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Netflix跌跌撞撞的長成之路(中)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在中我們提到2008年Netflix底層框架崩潰的事件,此事過后,Hastings一直對它留下的陰影耿耿於懷,他不允許同樣的事故在Netflix更重要的流媒體視頻服務上重演。但頗為奇特的是,他卻選擇把Netflix的數據全部搬到Amazon的雲端上。
微妙的Netflix與Amazon
Hastings和Hunt在過去 25 年間斷斷續續的有過合作,他們最初是在為油田技術服務公司Schlumberger的調研部門工作時結識的。據Hastings的說法,Hunt負責Netflix所有的技術,“技術上基本都聽Neil的”,他說道,“該不該改進某項技術,都是由Neil來判斷。並不是我認為什麼東西好,他就一定會答應去做。”
不過據Netflix的工程師回憶,其實2008年技術框架崩潰之后,Hastings事實上主導了好幾場技術會議。他不斷強調這些技術事故如果不是發生在郵寄服務上,而是發生在流媒體視頻服務中,那麼帶來的就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后來,隨Netflix流媒體視頻服務用戶的不斷增長,Hastings感覺到Netflix需要更強大的運算能力,他有兩個選擇——一是組建一批精英工程師的團隊,建立Netflix自己的雲計算中心,就像Google和微軟做的那樣;另外一個選擇則是,把一切計算都交給雲服務提供商。
Hastings恰好是Amazon和微軟董事會的成員,於是Netflix開始試用Amazon和Microsoft的雲服務,到了2009年,Hastings最終決定把賭注押在AWS上。但在此之前,Netflix還從未把如此重要的技術放到Amazon系統過,所以Hastings給Jeff Bezos寫了封電郵,言明了自己的計劃。
“我問Bezos他是否會對我的計劃感到不快(注:因為Amazon有跟Netflix相競爭的業務)”,Hastings說,“如果他會的話,那我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我的計劃。”不過,Bezos爽快地同意了。
和Amazon合作后,Netflix几乎每時每刻都會調用到Amazon數據中心一萬到兩萬台的伺服器,這些計算機需要控制用戶資料的存儲、視頻推薦、數字版權管理、視頻檔案轉碼以及控制不同系統中的播放效果。當有最新的Xbox或者Samsung智能手機面市,Netflix還需要調用額外的伺服器來轉換視頻格式,以保證這些新設備上的用戶可以正常觀看視頻。所以每一個白天,伺服器得忙流媒體視頻的傳送分發,而到了晚上,這些伺服器又得轉身變為數據分析的計算機。
Netflix几乎把AWS的功能發揮到了它的極致。“我們對AWS的利用比Amazon零售部門自己的人用得還要好,”Netflix的雲架構師Adrian Cockcroft說,“我們十分確信這一點。”[NT:PAGE=$]
放眼望去,行業裡可能再沒有什麼比Netflix和Amazon之間更複雜更微妙的關係了。一方面,Netflix是Amazon最大的客戶之一,它為此獲得了優惠的報價以及和Amazon頂級工程師直接溝通的權利,每當Netflix需要一項什麼新的軟件功能時,Amazon都會很快為Netflix做好,當然這些新功能也惠及了其它一些Amazon的客戶。“毫無疑問,在和Netflix的合作中我們的平台變得更強大、功能更完善了。”Amazon雲事業部的負責人Andy Jassy說道。
由於Netflix依賴Amazon的數據中心,所以700位工程師必須不斷開發軟件工具,讓數以千機的雲伺服器可以自動實現啟動並且完成配置。在硅谷,人們還為Netflix用來測試系統恢復能力的應用起了一系列外號,簡直可以組成一個“猿猴軍團”了。比如人們把隨機關閉一下服務以模擬小故障的應用稱作Chaos Monkey(搗蛋猴子),而把會關掉整個數據系統的應用稱為Chaos Kong(搗蛋王)。
后來諸如EBay和Intel都開始在自己的雲計算系統裡用起了Netflix開發的這些工具。奧巴馬選舉時的雲計算架構也同樣得益於此。負責選舉背后數據架構的Scott VanDenPlas提到了Netflix一個叫Asgard的軟件工具,這個系統管理應用可以自動尋找伺服器群組,並把需要執行特殊工作的軟件匹配過去,讓程序員需要做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工作在幾秒內完成。
“這個工具為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同時也幫我們加快了決策的速度。”VanDenPlas如此說,當Sandy颶風在選舉前兩周席捲美國時,VanDenPlas及時地把Obama選舉的基礎框架從Amazon東海岸的數據中心轉移到了西海岸的系統中。“如果沒有Asgard,我們根本無法做到如此快速的反應,Netflix開發的這個工具讓我們的執行效率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Hastings與他的員工
你看到的Hastings通常會在兩種極端的狀態間切換:不是專心致志興緻勃勃,就是散隨意不屑一顧。當他討論他在意的事情時,他會顯得無比精力旺盛,而對其它事情則几乎置之不理。他說他沒有參與過Netflix總部的設計,只在辦公設備都佈置好了的時候才走進去逛了逛。“這就表示設計方面的事情不是我關注的,”Hastings說,但如果你想跟他聊諸如分散式標籤資料庫或者關鍵值存儲的優勢等等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他會和你很有話說。
Hastings有非常geek的一面。2005年12月,Hastings確信Netflix的打分系統可以為用戶喜好預測系統提供所有必需信息,而公司內部的其他人則堅持認為光靠打分系統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參考指標,比如用戶點開視頻和終止播放間的時間間隔,比如用戶在搜索哪些明星等等。Hasting不服氣,就把他聖誕假期的兩周時間都花在了撰寫Excel表格上——他要基於百萬用戶的評分寫一套可以打敗其他工程師認可的推薦算法。[NT:PAGE=$]
事實證明,他輸了,但卻激發他設立了“Netflix”,以100萬美元的獎金鼓勵個人或團隊來完善打分系統的算法。這個獎項為Netflix贏得不少關注度,因為最后Netflix把獎項頒給了一支由獨立工程師組建的團隊,他們為Netflix打造了一個更好預測引擎。而這次活動讓憑藉DVD郵購服務聞名的Netflix,第一次以創新殿堂的形象嶄露頭角。
因為Netflix在計算機科學上的成就,以及硅谷最高的薪酬,現在的Netflix已經可以招到它所想要的任何一位工程師。Netflix的管理者們每個月都會調查一下硅谷的薪酬水平,然后為自己的員工提供高於這個水平10%到20%的工資。甚至那些被炒魷魚的員工也能拿到豐厚的酬勞——這樣老闆在開除員工的時候就可以少些負罪感了。
說到招聘,Netflix還有一個特殊的傾向——更願意招年長的而不是年輕的工程師。“我們雇佣的工程師几乎都到達了成熟穩重的年齡,”Cockcroft說,“在把他們招進來之前,通常先讓他們在Google歷練五年。”我在Netflix總部轉了一圈,親眼證實了這一點。Netflix工程師們的辦公環境几乎是硅谷上世紀的格局,高高的隔板把每個人的工位圍成一個半封閉的小方塊,而今天的硅谷早就採用開放式的設計了。
Netflix辦公室唯一還算符合潮流的一點是:浴室門上貼經典娛樂節目的裝飾(類似動《辛普森一家》裡的人物),而Netflix的會議室是用影視節目來命名的,玻璃牆上還寫一兩句經典台詞。比如某次會議是在牆上標有“我不認為我正在失去它,Bob”台詞的“Office Space”會議室裡進行的。
轉自
更多創業資訊,盡在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