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搶殼嘉凱城 恆大「回A」計劃浮出水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

控股嘉凱城(000918,股吧)後,按照計劃,恆大地產下一步是盡快完成港股私有化,同時資產重組的日程表也將開始執行。

A股市場搶殼大戰日益白熱化,能以36億元拿下嘉凱城控股權,恆大地產實屬不易。

4月24日,恆大地產(HK.3333)發布公告稱,以3.79元/股的價格從浙江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國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手中收購嘉凱城(SZ.000918)約9.52億股份,合計金額約36.1億元,占嘉凱城已發行總股本的52.78%,成為嘉凱城的控股股東。

此前已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控股嘉凱城,表明恆大將通過借殼上市方式回歸A股,下一步恆大地產在港股市場上的私有化步伐也將提速。

殼資源爭奪戰

殼資源大戰的背後,是注冊制推進放緩以及戰略新興產業板的不確定。

之前計劃回歸國內市場的中概股以及准備進駐戰略新興板的多家公司不得不選擇借殼的方式上市,導致原被認為毫無價值的殼資源陡然升值。

同時,近期「A股千點反彈論」也讓一些賣殼方提高溢價,如深圳惠程(002168,股吧)就按100%溢價被借殼。

恆大地產3.79元/股的收購價,僅為4月14日公告前30個交易日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算數平均值的90%,對比之下相當劃算。

但恆大地產成功控股,只是借殼上市的第一步。

和訊房產了解到的資料表明,一般來說,完成控股的下一步就是對殼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這其中包括殼公司原有資產負債置出,以及借殼企業的資產負債置入,而根據借殼公司(恆大地產)的資產注入情況,又分出整體上市和部分上市。

「借殼上市要考慮直接成本和潛在成本、審批難易程度、後續融資能力、鎖定期、要約收購等共性條件,也要考慮擬上市企業和殼公司的行業特點、財務狀況、所有制類別、經營能力、談判能力等特性條件。」有行業分析師指出。

「國資改革的背景下,嘉凱城顯然成為最先進行改革的房企之一。嘉凱城的資產比較優質,但公司經營模式不善,導致盈利低效。從嘉凱城和恆大地產的業務來看,恆大很可能將涉及城市運營的部分項目注入到嘉凱城內部,如大消費平台、糧油等業務其實和嘉凱城城市會客廳等業務有較好的匹配度。」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

恆大地產亦在公告中表達了對嘉凱城作為A股上市平台的認可,「(控股嘉凱城)可豐富本集團的土地儲備資源,進一步增 加一二線城市項目數量占比;通過恆大地產與嘉凱城集團的戰略整合,將進一步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為股東爭取更多投資回報。」

私有化提速

據知情人士稱,完成控股後,恆大地產下一步將加速港股私有化。

資料顯示,去年恆大連(樓盤)續回購股票,共回購約19.23億股,涉及資金102.99億港元,而在前年恆大同(樓盤)樣實施了巨資回購,以約58.50億港元回購了17.63億股,目前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已近75%,距離私有化僅一步之遙。

一位證券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私有化一般會溢價回購小股東手上的股份,據中概股私有化的過往經驗來看,通常回購價格會比前一天收盤價有超40%的溢價,高的甚至達數倍。以此計算,恆大地產的回購價或將超過其8.4港元的歷史最高股價。

今年以來,萬達、恆大均透露出退H股、回 A股的意圖,引發了關於內房企港股市值普遍低估的議論。

「與萬達類似,恆大同樣存在估值偏低的情況,目前恆大市盈率約為6倍,遠低於A股地產公司約15倍的市盈率,未能反映其真實價值。」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恆大在港股的市值僅約為652億元,而同為兩千億房企的萬科、綠地市值則分別為2697億、1573億,相比差距較大。

「若成功借殼回歸A股,估值有望大幅提升,而恆大業績表現明顯優於同行,回歸A股後有可能成為國內市值最高上市房企。」上述人士表示。

而據媒體觀察了解,2015年,港股經歷了股災,個股股價普遍走低,超30家中概股啟動了私有化。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和訊房產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