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光證烏龍盤損失1.94億人民幣 中證監立案調查 餘波恐令市場波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上周五上午光證錯誤交易導致大盤異動,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正對原因進行調查。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大陸光大證券(601788-CN)上周五(16日)的「烏龍盤」事件震撼兩地市場,不少投資者乘A股被炒高的一刻高追,殊不知因擺烏龍而「成手貨」的光證,已即時為對沖錯盤交易,而大手沽空約7000張A股期指,高位買股損失約3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沽期指賺約1億,令光證當日損失1.94億元。中證監表示,已立案調查光大證券,並暫停其相關業務。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光證的烏龍盤事件恐怕餘波未了,投資者今(19)日知悉光證要繼續「出貨」,可能令市場波動。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證監發言人昨(18)日稱,上證綜指上周五11:05左右突然上漲5.96%,中石油、中石化、工行和中行等權重A股忽然漲停板。中證監與有關當局核查後,發現問題來自光證,其後光大證券亦申請停牌。經初步核查,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證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存在程序錯誤,設計上亦有額度控制失效的缺陷,導致出現巨額買盤。

在昨日傍晚的光大證券記者會上,光證董秘梅鍵表示,公司策略投資部原想買8000萬元,但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都出錯,「資金衝了出去,(訂單)自動生成。(公司)帳上根本沒有230億元。」光證總裁徐浩明補充,因為11:02分下單之後在150秒內未得到回報反饋,訂單系統就會重複下單,導致大量產生,是系統邏輯判斷錯誤所致。

光大證券風控部門副總鄒雲健亦指,在該150秒內,訂單若沒被執行,會重複執行前面代碼。由於代碼判斷出現邏輯失誤,系統邏輯出現問題。當時統延時超過150秒。生成系統自己開發,訂單執行系統是外購。

光證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股份,實際成交72.7億元。光證發現問題後即時對沖風險,包括將18.5億元股票轉化為ETF賣出,並賣空7130手股指期貨合約。光證昨日的通告指,按照8月16日的收盤價,上述交易的當日盯市損失(港稱「帳面損失」)約為1.94億元,其對公司造成的最終損失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還可能隨著市場情況發生變化。

在昨晚的光大證券記者會上,光證的量化專家進一步解釋盯市損失近2億元的情況,指當日的錯盤成交72億元左右,而現貨是在股票較高位置上買的。從股票角度來說,買股票損失3個億元,賣出ETF是歸於現貨這塊,股指期貨盯市盈利約1億元,因此,總虧損為1.96億元。(光證通告指損失1.94億元)

中證監發言人表示,鑑於光證的系統有缺陷,上海證監局已決定暫停光證的相關業務,責成該行整頓,並追究內部責任。同時,中證監決定對光證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嚴肅處理並及時公佈。中證監又指出,目前的證券及期貨經營者,無論資本及流動性都充足,風險控制合規健全,今次事件屬個別事件,中證監堅決防止類似問題再發生。

光證昨日發表聲明,指烏龍盤事件令該行當天增加了72.7億元股票持倉,當日已盡量申購成ETF直接賣出,並透過賣出6,877張股指期貨合約對沖,加上當日上午賣出的253張空倉合約,全天用於對沖而新增的股指期貨空倉合約總計為7130張。 (接下頁)

[NT:PAGE=$]

光證又稱,今次事件導致該行的「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淨資本」指標,超過了100%的監管線,該行可能因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或會影響公司業務拓展和經營業績,亦給該行的品牌聲譽及市場形象帶來負面影響,至於對該行造成的最終損失,相信還會隨著市況而變化,但對經營及業績或造成影響。

光證已全面檢查所有交易系統,因今次事件對投資者可能產生的損失,光證表示將依法履行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並向投資者致歉。
 
光大證券昨日除發公告披露了「816烏龍事件」的操作細節外,於晚上6時還在光大證券總部召開發佈會,光大董秘梅鍵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人員被停職,誰來擔責目前還在進行調查,公司會配合證監會調查,投資者若因此出現損失,公司會依法履行職責義務。光大總裁徐浩明則進一步披露事發經過,指當日套利策略系統在11:02分下單之後,在150秒內未得到回報反饋,就重複下單,導致大量產生,是系統的邏輯判斷錯誤所致。

據中證監指出,在核查中尚未發現人為操作差錯,但光大證券該項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明顯缺陷,信息系統管理問題較多。光大證券自營的策略交易系統包含訂單生成系統和訂單執行系統兩個部分,存在程序調用錯誤、額度控制失效等設計缺陷,並被連鎖觸發,導致生成巨量市價委託訂單,直接發送至上交所,累計申報買入234億元,實際成交72.7億元。

