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許一力:參加G20對中國有什么好處?

鉅亨網新聞中心


  G20峰會於9月5日至6日在俄羅斯名城聖彼得堡舉行,這是近期最大的國際政治交鋒。不過今年的G20跟往年注定是不太一樣的,因為今年的局勢比較特殊。

  表面上看來,這次峰會的主題是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崗位,但大家的關注點根本不在這里,而是摩擦加劇的世界政治經濟局面,這肯定會為本屆G20峰會帶來超出以往的看點。


  據說普京和俄羅斯當初承辦G20峰會時,是躊躇滿志。從國際局勢上來看,一方面,棱鏡門事件的爆發為本身就有大國競爭意識的美俄關係添了一把火。而時至當下,美國對敘利亞方面的咄咄逼人,等於要將俄羅斯勢力徹底攆出中東,這無異於火上澆油。G20還未開始,就已經蒙上了一層火藥味。

  非常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摩擦不斷,奧巴馬取消了對莫斯科的順訪,而俄羅斯方面也特意修改領導人“排座”次序,改以與會者姓名西里爾字母排列為拉丁字母排列,以避免奧巴馬和普京坐得太近。

  人們質疑的是,次貸危機以來,越來越多的聲音指出,G20峰會的影響在逐年下降,這個峰會形式大於內容?而且會期只有兩天,頭一天開幕,第二天閉幕,就算有爭吵也只能淺嘗輒止,掀不起什么大風浪。能解決今年這么復雜的國際問題么?

  這個想法過於簡單了。實際上從G20本身的分量來看,它的影響力被夸張到什么程度都不為過。G20包括的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經濟體,GDP總額占全世界85%,人口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這種會議,就算是不能夠提出解決的觀點,哪怕是僅僅拋出當前的經濟問題,那也夠舉足輕重的。

  想當年1999年,西方七國集團提議建立G20,二十國集團占全球GDP的近85%,而七國集團只是占世界經濟總量50%。從G7要變到G20,就是世界經濟權力格局從發達經濟體“一股獨大”到新興經濟體占據“半壁江山”的根本性轉變。

  要注意到,G7到G20之后,這個峰會的性質其實已經是完全改變了。當初成立G20發達國家是以救世主的身份空降,為了應對亞洲和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動盪的沖擊。現在早已經是風水輪流轉,新興國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反倒成為了解決發達國家歐債危機、次貸危機的突破口。

  峰會的性質確實是發生了改變,2010年在韓國召開,今年由俄羅斯主辦。新興市場國家已經成為了G20峰會的主角,發達國家也愿意讓新興國家進入國際化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去。但最大的問題在於,當今世界上的主要經濟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話語權仍然是發達國家主導,在上述組織架構中,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只擁有不相稱的份額,這一現狀必須得到改變。

  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目前的意思很明確,你可以幫忙解決問題,但是永遠沒有話語權。這就是我國參加G20峰會最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解決這樣的問題還是有一些突破口的。以當前的G20與會國來分析,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大陣營:美日、歐盟、新興市場國家。

  這三方勢力的立場特別明顯。美國和日本的心思很明顯,就是想要繼續強調加大經濟刺激力度,盡量回避美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問題,尤其是維持美元地位的問題中,今年QE退出又將成為重點;歐盟想干嘛呢?它們會繼續呼吁改革金融體系,主要也是為了遏制“廉價美元”的沖擊。說到底,被坑了的歐元區必須要醞釀反擊之戰,這也是歐洲國家的根本目的;像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經濟體,一直在呼吁對國際金融機構進行改革,增強新興經濟體的發言權。道理很簡單,我們作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不能光承擔為美歐經濟危機擦屁股的臟活兒,你們要給我們甜頭——從最近幾屆的動向上看,最直接的目標可能是增加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

  關鍵在於美國和歐盟的派系分歧。這些年來,世行和IMF雖然都是美國歐洲控制,但已經在積極的改變,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份額,就是要改變美國“控股”下一面倒的格局。尤其是歐盟與美國各成一派,近年來貌合神離,特別加速了這一過程。

  當然,這種貌合神離的內部矛盾,其實也使得G20越發流於表面化。曾提出了“金磚四國”概念的高盛經濟學家奧尼爾就曾說,G20盡管有其相對G7或是G8等組織的優越性,但亦存在“尾大不掉”等局限。反倒是金磚國家習慣性的會在G20前后舉行個表明立場的金磚峰會,頗有點諷刺的意思。

  說到底,當前的世界金融話語權,仍然是牢牢把控在老牌霸主的手中,我們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