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做“張江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2-07 08:25
更高額度、更快審批、更靈活擔保、更大風險容忍度
中行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做“張江模式”
夏心愉
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何融資難?注冊在浦東張江核心園的一家設備公司企業主分析,科技型企業一般“輕資”,他們或有一些核心技術,或有一些應收賬款,但很難有一般銀行需求的有形資做抵押,此外,園區內不少企業還處於初創階段,研發投入較大,導致賬面甚至還有虧損。這樣的企業難以符合銀行授信的傳統審批邏輯,即使申請到貸款,額度也較低。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張江模式”突破了銀行的傳統觀念,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做了一套信貸方案:以更高的額度、更快的審批、更靈活的擔保方式、更大的風險容忍度服務更廣範圍的客戶。
“張江模式”於2011年末推出,據中行上海分行方面介紹,2012年以來,申請中行“張江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達140家,批復授信總量14.5億元。
據介紹,這一模式最具亮點的是獨特的擔保方式和風險容忍。“張江模式”在企業缺乏抵押物的情況下,開發了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智慧財產權質押、股權質押、履約保證保險、未來收益權質押等創新擔保方式,並將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風險容忍度提高到3%~5%。
對於還不具備財報優勢的成長型企業,“張江模式”通過對接企業所在園區平台,搜集企業的非財務信息,如核實的企業“三品、三表”,分析下遊客戶資質及訂單、銷售合同簽訂情況等。
在審批機制中引入科技型專家評審、開闢“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打破傳統信貸的多層級評審模式,也是“張江模式”的亮點。通過這一市場化的審批機制,科技型企業智慧財產權估值不對稱問題被解決,貸款審批效率也被提高: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項目審批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單一企業授信總量最高可達5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張江模式”還有“銀政合作”的上海特色。2011年底,中行與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業開發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而這也是該模式享有對接園區平台審核企業非財務信息的便利之因。同時,中行也與上海市金融辦、市科委、市科創中心、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等保持密切合作。
此外,為了給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中行上海分行還協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各類投行、資金、結算和企業年金等多樣化金融品。
“張江模式”是中行自2008年推出的“中銀信貸工廠”服務模式下的一個支脈。截至2012年12月末,“中銀信貸工廠”中小企業貸款余額超過2400億元,同比增長45.59%,授信客戶數超過4.4萬戶,同比增長54.54%。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