梅鍵昨在記者上表示,這次出錯是訂單執行系統出問題,「沒有人想做70億元,只想做8000萬元,但兩個系統出錯,資金衝了出去,自動生成。賬上根本沒有230億元。」他同時強調,「絕對沒有海外資金,是自有資金!也沒有信用交易,不是賬戶透支。」

他又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人員被停職。至於由誰人承擔責任,光證目前還在進行調查。至於賠償,中證監已立案調查,一定會有結果,公司會全力以赴,認真配合中證監調查,他說,「這個基礎上,對投資人可能出現的損失,依法履行職責義務。」

由於當日光證錯單在前,之後再放空期指,有「造市」之嫌,梅鍵指,「當天增加現貨70多億元,當時就懵了,立即做空股指期貨是最大限度減少風險,是個本能反應,並不是操縱市場。」他表示,策略投資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統,本身就是個風險對沖的風險對沖的系統,加空是本能為對沖風險,是國際慣例,不是主觀為之,這次是執行系統有問題。

徐浩明亦指,當日套利策略系統在11:02分下單之後,在150秒內未得到回報反饋,就重複下單,導致大量產生,是系統的邏輯判斷錯誤所致。

至於做空在前,公告在後是否涉嫌內幕交易和違規?梅鍵認為,這還得問公司的法務部。他並解釋,當時事情發生得太突然,沒有及時公告,事關重大,涉及系統很複雜,他要保證信息披露更加嚴謹嚴肅,時間上有所延遲。他強調,「對沖這一過程沒有主觀操縱,是本能反應,是被迫的」。

梅鍵又為他當日上午否認光證「烏龍盤」是「子虛鳥有」作解釋說,「坦率說那天上午根本沒有看行情,中午吃飯的時候同事交流後才知道。這個時候記者來電,以朋友身份交流。

說到光大烏龍指,敲錯鍵盤,他們倆在探討可能性。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是個人的判斷猜測,並不是表態。這個記者朋友反過來給我打電話道歉。」

徐浩明亦表示,光大團隊對事件的後果深感不安,心情很沉重,真誠向投資者道歉,繼續配合監管部門嚴肅負責地盡快查明原因,並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強化公司的內控體系。事件發生後,公司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行調查,封存數據和文檔,公司及時暫停策略投資部新增套利系統。派出人員全面進行覆核,周六、周日對所有套利業務自我核查,掃除內控盲點;處理好投資者關係。 (接下頁)

[NT:PAGE=$]

據光證統計,下午交易時段,策略投資部總共賣出50ETF、180ETF金額約18.9億元,累計用於對沖而賣出的股指期貨合約共計6,877張,其中IF1309、IF1312空頭合約分別為6,727張和150張,加上上午賣出的253張IF1309空頭合約,全天用於對沖而新增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總計為7130張。

按照8月16日的收盤價,上述交易的當日盯市損失約為1.94億元,其對公司造成的最終損失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還可能隨著市場情況發生變化。

本次事件導致8月16日公司「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淨資本」指標超過了100%的監管紅線,公司可能因此事件面臨監管部門的警示或處罰,從而可能影響公司業務拓展和經營業績,本次事件亦給公司品牌聲譽及市場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公司其他各項經營活動保持正常。公司已通過自有資金、變現部分證券類資產等措施,保證交易正常清算交收。

光大證券昨日刊發的通告,詳細交待了當時的事發經過:

8月16日,光大證券公司策略投資部按計劃開展ETF套利交易,部門核定的交易員當日現貨交易額度為8,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並在交易開始前由審核人員進行了8,000萬元的額度設定。

9點41分,交易員分析判斷180ETF出現套利機會,及時通過套利策略訂單生成系統發出第一組買入180ETF成分股的訂單(即177筆委託,委託金額合計不超過200萬元)。

10點13分,交易員發出第二組買入部分180ETF成分股的訂單(即102筆委託,委託金額合計不超過150萬元)。

11點02分,交易員發出第三組買入180ETF成分股的訂單(即177筆委託,委託金額合計不超過200萬元)。

11點07分,交易員通過系統監控模塊發現成交金額異常,同時,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電話,迅速批量撤單,並終止套利策略訂單生成系統的運行,同時啟動核查流程並報告部門領導。為了對沖股票持倉風險,開始賣出股指期貨IF1309空頭合約。

截至11點30分收盤,股票成交金額約為72.7億元,累計用於對沖而賣出的股指期貨IF1309空頭合約共253張。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