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當年:上升期的史玉柱與陳天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4-18 08:26
新浪科技 孟鴻
分隔兩地,不一定影響友誼,例如史玉柱和馬雲。共居一城,不一定關係融洽,例如史玉柱和陳天橋。就像是踐行遠交近攻。對於后兩個同在上海灘的大佬而言,尤其在他們網游業務正處在上升期的時候,這種不融洽更顯“劍拔弩張”。
例如2004年,巨人網絡“巧妙地”從盛大挖來一隊人馬,合力於《征途》,直接推動巨人2007年在美國上市,有坊間傳言說當時史陳二人因此鬧翻了臉;2005年,《征途》准備以免費策略殺入市場時,盛大“偶然地”知悉並提前一步採取了行動。
正是因由這段糾結,一周前史玉柱宣佈退休的時候,岳弢此前關於陳天橋和史玉柱的一段回憶,又被多個媒體重新翻出來。岳弢是誰?上面提到從盛大轉投巨人的隊伍裡,林海嘯和岳弢都是中堅力量。岳弢對當年史與陳,有更近的觀察。
然而岳弢那篇被處理成口述體的回憶更偏感性,例如其中對陳史二人“一正一邪”的形容曾經廣為流傳。但岳弢對新浪科技承認,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那麼嚴謹。那麼從更理性點的角度看,當年兩個大佬究竟以何種管理方式,帶領團隊向前呢?
他總結了幾個鮮明的特徵,新浪科技以第一人稱的角度還原如下:
史玉柱
老史的管理模式,真正是把企業文化拿來做管理。柳傳志給他的那幾句話(巨人十六字:說到做到,嚴己寬人,只認功勞,不認苦勞),執行的非常好。
我們真正服他的地方,第一是讓每個人都有參與度和成就感。你的意見無論被採納或者,都會知道原因,同時也能獲得很大的利益空間,這方面老史很講江湖道義。第二是事情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有有。當時有個計劃某個節點有所延遲,幾個負責的高管一個被了三萬,一個被了四萬,直接把款交到財務的手中。
嚴己寬人是個很好的文化,每次開會做判斷、批評別人的時候,老史就會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他認為你應該先想自己的問題,如果你對自己要求不嚴,就沒資格批評別人。有次策劃責怪美術出錯,這個事情就被老史批評了,后來兩個部門就很協調。
當時在巨人只要貢獻大的,無論是什麼樣的職務、崗位,老史給的回報都非常好,在大額獎金和升職上面的自由度非常大。他會強調只認功勞,不認苦勞。[NT:PAGE=$]
最開始做游戲的時候,理論上沒有獎金。不過那時候老史保證研發團隊每個季度都有過百萬的獎金。老史說要多考慮到別人的難處。而通常人只有兩個主要的追求,一個是良好的生活,也可以理解為利益,另一個就是給與成就感。
第一個,在利益分享方面老史做到了,比方年終發的就很多。第二個成就感,每次討論問題的時候,他都是採用集思廣益的方式,而且他真做到了少數服從多數。就算這個游戲策劃意見是他提出來的,如果多數人反對,他也不會堅持去做。
最早的時候免費模式,一開始是林海嘯提出來的。我們最初是按照收費做的《征途》,林海嘯思考了很久決定用免費模式,當時老史有點猶豫,后來大家一起討論,高管當中自然有不同意見,不過免費模式最后以微弱優勢勝出,然后得以執行。
《征途》就是我們一點點商量出來的,大家的參與度很高。
他還比較擅長聆聽專業人士的經驗,巨人就曾經請網易等同行的高管講課。老史比較謙虛,也比較隨和,包括腦白金的人、巨人的人,都曾經和他有過爭執。但老史不會以上司對下級的口吻進行對質,可能跟他大起大落有關係。
當然老史不是輕易全盤接受的人,他會在策略和方向上對細節嚴格要求。比方在啟動一個大的宣傳前,他都要親自扣每一句話。有時候開會,他下午四點來,開到晚上兩點鐘。光討論一個宣傳訴求點,他就花了一個多星期,親自帶我們做。
我那時候管過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寫作,有是個寫手,平均每人每天能出五篇質量好的軟文,也就是一天50篇。老史看最初看不到十分鐘,就會把這50篇全部斃掉。最終反復打磨了一個星期,寫手們都快哭了。后來我們摸出一個門道,給老史的審批的宣傳稿有三個要點:得短、訴求清晰、標題有新意。這以后50篇就能通過5篇左右。
老史大方向和細節抓得很好,然而一旦計劃制定好后,執行過程他就不會插手太多。巨人的執行力很好,這些都是腦白金團隊帶出來的。當時史玉柱給每個省的經理都有很大權限,同時他還配有大區巡查員,有操作靈活度頁游約束,企業文化一直貫穿。
巨人原來的網游地推團隊都是來自腦白金,效率高到可怕,但我們當時是坐在廟堂,看不到他們努力的程度。有次開會,一個負責地推的大老爺們說自己冰天雪地的去做推廣,風雪中推單車抱海報前行,當時我們聽了都很動容。
陳天橋
陳總又不太一樣。在盛大的幾年(2002-2004),我有點怕他。陳總可能你的非常狠,但反而可能因此更容易生別的想法。不過史玉柱會讓你覺得內疚。[NT:PAGE=$]
但陳總有他的特點,他會殫精竭慮想很多東西,方向、發展等等。從過往來看,他那些想法都是對的,都踩在正確的節奏和時間點上。而我在盛大的那段時間,盛大所有的中高層,對陳總的指令執行起來不遺餘力。所以盛大高效發展。
其實我對史玉柱更清楚一點,因為在盛大我只是做到中層(總監),跟陳總直接接觸不是那麼多,偶爾會有單獨開會。所以我不知道集思廣益的東西是多少,但是盛大高速發展的時候,高層對中層的授權是極高的。只要是高速發展的公司都是對中層授權很大。
當時老譚(譚群釗)給我的授權,都是非常開放的。他只是提出目標,為完成目標中層可以提出調配人員、調整架構等等想法。
不過那時候有個事情,讓我一直對陳總很敬佩和感激。當時我管理技術保障中心,《傳奇》、《傳奇世界》等都是我管理,當時有點顧不過來,所以我把不錯的工程師,提上來做管理。我覺得這幫人很負責,但怎麼替他們爭取利益呢?
