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時代》周刊:微軟險些造出iPhone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美國《時代》周刊網絡版上周六刊登題為《微軟本應造出iPhone》(Yes, Microsoft Could Have Invented the iPhone. Here’s How)的評論文章稱,先於iPhone對外展示的Surface茶几電腦,對未來計算的用戶界面有與iPhone類似的願景,只不過在設備尺寸、定價和適用人群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才失去了這個重要的發展機會。

以下為文章全文:


Surface茶几電腦

距離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宣佈退休計劃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但整個博客圈還是在不停地熱議他擔任CEO期間的表現。在評論Asymco的霍利斯·德迪烏(Horace Dediu)的博文時,Daring Fireball的約翰·克魯伯(John Cruber)出了下面這番話:

“從理論上講,微軟本可以率先造出iPhone——當然,並不是真正的iPhone,而是為未來的移動計算奠定基礎的顛覆性設備,使得移動計算成為多數人使用,並吸引人們多數時間的計算平台。這原本不會破壞微軟利潤豐厚的既有業務——至少短期內不會。”

我在之前的博文中過,我認為微軟不可能主導移動技術,原因很簡單:主導舊模式的科技公司,很少能在新時代繼續佔據主導。但克魯伯有關微軟發明iPhone的那番話卻引發了我的思考。

乍一看,這似乎十分荒唐。從微軟各方面的特質來看,它險些造出iPhone似乎是無稽之談,這簡直就像是用迪士尼導演電影《低俗小》的方式設計情節。

但我很快回憶起來:鮑爾默領導下的微軟確實曾經開發了一款在很多方面都與iPhone非常相似的設備,而且的確比iPhone誕生更早,其中很多一流的技術都是微軟自主開發的。

[NT:PAGE=$]與iPhone同時研發

不過,微軟的這個發明與iPhone之間有一個關鍵區別:它體積巨大,不可能放在口袋裏,它叫Surface——不是微軟自主開發的平板電腦,而是一款茶几式計算系統,是鮑爾默在2007年5月的D大會上展示的。

這款Surface茶几電腦外觀考究,擁有流暢的多點觸控界面。雖然它採用了Windows Vista系統,但卻徹底拋棄了Windows界面,採用了更加現代而直接,且極具參與性的觸控界面。微軟演示的應用與iPhone中廣受喜愛的功能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看圖片和玩游戲。

倘若微軟發布Surface比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推出iPhone晚一年,很可能就會淪為笑柄,被人扣上“山寨”的帽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品都要感謝傑夫·韓(Jeff Han)等研究人員的貢獻,此人對多點觸控的演示比iPhone和Surface都早。

但微軟Surface的開發與iPhone卻几乎在同一時期。他們第一次向記者展示這款秘密技術的概貌,是在2007年1月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比喬布斯發布iPhone略早一些。(當我第一次見到iPhone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就是一款口袋版的Surface!”)

發展出現偏差

Surface的內部包括一台Windows PC和一台DLP投影儀,以及用於在觸摸屏上捕捉各種手勢的多個攝像頭。這款品價格不菲,這或許也是微軟起初僅將其用於酒店、賭場和商店等商業環境中的原因。當這款品在D大會上發布后不久,我在電子雜誌Slate上寫道,對於這麼聰明的創意來,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6年前發布的這款名叫Surface的品至今依然存在,但我認為,用令人失望來形容它並無不妥。(我不確定是否在其他地方見過這款設備,但我的確在今年初參加Xbox One發布會時,在微軟總部見過一台。)我知道,一旦一家公司把某款品的名稱用在更性感的新品上,就表明他們對這款舊品失去了信心,Surface就是很好的例子——微軟把新的平板電腦命名為Surface,而把原先的Surface茶几電腦命名為PixelSense。

在2007年D大會的尾酒會上,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對與會者,他認為Surface風格的計算設備最終將擺到所有人的辦公桌上,但或許需要經歷漫長的歷程。他的話或許沒錯——從本質上講,聯想Horizon這樣的品就是消費版的Surface,價位也是普通人承受得起的。但聯想或許得調整一下這款品的界面——Windows 8不是為這種這種應用設計的。

錯過重要機會

無論如何,當你試圖想象微軟如何能搶在iPhone誕生前,在移動計算市場實現跨越時,最明顯的思維方式似乎仍是評價當時的Windows Mobile系統。這款系統採用了小號的開始按鈕,界面也很落伍,所以極度缺乏想象力,但微軟似乎對此十分滿意。

但Surface卻證明,微軟對未來的用戶界面是何模樣早已了然於胸,他們唯一搞錯的就是設備的尺寸、適用人群和價位。這個理念的真正宿命並不是放到每個人的辦公桌上,而是進入到相當一部分人的手機裏,而且這股浪潮會立刻開始。

所以,想要想象微軟發明了iPhone會是什麼情景,其實並不困難。只需要把微軟研究人員在Surface還處於發展初期,就向鮑爾默展示這項技術時的想法裝進自己的腦子裏,然后問問自己,假如鮑爾默:“太棒了——我們能不能把它裝到口袋裏,然后以每台好幾百美元的利潤銷售?”當今的科技行業會是什麼樣子?(書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