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年增率下滑至1.15% 民生用品漲幅仍高達3.68%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02-05 09:30
主計總處今(5)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102.44,較去(2012)年同期漲1.15%,比起上月的CPI年增率1.6%下降0.45個百分點。若按商品性質別觀察,商品類上漲2.94%,其中屬一般家庭購買頻度較高的非耐久性消費品,包括食物、能源、衛生紙、牙膏等民生用品漲幅高達3.68%。
主計總處也指出,每月至少購買1次的商品漲3.33%,而1年以上購買1次者則跌2.55%,顯示民生必需品漲幅較大,這也是消費者感受物價高漲,但CPI年增率並未明顯走揚的主要因素。
主計總處在此次預測中將購買頻度別列入觀察,主計總處官員指出,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漲3.33%,每季(未及每月) 至少購買1次者漲1.42%,而1年以上才購買1次者,則跌幅2.55%。
與去年同期相比,儘管水果、油料費、燃氣及家庭用電等價格處於高檔,加以外食費、肉類價格上揚,不過因去年1月逢農曆春節,計程車資、保母費等墊高基期,且通訊費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等持續降價促銷,抵銷部分漲幅,CPI年增率僅1.15%;若扣除蔬菜水果漲0.89%,而核心物價則漲0.33%。
主計總處進一步指出,衣著類漲3.91%、食物類漲2.37%以及交通及通訊類漲2.32%,是漲幅最為明顯的類別,其中以水果漲14.92%、外食費陸續反映成本漲2.36%以及油料費漲11.01%最多。
若與上月相比,CPI月跌0.15%,主因冬季服飾、部分美容及衛生用品降價促銷,蔬菜也因盛產價跌,衣著類跌4.65%、雜項類跌0.33%,以及食物類跌0.10%。
觀察其他主要國家CPI表現,去年日本持平、美國漲2.1%,中國大陸漲2.6%,香港漲4.1%,新加坡漲4.6%;今年1月台灣僅漲1.15%,南韓則漲1.5%,主計總處認為,台灣物價表現仍相對穩健。
今年1月起採用新查價項目及權數結構計算指數,並以2011年為基期。主計總處指出,為因應經濟結構及消費型態變遷,編製的消費者、躉售、進口、出口及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依例每5年重新檢討權數結構及查價項目,以維持指數的代表性及敏感度;基期改編作業歷時約2年,改編結果已提報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