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博望志崔志芳:我們不希望自己的時代被埋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5 14:04


浮躁又喧囂的互聯網世界里,媒體表現形式在不斷更新變幻,快捷的網絡帶來了信息爆炸,同質的內容摧毀了閱讀激情,我們在這個時候能做什麼?


博望志希望成為這個時代的記錄者,成為最好的創業人物媒體。

以下就是博望志聯合創始人崔志芳在常州網絡社群大會上的演講。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主題是:「深度人物報道在內容風口下的生存姿勢」。我這個演講主要講三個部分——我們打算什麼,我們要做什麼,我們怎麼做。

先說我們打算什麼,就是我們是怎麼打算的。首先我們先破個題,就是內容風口下的生存姿勢,與深度人物報道的關系。我們都知道如今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往互聯網上去。媒體的發展也是一樣,從傳統媒體,所謂最早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等;到網絡媒體就是門戶、視頻網站;再到今天的微博、微信的公眾號平台。

可以說媒體較之以前已經通過互聯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所謂富媒體的時代,通過各種互聯網社交平台等各種渠道,有大量的UGC內容的以視頻、文字、圖片、H5等等的形式涌現,也就是說到了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媒體源頭的時候。

那麼基於這些平台的多樣化和形式的多樣化,勢必會導致出現一個內容的風口。我們看到,現在網上的內容形式也是讓人眼花繚亂,段子、長圖、微電影、小視頻、自制劇、直播不勝枚舉,各種公眾號自媒體干啥的都有。

那麼問題來了,在如此的一個內容風口浪尖之上,我們要做一個自媒體,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是的,我們應該找到一個適合我們的東西,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深度人物報道。

其實我們80後這代並不是互聯網原住民,這代人是讀過報紙雜志,又上了網,又玩兒到微博微信的一代人。我們時常會思考,在現在眼花繚亂的內容風口,這些大量充斥的內容大多是消費品,大家一看笑笑就過了。這些東西的價值是否是我們想要的呢?好像不是。

我們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認真做點事。我們團隊的幾個合伙人,我自己也是在互聯網媒體混過很久的人,我們其實越來越發現,真正去做實際深度調查,埋下頭來認真做深度的人,越來越少了。網絡媒體越來越呈現短平快,抄來抄去,轉來轉去的內容占據主流。我記得我們主編小肥人曾經說過他的觀點,他說我就是看不慣現在這些人的這種做事方式,針對人物的報道大家最喜歡的就是招一些小年輕的記者,甚至實習生,草草的做一些訪談,簡單寫點東西,弄個標題黨,就上去了。那我們現在希望做一些不同的東西……

既然是做文字工作,那我想說一兩句文化層面的感受,我最近看了兩篇文章挺有感悟,一個是寫許知遠的,他大概意思是說,如今很多創業者在他眼里都是愚蠢的,這些創業者會有報應。因為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創業,搞的都是類似於互聯網化的溫州,這些人做的事其實對思想、對文化、對理想、對人文缺少關懷,他們不學習以後會後悔等等。另一個是我們寫高曉松的一篇,他也提到IT公司里面有很多音樂人才,他總想把他們弄出來,寫歌,回歸音樂創作等等。

我們看到比我們長一輩70後的這些,讓我們尊敬的文化人,已經開始了擔憂。包括我們在高的文章前面有一句評論,他對改變世界「仍懷有一絲『愚蠢』的幻想」。當然這個「愚蠢」不同於剛才那個「愚蠢」這個是褒義的。其實他們的意思我們明白,他們是希望看到有人能做些更有價值的事,往大了說就是對改變世界更有意義的事兒。我們可能沒有他們層次那麼高,但是我們覺得我們還是有點類似的想法,我們也想做一個類似愚蠢的人,做點愚蠢的事兒。

那前面說了,如今互聯網內容風口是大潮流,大家都往里面走的時候,都去摻和的時候,我們反而想的是逆潮流而動。因為道理很簡單,我們是財經圈出來的記者和編輯,我們深知經濟學一個最簡單的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就是所有人都去做同樣的事兒的時候,這東西就沒意思了。另一個層面就是我們想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兒,想去試着記錄這個時代的一些人,一些事。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選擇人物呢?這就進入我們第二個環節——我們要干什麼。

首先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人物,剛才說了,互聯網上那麼多東西,小咖秀、段子手、雞湯、自制劇等等。我們為什麼要寫人物呢?因為我們覺得,歷史是人物創造的,如果我們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有價值的事兒,沒有比寫人物更好的了。

我們知道,每個時代都有他時代的標志,這些標志就是體現那個時代年輕人正在做的事兒!

