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醫藥B2C行業規模狂增3倍:風投喻其為最后藍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2-07 08:36


風投稱是電商行業垂直領域“最后一片藍海”,但持續盈利仍存桎梏

“2012年中國醫藥B2C全年規模達到16.65億元”。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日前發布的這一最新數據令此前一度遭遇各方阻力的醫藥電商業正在被重新審視。依照該理事會此前的統計,2011年中國醫藥B2C全年規模只有4億元,也就是說,2012年行業規模同比2011年暴漲300%。


300%的增長大幅好於醫藥行業近年來約20%的平均增速,也明顯超出外界此前的預期。多家B2C藥店日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更是普遍指2013年他們依舊有望保持300%的增速。然而業內專家指,目前在淘寶平台做的B2C業務,只是為了人氣,其實並不賺錢。

業內預期今年仍暴漲

“300%的增長屬於正常的水平。”健客網C E O蘇展如是說,他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將藥品B 2C時下的快速發展歸功於這兩年網上購物的普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秘書長張勇則給出了更為詳盡的三大理由:一是天貓和京東商城大型平台電商的介入推動了醫藥B 2C的交易規模及用戶需求的增長;二是網購用戶規模穩步增長,網購的購買範圍在擴大,用戶對藥品網購的信任度也在增加,人均網購消費支持持續增加;三是市場參與者的增多擴大了醫藥B 2C市場的投入,進一步擴充了市場。

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則稱,天貓醫藥館等電商平台對藥品B 2C的提振作用正在逐步加大。隨天貓醫藥館的高成長,未來醫藥平台式B 2C的交易規模和市場比重會大為提高。

根據該理事會最近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醫藥B 2C中平台式的交易規模為4 .5億,占B 2C市場交易規模的比重已經高達為41.3%。

“實際上,全行業規模不止16個億。”這是廣州快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光會的觀點,他指醫藥電商已進入增長的快速通道,2013年的發展無疑將是爆髮式的。預計在用戶越來越多,特別是相信在網上能夠買到正規藥品的用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2013年全行業規模還將保持300%的增長,到2013年底預計會實現50個億的銷售。

各方資金湧入

來自國家藥監局的數據也顯示這藥品B2C的迅猛發展勢頭。截至2013年2月5日,國內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企業已經達124家,其中服務範圍為“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的B2C企業74家。[NT:PAGE=$]

數據對比顯示,2011年以后又有25家藥店獲批B2C牌照。而牌照的快速發放,同樣為各路資金進入藥品B 2C行業提供了較好的環境。

二天堂這一廣東地區的傳統連鎖藥店,在這期間便申請了B2C牌照,拿到牌照后即迅速開出了網上藥店。

除了連鎖藥店,醫藥批發商也在佈局這一市場,廣州醫藥這一華南地區的醫藥流通寡頭2012年的銷量實現了300%的增長。其總經理於景輝向記者坦言,預計廣州醫藥旗下的健民網2013年實現300%增長的問題不大。

此外,傳統的製藥企業,也已經在嘗試藥品電商業務,片仔藥業即已經投資980萬元設立福建片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有業內專家就分析指出,隨原材料尤其是中藥材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及基本藥物制度、招標採購和藥品價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進軍或參與藥品B2C這一市場,正在成為製藥企業目前普遍的決策。

據張勇預計,預計未來將有數家風險投資進入到醫藥B2C行業。在其看來,醫藥B2C已經是電商行業垂直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

盈利問題依舊待解

在國內一家最早涉水醫藥電商平台的前負責人看來,“做藥品B2C,80人以下的團隊能做到1個億的規模,就能賺錢。因此這一‘用很少的人做到很大的銷量的行業’注定會火。”

但時下這邊藍海,在一些追求利潤的投資者眼中,依舊面臨盈利的問題。

“目前天貓醫藥館在做的都是‘低價銷售模式’,目前銷量好的基本上都是負毛利品種。另外,天貓醫藥館的推廣費用較高也導致在淘寶平台做的藥品B2C業務不怎麼賺錢。當然,目前國內的B2C藥店,通常其銷量是天貓等電商平台上走一半,自己官網上走一半,所以有一半還是賺錢。”廖光會如是向記者指出了盈利問題的根源所在。

國內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與電商巨頭京東商城合資成立的京東好藥師電子商務平台運行一年,銷售額已直逼億元。

不過,京東好藥師近日被爆“正經歷虧損的煩惱”。而導致外界認為其B2C業務虧損的原因,無外乎營銷、物流、客服成本高企。

替代實體店尚早

當然,對前景感到樂觀的業內人士也不在少數。[NT:PAGE=$]

“3年內達100億沒有問題。最終會成就十幾二十家大的網上藥店。”廣州一位接近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人士如是稱。

中國網上藥店理事會的報告則更為樂觀,據該理事會的預測,到2015年,藥品B2C行業規模將飆升至150億元。

採訪中,南都記者注意到,時下藥品B2C行業中的樂觀者都非常願意將國內這一行業的發展現狀與美國網上藥店規模做比較。

依照公開的數據,2010年美國網上藥店銷售規模已占整個醫藥流通規模的近30%。美國最大的網上藥店D rugstore2010年銷售額近500億美金,這一數據甚至超過了最大的網上交易網站亞馬遜同期340億美元的銷售額。

“未來將不會再有什麼電子商務,所有的商務都必須電子化。”這是馬雲的預言。若如他預言,150億元對醫藥零售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大的數字。因為相對於醫藥零售行業3000~4000億元人民幣的量來說,藥品B2C 150個億的規模占比依舊很小。但醫藥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消費習慣的養成,並未一朝能成就的。

一家業內企業的高層就向南都記者坦言,其目前所在運營的醫藥B2C業務,真正意義上的藥品很少,主要還是靠保健品、家用醫療器械。

在他看來,藥品B2C短期內無法完成的簡單替代,只能是傳統醫藥零售業的一種補充。因為,這與商品的屬性有關,養成網上購藥這一消費習慣所花的時間會比其他的商品長一些。

“目前雖然政策上已經沒有什麼大的阻礙,但消費習慣的養成還是要一段時間。相應地,藥品B2C要真正實現大爆發,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廣州醫藥總經理於景輝亦如是認為。

連結

網上藥店的優劣勢

網上藥店優勢在哪裏?與下實體藥店相比有30%左右的價格優惠;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購買,便捷的優勢。

但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消費者對網上藥店缺乏信任感,往往不敢輕易在網上訂藥;消費者專業知識的缺乏令網購帶來健康風險;其他配套政策缺失。

南都記者 馬建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