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郵品 買賣收藏易入門 熟記投資黃金規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郵票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在香港面額最平的郵票是0.1元(港元,下同),而最貴的面額也只不過是50元,但不說不知,這些面額不大,體積細小的郵票原來也可以十分值錢。早前結束的《香港布約翰2013年春季拍賣會》其中一枚當年面值僅8分的「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今日就以50.6萬元拍出。
香港《文匯報》報導,布約翰郵票拍賣公司總裁鄭奕翀笑指,估計該郵票可以賣出40萬元,更指「全國山河一片紅」等新中國的郵票拍賣其實很易入門,「價格有書可尋,全都有標準價錢,白紙黑字印得很清楚」。不過,雖然門檻比起藝術品不算高,但他認為這市場已以投資為主,也有不少人跟風,所以有如股票起落,「可以升一倍時,價格亦可以跌一倍。而且這些郵品的價格與經濟有好大關係,QE最厲害時就升最多,2003年就最差」。
中國郵票分新舊兩派
鄭奕翀指中國的郵票市場有近數億成交,市場活躍,當中投資可分兩派。「最易入門的就是新中國郵品,不用研究也不用學識,買本書回來看著買就可以了。另一邊就是中國古代郵票,這一些郵品有歷史價值,亦值得投資,不過相對就要學歷史了」。
他指以現在來說,清朝郵票還算較平,大家共知的名貴郵票當然值得投資,但郵票的收藏趨勢正在向前推,有人開始收藏較前的年份,「郵票的收藏不似藝術品,還未完全歸邊,有眼光的一般人還是有機會買到具升值潛力的好郵品。不同於新中國,中國古代郵票市場很穩定,因為相對新中國存世數量比較少」。
印錯地圖成一代名票
在新中國郵票方面,鄭奕翀跟記者分享說,最紅的莫過於「猴年生肖郵票」和1968年文革名票「全國山河一片紅」。是次拍賣其中一張「全國山河一片紅」以50.6萬元拍出,鄭奕翀解釋這張郵票之所以有價,是因為原本定於1968年11月25日發行的郵票,有些地區卻提前幾天發售了,以致有錯的中國地圖在停止發行後,仍有少量郵票流出市面。「流出市面的郵票有近幾千張,雖然當時只是價值8分,但現在即使郵票面上有筆有印的都價值10萬元,如果郵票保存良好,更加可以30萬元起跳」。
「猴票」量少價值高
另外在「猴年生肖郵票」方面,是次布約翰春拍成績可謂相當不錯,1980年發行的兩版分別帶金色色標與紅色色標猴年生肖版郵票,分別以127萬元和131萬元成交。鄭奕翀指該兩版猴年郵票,是中國第一次發行的生肖郵票,雖然發行量近500萬,不過相對之後發行量過億的生肖郵票要少許多,所以較為矜貴。「該郵票主要由中國本土人士購買,當中理由有二,一是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不少人希望集齊一套12款的生肖郵票;二是在中國送禮需求帶動下,引致價錢上升」。然而他指在新中國郵票方面,已經很難再買到平貨,而且市場也很被動,簡單而言就是出名所以值錢。 (接下頁)
[NT:PAGE=$]
1894年慈壽初版24分郵票,中縫漏打齒孔,帶天津海軍漢文郵戳。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信封是一種很平民化的用品,而在1948年和1949年間的信封更可以反映經濟史,「當年通脹問題嚴重,寄一封信隨時要3000萬郵資,所以有時你會見到當時的信封是貼在郵票的上面」。
清改值「紅印花」拍690萬
而在Interasia Auctions的夏拍當中,一枚已知存世僅32枚,1897年大清郵政紅印花加蓋改值小字當壹圓,是次便以690萬港元拍出。該壹圓的紅印花系列郵票,當年因應剛實施的貨幣新面值而需要全新發行,由於日本印刷廠有所延誤未能及時運抵,故此大清政府便在一批未發行的紅印花郵票上加蓋不同面額,推出1897年大清郵政紅印花系列作為臨時郵票。
鄭奕翀指,郵票的珍罕程度很多時是取決於有沒有錯體,印刷是否有錯誤而致,「以1894年慈壽初版24分郵票為例,如果沒有漏打齒孔,就只是價值1元左右;如中縫漏打齒孔,加上發行已經有100年,相信現在估值已超過70萬元」。
另外實寄封其中一個升值原因是其郵戳特色,「以1914年的四海寄英國封為例,當年清朝通例郵戳需以干支代替年份,所以『三年甲寅』又表示為1914年。然而民國時期已經很少地方再用這個郵戳,反而以『民國三年』表示。這個信封上共有罕見的『三年甲寅』和『民國三年』郵戳,可算是干支郵戳郵品中的珍品之一」。
1916年蒙古恰克圖寄張家口的中式紅條信封,以38萬港元成交。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郵品投資當然就不單止只郵票,事實上亦有不少人喜歡玩實寄封。其實實寄封在新中國郵品以外常常出現,鄭奕翀更笑指自己喜歡實寄封多於郵票。「我自己最喜歡的時期是民國的郵品,因為品種比較多。
而相比起郵票就更喜歡玩實寄封,因為當中反映出很多歷史、郵路和經濟史,真正值得收藏」。其中1916年袁世凱稱帝時38天的郵戳和信封集,就以23萬港元成交。可見部分有民族情意結與記載了地區歷史及文化的郵品,也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再現消失的國家名
內蒙古有個叫「烏蘭巴托」的地方,位於高原中部,是蒙古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鄭奕翀說在中國古代的實寄封中,不論你多努力,也不會見到「烏蘭巴托」這4個字,因為它的前身名為「庫倫」。「當你收藏實寄封時,你將發現很多已經消失了的國家名。中國實寄封的市場才剛起步,價值不停升,前星期上海蒙古郵封拍出300萬人民幣,兩年前才值20萬呢」。
記錄郵政系統發展
另外,由Interasia Auctions舉辦的大陸與香港郵珍拍賣會方面,其中一組五項之台灣早期實寄封更以破紀錄價1160萬港元拍出。這五項1884年至1885年實寄封,原本由日耳曼Oldenburg侯國大臣家族子嗣擁有,全部寄自台灣南部海關郵政部門,再經由中國廈門轉寄,乃記錄台灣和跨台灣海峽郵政系統發展的重要文物。當中均分別帶有寄發地「打狗」(現稱高雄)或臺灣府(現稱台南)海關郵政部門的手印郵戳。可見若該地方已改名或已刪除,舊有的蓋印便顯得特別有價值。
郵票投資黃金規則
1.稀有度:只投資存世數量少的郵品。
2.郵票狀態:只投資最高質素的郵票。
3.真實性:需確保該郵品的真實性有被驗證,有專家或機構提供證書則更好,也可找尋歷史或相關文件作根據。
4.流動性:只進入有健康數量收藏者的郵品市場。
5.價錢:以較合理的價錢購買。
資料來源:StanleyGibbons/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