中國百年以來的歷史,如果我們給她簡單貼幾個標簽,我想其中一個維度可以這樣貼——自由、戰爭、文學、發展;那對應的年輕人的行為可能就是——去吶喊、去拼命、去創作、去創業。

我們知道進入20世紀以後,中國從帝制時代要走向共和,人們意識到了自由的重要,這時候文化屆出了梁啟超、出了魯迅等等,他們以吶喊的形式去奮斗;之後歷史發展到革命時期,人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理想而走上革命道路,我這里放了一個孫立人,我們的抗日英雄,這個時候年輕人都是去拼命;解放以後,到了80年代就是我們出生的時候,為了和諧中間的歷史就過了哈,那麼這到了和平時期,人們是用文學去表達理想,去表達對美好的向往,比如顧城的詩,那這時候的年輕人的標簽是去創作;如今21世紀,是互聯網IT科技大發展的時代,那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毫無疑問,他們就是去創業。

通過上面的這些,我想說的是,不論哪個年代的年輕人做的什麼事,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在為了理想去奮斗,他們的初衷都是對於美好生活、人生的向往。

同樣這個時代創業也許就是他們的追求行為,代表着這個時代人追求理想,奮斗標簽。所以我們想着,我們應該用心的把這代人物記錄下來,把他們做的事兒,記錄下來。

歷史是人物創造的,是人物們一起演繹的一個一個的事件組成的,一個時代的歷史就是這個時代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整體過程。

根據微積分原理,當着一個一個的人物和事件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呈現的就是這個歷史階段的一個圖景,或者說至少是一部分圖景。我們想的是哪怕我們能把這一部分圖景有所描繪,我們就覺得這是我們在內容風口之中,我們更喜歡做的事。我倒不是說寫深度人物就一定最好,但是寫人物更適合我們,那我們既然想做這個事兒,就盡力把這個事兒做好。

那麼是怎麼做的呢?這就進入了第三部分——我們要干什麼。

那先從行業上說兩句,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是行里人嘛,不能說拍腦袋就決定我要寫這個創業圈深度人物報道,我們肯定是有分析的。首先針對二級市場的媒體數量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報紙,包括一些周報,一些日報,四大證券報,中證上證一財等,這里的特征就是媒體並不多,但是他們非常厲害,也會出一些深度的內容。

而一級市場呢,我們看到現在的創業公司很多,不計其數,可以報道資源很好。然後與之相配的媒體就不一樣了,媒體雖然很多量很大,讓人記得住的也不少,我這就不說名字了,大家都知道,但是少有有質量的媒體,就像剛才我說的,寫一些湯湯水水的內容,都是技術含量很低的一些寫法。

我們覺得可能是因為創投圈大多集中於互聯網,而現在又是一個短平快的風口時期,所以鮮有人做深度的內容,大家覺得那麼寫好像不太適合。又或許這些東西來得太快,那些優質的記者資源還沒來得及匹配過來。

總之就是說,我們感覺一級市場有很多好的報道資源,但是做深度的媒體少,所以我們就覺得可以做。

所以基於這個初衷,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一個個的去做,真真正正的去接觸到每一位創業者,去了解他們的故事。通過我們的平台,去記錄這些故事、這些人,這個時代的一些痕跡。

我們要聚焦於人物,通過人物去講故事,去引出一件一件創業相關的事件、項目、奮斗的過程。當一個一個人鮮活的展現在所有讀者面前的時候,隨着時間的推移,會刻畫出整個時代創業生態狀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能為想了解這個圈子的人,提供一個相對清晰的圖景。我們力爭在兩年之內,做成一個創業圈最好的人物媒體,認真去做,總會給讀者一個結果。

那麼具體說我們現在已經發了大概四五篇深度人物報道,我們每一篇都是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備,做大量的素材收集。比如我們第一篇稿子寫的是億歐網的黃淵普,我們大概跟他聊了8-9個小時,從中午一直聊到天黑;我們采訪黃太吉的赫暢,包括他本人和他的朋友同事,我們大概聊了7個人,打出來10萬字的錄音素材。我們去采訪的人物他們都很忙,有時候約個3-5次才能約到。我們每次都是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以後,基於幾萬字的內容,最後成稿6000多字的深度報道。

所以說每一篇深度文章,我們都是非常用心的去做,我們也真的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工作真的會經常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與感動。