於是我寫了個郵件,說這些人是核心力量,想給他們提500-2000的津貼。人事部門向上請示最終獲批,后來他們給我看了一個檔案,陳總在上面批復:不照顧好士兵的將軍,不是好將軍。我覺得陳總對人非常關注。
那時候每個人都把盛大當成自己的家,几乎所有人周末都會主動來上班。我曾經想怎麼達到這一點的?后來覺得可能是陳總當時在員工大會上的講話,起到了激勵作用。當時陳總將盛大的未來,讓員工有了成就感,所有員工都在為願景而努力。
真正落地的企業文化,是員工的認同感和榮耀感。
而且前期陳總沒有業績壓力的時候,發獎金還是不錯的。當時一個盛大的值班主任(技術像客服一樣7×24輪班,值班主任就是負責人)跟我說:“我最開心的時候,是年終差不多是我近一年的工資。當時我就出去喝了一頓酒,這種公司我就要為他賣命”。
陳總一直想做的就是,培養一批能接班,一種能夠有所分擔的架構,但是可能還是沒有特別成功。也許是因為大家對他的依賴性過高。所以他真的很累。他有時也顯得力不從心,他不是神,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現在盛大仍離不開陳總。
而史玉柱善於放手、善於分力,他更成功的是內部創業,包括《征途2》、《仙俠世界》幾款游戲都是內部創業發起的,一旦實現了內部創業就分權了,每個人都在承擔自己的東西。這時母公司就成為服務型公司,整合媒體和渠道資源,對子公司進行服務。
史玉柱可能不會說一些這略,但是真正把母公司變成了服務公司,把分公司變為排頭兵,這也是腦白金在做的。他的放手,對巨人沒有影響。[NT:PAGE=$]
之前我們幾個老盛大開玩笑說,如果陳總把我們全部找回去,能不能實現他的戰略意圖?沒有一人說是或者否,因為大家不知道。雖然大家都有盛大情懷。
新起點
以上就是岳弢關於史玉柱和陳天橋的一些回憶。盡管因為跳槽巨人曾經惹惱陳天橋,而巨人上市之前林海嘯和他也被“離奇”架空,但是岳弢只願意從正面對兩個大佬進行回憶。現在的他和巨人管理團隊關係不錯,然而與盛鬥士(盛大離職員工)距離更近。
(另據他得到的消息,劉偉將接任巨人CEO,紀學鋒任總裁。)
藍港在CEO王峰有次在私人聚會上發出這樣一個感慨:中國網遊行業沒有精神領袖,尤其是幾個網游上市公司的大佬,很多不是游戲玩家,而只是賺錢的高手。對於這種說法,岳弢也會用諸如游戲是創意性行業等說法進行反駁。不過他也坦言曾經有同行跟他說:游戲就是挖煤,我們說白了就是煤老闆,覺得這個礦不錯就挖掉。
現在的岳弢並沒有留在游戲行業,他說自己實在沉不下心來做游戲,而且很難組織一個好的團隊,而且新游戲生存概率比以往時候都要低。
“以前在盛大的時候玩《傳奇》都玩瘋了,玩《征途》我也幾萬幾萬的充值”,岳弢對新浪科技說“但是我現在不太玩游戲,因為沒有興趣。如果游戲不能滿足我自己,就不能滿足用戶”。他現在感興趣的是他自己的創業項目:店店通。
店店通(365ddt.com)也是一種O2O的概念,更像是所有商家會員卡的集合。理想的情況是,用戶只需要辦一張店店通的會員卡,就能在所有合作商戶享受會員待遇。
現在的岳弢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拋棄以前重點放在整合線上與下的模式,把線上和下兩個業務團隊重新拆分,下團隊就是想辦法拓展商戶,而線上就是抓流量、用戶存留、轉化甚至宣傳推廣。兩個O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
中間靠什麼對接?技術。岳弢說店店通還是一個傳統行業,只是中間利用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個工具,對傳統行業進行了改造。有投資人問他如何應對巨頭介入,岳弢說這個市場很大,沒有人能完全吃下來,“我就守一個垂直領域慢慢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