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正開始走向崩壞之路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全世界都在擔心中國,為什麼?。2013年,中國第1季度中國GDP較去年同期成長7.7%,雖然和世界各國比起來,這已經是驚人的成長,但對中國來說,這樣的表現,不及格。中國一舉一動牽連全球市場,中國才打一個噴嚏,全世界就感冒。到底,世界擔心中國的原因是什麼?
過去30年來,中國的GDP皆以10%的速度成長,今年數據未達預期,令投資人失望,也衝擊全球市場。中國經濟減速,會造成經濟硬著陸,還是軟著陸?中國政府是否會插手介入,刺激經濟?《TIME》雜誌指出,中國經濟開始放緩是不爭的事實,那些曾經有過的驚人經濟成長率,以後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減緩,根本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經出現裂痕,而且不易修補。自從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大手筆灑錢和投入資源,建工廠、造橋鋪路、致力打造現代化的國家。勞動市場也跟著動起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開始加入生產線,為西方的大企業代工,組裝iPad、iPhone、牛仔褲和汽車。在中國「國家導向」的資本主義下,基礎建設和工業迅速發展。然而,這樣的資本主義,無法長期運轉。富士康的生產線人力減少、一胎化政策使人口結構迅速趨向老化,整個社會的勞動人口也已經開始縮減;更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債務快速累積,造成資源的浪費,許多金融機構更是形同虛設。
《TIME》雜誌指出,現在的中國,在許多產業中已經可以瞧見經濟開始慢慢崩壞的端倪。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發展太陽能產業,中國政府大舉傾注資源和資金,建立上百家太陽能廠,盲目投資下導致中國太陽能工廠開始陷入困境,其中最大的無錫尚德便於上月宣布破產。
此外,中國投資企業的金額也已經和GDP齊頭並進,但卻不是健康的發展。由國家補助的企業不斷壯大,效率卻相當低落,而苦無資金的私人企業,只能被壓在底下苦撐。另外,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更使中國政府的調整計畫落空,而許多夫妻也為了規避政府的限制和稅務,選擇在購買房屋時離婚。
此外,更嚇人的是,中國的債務以驚人的速度累積。短短不到5年內,中國債務從佔GDP的125%迅速升至198%。地方政府的債務也累積至2萬億,佔GDP的25%。此外,報導指出,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高達14.6萬億人民幣,佔GDP比重的29%。「金融巨鱷」索羅斯最近也警告,中國這樣的狀況,風險程度之高,不下華爾街的次貸危機。(接下頁)
[NT:PAGE=$]
中國經濟走到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樂觀者認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問題,悲觀者則認為,相似的債務危機已將其他經濟體推向金融危機。雖然各方意見不一,但至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這樣的情況不宜長久。如果中國繼續現在的成長模式,那風險也將快速增加,債務將累積至一個危險的等級。
全球經濟學家一直警告中國,不應該倚賴投資來使經濟成長,而是應該增加消費的比重。事實上,今年第1季度GDP顯示,消費的比重已經超過投資的比重,顯示中國正朝此一方向努力。但,中國改革的速度太慢,跟不上世界的腳步。就算中國改革加快,在從投資導向過渡到消費導向的經濟成長時,中國的經濟仍然有可能減速。若中國拖緩改革步伐,那在搖搖欲墜的經濟舊模式底下,經濟成長將會更加緩慢。
上述看來,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世界都不應該指望中國獨挑經濟大樑。但,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未必全然是件壞事。若中國經濟經過改革的洗禮,將會是一個低風險、穩定全球經濟的力量。若中國不願意放棄現有的經濟模式,那將會一步步將中國推入金融危機的深淵。這才是世界該擔心中國的原因。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