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國美在整合陣痛:庫巴網成“招商事業部”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 張楠

隨國美在與庫巴整合大幕的開啟,“違法裁員”、“血洗庫巴”成為這家公司的關鍵詞。國美在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發生了什麼?這些問題能否避免?轉型為POP平台(指吸引第三方商家入駐的開放平台)的庫巴網未來能否尋得一生機?


裁員為力保今年盈利

做為陳曉時代留下的遺之一,庫巴的去留一直是縈繞在國美管理層心頭的難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陳曉主政國美時期,為了盡快跟上電商大勢的步伐,國美斥資4800萬收購庫巴80%股權。收購后又投入了數億元加以扶植,不過庫巴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僅在2011年其虧損額就達1.94億元。

陳曉離開國美後,國美新的管理層又發展了國美網上商城,這一帶有強烈國美品牌感的新電商平台。庫巴的去留開始成謎。

12月3日,國美集團正式對外宣佈將整合旗下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和庫巴網兩大電商平台,整合后,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將正式更名為“國美在”,專注於B2C業務,庫巴則是以獨立品牌成為綜合類電商平台。

當時,做為安撫庫巴團隊的一個條件是“在組織、財務和宣傳等方面仍能保持相對獨立”,不過這一安排隨國美三年戰略規劃的出爐而發生轉變。

在12月25日舉辦的國美戰略發布會上,國美總裁王俊洲反復強調,國美必須建設成可盈利電子商務平台,爭取在2013年實現盈利,不盈利對企業和投資人都沒有價值。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調整后的庫巴網現在已經基本相當於國美在的“招商事業部”,專門負責中小商戶招商入駐工作。“過去計算費用是兩個公司兩張報表,現在已經合併成一張。庫巴的營銷工作也必須由公司統一的營銷中心支撐,庫巴已經只相當於國美在的一個部門。”

庫巴高管無一離職

國美營銷副總裁彭亮在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兩公司合併后,部分崗位必然出現冗余現象。這部分分流人員有幾個去向,一是上調到集團;二是去到國美的下店;大部分人是第三個去向:裁員,總計受影響的人數在數百人。

針對有報導稱國美年后將裁高管的報導,彭亮表示,兩公司合併后庫巴總監級以上沒有一個離職,也沒有一個被裁掉,經理級人員受到影響的都很少。[NT:PAGE=$]

他介紹說,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不少原庫巴高管都已經到公司其他部門任職或與原國美團隊融合。另外,合併后還有誕生了幾個新部門、新業務也分流了部分管理人員,例如OEM事業部(負責貼牌生)、ODM事業部(委託設計生)和團購事業部。

彭亮以團購舉例說,“國美在已經把團購業務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現在人數已經達到50多人,成為一個獨立的頻道或者說子網站,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另外一個變化是,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國美在董事長牟貴先已經不再分管之前負責的信息、物流,專注於電子商務業務。“牟總70%的時間都在國美在的辦公地點中關村鼎好大廈辦公,原國美集團的辦公室基本處於空置狀態。”彭亮告訴新浪科技。

POP泡沫興起 庫巴苦尋特色

“庫巴的團隊來了之后,並不是附屬,而是真正與國美有機的融合,能者上。”彭亮表示,不存在90%以上被裁員工都來自庫巴的說法,人才對電商是最重要的資源,國美不可能讓優秀人才流失。“對於被裁員工,國美高層對他們也表示很歉疚,這是公司合併必須付出的代價。”

他介紹說,“如果兩網站並存,在營銷、物流和技術成本上都是雙份的。比如,以前在同一個廣告位,國美在也打廣告,庫巴也打廣告,成本非常高。”

彭亮透露,合併后兩網站的推廣費用不再按照1:1的比例劃分,而是向國美在傾斜。“偶爾為招商需要會推庫巴多一些,但是總體上是推國美在多一些。”

另外,由於庫巴已經完全變成一個第三方平台,全部品完全由第三方發貨,在用戶體驗和流量上都遇到不小的影響。彭亮表示,為了能夠實現盈利,理順公司治理 結構,必須要經歷這樣的陣痛。“轉型之后到底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但是,不轉型,一定不行。兩個網站重覆建設,有再多錢也不夠燒。”

談到庫巴的業務,彭亮表示,各大電商都在大力發展POP平台,POP成了京東、亞馬遜、一號店、噹噹等几乎所有B2C網站的標配,雖然在拓展SKU方 面,POP平台有天然優勢,但是POP商家難在質量、服務上難以管理。另一方面,商戶們也在頭痛一下入駐這麼多平台,銷量加起來還不如天貓一家。 “POP成為電商新泡沫,庫巴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苦尋特色。”

“電商已經是大勢所趨,不過電商仍然是一個很年輕的行業,水無定勢,誰也不能說誰牛,誰也不能說誰弱。電商是個馬拉松似的長跑,現在只跑了10%,現在排在TOP10的電商都還有機會。”他最后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