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危機汰弱留強 歐洲小銀行的結局:削減資產或被合併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3-08-27 21:59
在大自然的殘酷環境中,總是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歐洲銀行體系也是如此。自 2008 年以來,歐元區跨國銀行的貸大降 2.2 兆美元,受外圍國家如意大利與西班牙的高利率影響,借貸成本直線上揚,德國企業與西班牙企業的貸款利差,也從曾經的數個基點,擴大至 1.5%。國家如此,歐元區外圍國家的銀行也逐漸分出體質高下。
《經濟學人》報導,歐洲大型且多元經營的銀行如西班牙桑坦德銀行 (Santander)、西班牙外換銀行 (BBVA)、意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Intesa Sanpaolo) 和意大利裕信銀行 (UniCredit) 等,都能透過批發市場、存款及對小銀行的業務獲得營運資金。
買進意大利銀行債務的違約保險的成本平均為 330 個基點,意即只要付 33 萬美元,就能確保 1000 萬美元的 5 年債權,不過其中差異很大。聯合聖保羅銀行是意大利最大當地銀行,購買其的信用違約交換 (CDS) 的成本只要 295 個基點,但若要買規模較小、深陷危機的西耶納銀行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CDS,成本高達 708 個基點。西班牙銀行業也有類似情形,只是落差相對較小。
除了銀行的所在國家之外,其籌款成本也和另外兩個因素有關。一是銀行的資產健康程度:在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 最近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企業資產負債表情形與其借貸成本有強烈相關。二是銀行的規模和多元化程度:那些大到很難倒的銀行,在債市上總是能讓投資人比較有信心。像桑坦德、裕信等多角化經營的大型銀行,在國內發生低潮時較有能力安然度過;較小的銀行則因資產過於集中,而顯得比較脆弱。
大、小銀行間的籌資成本差異在世界各地皆同,但在深受歐元區危機重挫的國家,情形則更加明顯。這個因素也影響到存款業務的推展,大型銀行在危機之中更易拓展市占率,如桑坦德銀行與外換銀行 2012 年市占分別成長了 19% 與 27%,但接受紓困的小型銀行 Bankia 市占率在過去 18 個月中縮減了 25%。
存款利率通常低於資本市場的借貸利率,因此存款業務減少提高了銀行籌資成本,也使其存貸比率上升,形成風險的惡性循環,獲利能力已經落於人後,又付出更多代價才能獲得資金,最後不得不削減資產負債表。那些獲得歐盟委員會紓困的銀行,恐怕只會讓投資人更加敬而遠之。比如 3 月份對賽普勒斯的紓困計畫,就讓人們不敢在較小銀行存款。
《經濟學人》分析,歐洲外圍國家的小型銀行最終可能會面臨兩種結果。
第一是小型銀行勢必要削減資產負債表。當地中小企業信貸多半靠小型地方銀行而非大型國有銀行,但許多歐洲小型銀行受限於其共同銀行或合作銀行的特性,無法發行股票籌資,也難以符合新監管法規的規定。而其他銀行就只能努力說服投資人注資。規模大一點的銀行承諾更多貸款,但借款人轉換合作銀行需要時間,且投資人通常也不願向較不可靠的銀行借款,增加風險。
第二是銀行業可能發生進一步整合。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Huw van Steenis 指出,西班牙在 2009 年有 53 家銀行,但到 2012 年底已經只剩下十數家。類似的整合潮也將出現在意大利,該國銀行多逾 700 家。就像在大草原上的生態,弱小的動物將面臨被掠食者吞噬的命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