用是保障兩國不支援彼此的敵手。如果中國與這些國家結盟,將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中美在戰略關係上的差距。(BWCHINESE中文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