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磚」土耳其崛起啟示錄: 經濟不該靠刺激 回歸基本才王道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05-30 17:15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過去10年來,土耳其異軍突起─經濟快速成長、社會上的不平等也逐漸下降、產業也不斷創新。土耳其身處歐亞交界點,鄰國各個動盪不安、危機四伏:西邊的賽普勒斯、希臘身陷金融危機;東南邊緊鄰著飽受戰火摧殘的敘利亞,逾 40萬名敘利亞難民蜂湧至土耳其;東邊是伊拉克、伊朗,東北邊則是亞美尼亞、喬治亞。英國《衛報》報導,土耳其的經濟,能在如此「危險」的鄰國環繞下綻放,實屬不易。
1999年至2001年,土耳其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但在土耳其政府的努力下,2002年開始至2012年,土國的經濟每年以5%的速度成長。雖然鄰國動盪不安但土耳其卻始終不為所動。財政方面,土耳其的銀行在過去的10年內,成功逃離全球銀行危機。此外,社會上不平等的現象也逐漸趨緩,現任的執政黨已經連成功3連任,聲望也不斷上漲。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土耳其這無名小卒,在動盪不安的歐亞交界中一枝獨秀?《衛報》指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耳其的經濟,回歸到基本面,腳踏實地發展。當全球都在想方設法刺激經濟,建造有可能成為「泡沫」的榮景時,土耳其卻安然回到基本,一步一腳印。土耳其不像鄰國一樣,沒有擁有豐沛的石油和天然氣,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土耳其更努力發展服務業,並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光是土耳其的觀光業,2012年就吸引了全球3600萬名遊客,也使得土耳其一躍成為全球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在首都安卡拉待一晚,相信人人都能感受到這國家蓬勃的生氣。位於首都的機場、高速公路、鐵路及其他基礎建設都是一流的,密佈的交通網絡將首都和其他城市緊緊聯在一起;此外,土耳其的建設公司快速發展,其競爭力已可以和國際主要競爭對手匹敵,標到的建案也不斷增多。
不僅基礎建設,土耳其的大學也迅速擴張。安卡拉的高等教育正快速吸引非洲、亞洲的學生,並且為了因應國際學生的需要,大多數的課程都已英語授課,更和各領域的高科技公司緊密合作,如航太電子、資訊工程、精密電子等等。此外,土耳其的天然資源豐富,如風力、地熱和其他再生能源,而土耳其政府也已經開始大舉投資,致力將土耳其塑造成全球的綠能出口國。
隨著全球經濟重心從歐美轉至中東和亞洲,土耳其多元、創新的產業、建築業和服務業,使其在這波轉變的潮流中鶴立雞群。土耳其的出口重心也逐漸向東南亞的新興國家移,預估未來東南亞市場將會是土耳其經濟的大後援。
到底土耳其怎麼做到的?首相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和其經濟幕僚就是幕後功臣。2000年底,土耳其爆發金融危機,銀行發生大規模擠兌,股市一周內下跌34%,創下一年來最低點。土耳其政府緊急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在滿足迎合西方及IMF的條件後,歐盟向土耳其提供了1.5億歐元救援,IMF也決定拿出100億美元進行緊急援助。土耳其金融危機才告一段落。2003年首相埃爾多安上任後,一步一步重建土耳其的銀行體系,將每一筆預算都用在刀口上:基礎建設、教育、醫療和科技。
除了經濟結構改革外,土耳其的外交也產生相當大的助益。雖然鄰國動盪不安,土耳其自始至終都採取中庸之道。土耳其主張睦鄰外交,採取開放且平衡的外交模式,大幅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土耳其與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等國建立磋商機制,建立合作論壇及簽署自由貿易、免簽證協定。此外,土耳其也堅持推進與伊朗的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地區事務的合作。睦鄰外交實施後,經濟的成效便顯而易見。2008年土耳其和阿拉伯的貿易額達到370億美元,2009年為290億美元,2010年,土耳其和伊朗的雙邊貿易額也衝至100億美元。
土耳其的成功應歸功於政府和人民,也應歸功於其淵遠流長的歷史,直追溯到最初的鄂圖曼帝國。這樣的成功模式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模仿得來的。但透過土耳其的成功,全世界卻可以學到相當重要的一課:真正的經濟實力不應該建立在短期的「經濟刺激」和「泡沫榮景」之上,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回歸、政府重整銀行體系的決心、大膽的基礎建設投資、產業技術及競爭力的進深,尖端科技的培育,才是加強經濟實力的不二法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