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2016走勢前瞻:銀行理財市場三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5 09:11


2015年對於我國資本市場而言,是充滿荊棘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各個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銀行理財行業作為大資管行業中最為重要的子行業,在規模上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在收益率上,全年呈現單邊下跌的趨勢。那么,2016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是否將繼續下滑?發行規模將呈現何種態勢?銀行又將怎樣應對“資產設定荒”的挑戰??

收益率是否將持續走低??

受多重因素影響,2015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現出直線下滑態勢,平均收益率從年初穩穩地站在5%以上,到年末已接近4%。?

業內專家分析稱,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通縮趨勢明顯,導致央行采取了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6月中旬A股異常波動導致對接A股的金融衍生品規模急速下降,大量對接A股的銀行資金退出之后的再設定浪潮引起“資產荒”,是引起2015年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的兩大主要因素。?


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銀行非結構性封閉式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從5.25%下滑至5.05%,僅下滑了0.2個百分點,但7月至12月平均收益率則從4.95%下滑至4.39%,大幅下滑了0.56個百分點。?

“6月中旬A股的異常波動導致對接A股的理財產品規模急速下降,大量資金外逃,市場上資金過剩的情況加劇,但同時優質資產的數量卻沒有增加,此消彼長,資產端的收益下滑,倒逼資金端收益率下跌。”普益財富研究員魏驥遙告訴記者,相比其他金融機構,銀行理財在資產的選擇上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更高,篩選更嚴格,因此優質資產短缺的情況更加嚴重,實為名副其實的“資產荒”。?

雖然受“年末效應”影響,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穩定,甚至較高收益的產品也出現不少,不過理財專家判斷,年末理財產品收益率走勢的上揚屬於時點性的表現,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繼續下滑的概率仍然較大。?

“由於美元加息,我們預測2016年降息次數不會太多,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則偏大,‘資產荒’的情況較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改善,收益率恐將繼續緩步下滑。”魏驥遙表示。?

發行規模能否保持增長??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理財市場的余額為15.02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3年年底的10.24萬億元,同比增長46.68%。?

雖然2015年理財收益率持續下滑,但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仍然持續增長。據普益財富數據,保守估計2015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

“在經濟下行區間中,銀行理財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展現了該行業未來發展的無窮潛力。同時,2015年各類創新產品也層出不窮,將行業的活力展露無遺。”魏驥遙說。?

另外,對比2015年火熱但信用風險極高的P2P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在本金和收益上的穩健性使得其競爭力優勢明顯。?

“投資人要回歸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理念,盡管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隨基準存款利率的下行而逐步回落,但由於打破‘剛性兌付’的事件時有發生,使一些信托類、P2P類等高收益理財產品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因此,從安全性來講,銀行理財產品對投資人而言,仍具有很高的吸引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

魏驥遙也表示,2016年銀行理財產品在安全性上的優勢將持續,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也極有可能保持高速增長。?

業內專家還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及利差的進一步收窄,銀行尋求新的盈利點的需求極為迫切。在銀行理財事業部制改革之后,銀行理財也將成為未來銀行貢獻盈利的主要業務類型。?

銀行如何應對“資產設定荒”??

在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之下,資本市場面臨著高收益資產越來越少且風險顯著增加、安全性較好的資產收益率嚴重下滑的窘境。在資產價格不斷下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尋找優質資產,保持自身在收益率方面的相對優勢,將是銀行理財部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尋找資產、發掘資產的能力成為各家銀行在開展理財業務時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對於一些投研能力、創新意識較強的股份制銀行而言,利用其在研發能力和渠道方面的優勢,搶得收益和安全性俱佳的新型資產,同時順應形勢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其在資產端取得優勢的法寶。”魏驥遙表示。?

對於一些有實力的城商行而言,魏驥遙建議,在充分發揮手中儲備的高收益項目的同時,要利用其地區優勢深耕本地市場取得優質項目,將自身存續規模較小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建立在收益率方面的優勢。?

華夏銀行個人業務部總經理王增耀則認為:“市場從來不缺乏資產,而是缺乏對資產的正確定價。這是這個行業里的所有機構都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主要有兩條,一是合理降低目前的收益預期,二是更有效地管理風險,獲得風險調整后的最佳收益。對銀行而言,銀行需要將目前以預期收益型為主的產品發行結構向以凈值型產品為主的結構轉變,同時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給客戶安全、穩健、持續的回報。” ?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