比如有一些采訪過程中的細節就經常會打動我們。比如一個創業者,我們姑且叫他老吳,他非常資深的音樂人,當坐在我們面前,傾訴他從小立志做音樂家,卻通過10年的檢驗,發現自己不是天才時候,內心的痛苦;一個20年前的老牌兒文藝青年,後來成為了天使投資人,變成自己年輕時曾經最痛恨的中產階級的感嘆;一個同吃同住同睡的創業合伙人,在事業剛剛有點起色時,背後捅一刀的無奈等等。這些都會讓我們在做人物深度報道的時候,不斷的給我們很多感動。感嘆這個行業的不容易,感嘆這里面的人和事兒。

老實講其實我們最初做深度的時候,自己心里也忐忑,如今互聯網內容快消的時代。大家會喜歡嗎?但是當我們的稿子發出去以後,得到的積極反饋是超乎我們想象的。反饋比我們的預期好太多了,很多人非常喜歡去轉發極力推薦;還有很多人來找我們說能不能去報道他們;包括很多粉絲加我們,給我們後台留言,請教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編輯上面怎麼修飾排版,可以用什麼軟件等等;甚至有人給我們投簡歷,說想加入我們……這些都讓我們非常感動,其實起初我們沒想奢望這些,真是非常感謝有這麼多關注和寵愛我們的朋友。

當然反饋也不是說100%都是好的,我們初期剛開始做,肯定有各種不足。我們最近也看到一條留言,有人在後台給我們留言說,你們看似披着格調的外衣,但內里挺low的,名不副實什麼的。

其實我覺得吧,格調這東西我們倒還真沒特別刻意去如何如何,品質和美感的表達我們肯定是認真做的,我要做就把它做好,要不我做他干嘛,對吧。包括文字寫作這就不說了,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嘛。

當然前期肯定會有各種不足,比如產能不足,其實我們特別希望有好的寫手加入我們……包括缺少專業的設計啊等等一些難言的苦衷,你知道做一件事情有些時候受於一些各種條件,我們可能會做不到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就是有時會想的到,做不到,但這僅僅是開始。

我們有個特別好的朋友,也是個創業者,因為采訪而結識,我記得他曾經有句至理名言:「有時候我們在見到理想的本來面目之前,學會吃點屎墊墊。」所以有些時候確實會受到各種限制和實際情況的制約,我覺得這都正常。我們平靜的接受這一切,並不斷的繼續努力前行,這已足夠……

其實我們也確實在招募一些寫手,招募優秀的設計等待,我們也非常期待有高手加入我們,大家有好的推薦或者自薦的也可以後台給我們留言。

我們也在想着怎麼去更多的跟粉絲們互動,今後也會做一些粉絲交流會,演講沙龍等等。我們也非常歡迎和期待能跟大家來坐坐,來聊聊。

我們希望是把博望志做成雜志的品質的,我們希望今後我們有足夠多的作者的時候,我們可以每天都出深度報道,我們可以做各種各樣更多的欄目。未來我們還打算出書,並且會在積累了一定的報道內容的時候,不斷的去出書。我們幻想或許過了多少年以後,有人對這個時代的創業圈感興趣,翻開這些東西,能看到一些他們想了解的故事。

我記得之前我看過吳曉波的一篇文章《我一點也不留戀這個時代》。他大概就是通過演義比喻的方式寫一個小村落的發展,然後影射整個我們這個大時代,對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擔憂,對理想主義東西動缺失感到失望。我相信可能還有人抱有跟他一樣的想法。

但是我們覺得還不太一樣,我們覺得在創業的這個時代里面,本身就有很多理想的東西,奮斗的東西,感人的東西在上演。就像我前面講的時代的標簽,這個時代是創業的時代,其實正是我們30多歲這撥人的黃金時代,我們做的很多事都是可歌可泣的,博望志本身也是創業項目,我們和這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做過了的東西,我們不希望我們做的事兒被遺忘,我們不希望這一代人的奮斗被埋葬。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記錄,把這個時代的一些東西留下來,記錄下來。即便是留下的東西不好,或者後人判斷不好,那是後人的事兒,至少我們記錄了。

我們要表達的是,我們寫的東西,你要是看完覺得就不行,那再說,但是你不能說我們什麼都沒做。我們要記錄的是,不光是博望志做了,很多人都做了,都為了理想而努力了。我們寫的這些東西,如果後人覺得不好,那我們也都認。但是至少我們記錄了,如果我們沒記,那後人就會覺得我們就什麼都沒做,那我們可就太冤了……

好了,由於時間的關系,我今天就講這些,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大家!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