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PC行業因貪得無厭自掘墳墓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福布斯》網站上周發表諮詢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總裁羅傑凱(Roger Kay)的評論文章稱,PC行業的效益正每況日下,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Wintel聯盟的締造者微軟和英特爾滿足於既得利益,思維僵化,不願意向移動設備轉型,貪得無厭的心態正促使PC行業自掘墳墓。
以下為原文摘要:
本周,全球PC行業迎來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及Gartner有記錄以來的最差效益。IDC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而Gartner的這一數據是11%,兩者相差不大。
基於這一原因,那些從PC行業剛出現就一直從事其中的人有理由開始感到恐慌了。不錯,市場已經逐漸轉移到了移動設備領域,例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但是究其原因,PC供應商承受的大部分痛苦還是自己造成的。
當然,不可能因為飛翔很流行,一條魚就能變成一隻鳥。同理,一家公司改變自己的業務同樣也會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蘋果公司證明了一家電腦公司也可以成為一家高度移動化的公司,事實上,供應商的痛苦程度跟其轉變業務的能力程度完全相匹配。
舉例來說,三星生筆記型電腦有很多年了,但是現在卻在谷歌安卓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陣容中數一數二。中國第一大PC廠商聯想也正在進入中國、印度、菲律賓以及越南等國的智能手機領域,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的平板電腦。
然而,作為傳統PC巨頭的戴爾和惠普公司,卻几乎在移動設備領域毫無建樹。一直強調商業計算領域的戴爾,近日發表聲明稱公司對新技術的反應過慢,沒有及時採取相應策略。惠普收購了Palm公司,原打算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用這家小公司的網絡作業系統,但最終不得不放棄該計劃,同時出售大量資。這兩家硬件廠商都在努力擴大其移動設備的佔有率,不過戴爾更注重企業解決方案,而惠普表示其品將不會迅速上市。
不過,造成目前局面的真正原因和微軟與英特爾有關。
[NT:PAGE=$]日本內存廠商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額補貼,因此成功將美國競爭對手英特爾趕出了內存市場,英特爾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也成功地放棄內存業務,專注於微處理器領域。而當處理器架構從X86轉到安卓使用的ARM處理器時,英特爾並沒有完成這一轉變,並不是說技術層面無法達到,而是從本質上對該轉變有一種抵觸,在格魯夫任職期間,這種看法已經根深蒂固。
個問題主要是文化上的。因為微軟和英特爾不願意獨立分析師說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比方微軟不待見一份闡述InTune定價不佳的研究報告,而英特爾對不支持超極本的公司都非常憤怒。Windows和X86使得這兩家公司獲益匪淺,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對新技術的敏感度。
可是問題是:PC所謂的3年或者5年的品周期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製造這些謊言的目的是賣出更多品。
大約在5年以前,英特爾運營過一個項目,主要是對公司解釋PC在使用3年以后的故障率會大幅上升,通過定期更換全新的配置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但是現在,PC裡的內容可以迅速上傳到雲端,如果電腦崩潰了,完全可以扔掉而不會造成損失。
硬碟一般有5年的使用設計年限,目前正越來越多的被固態硬碟所取代。像希捷和西部數據等硬碟廠商為了向PC廠商如戴爾和惠普等公司出售硬碟,就會告訴他們這一年限參數,硬碟的驅動主軸是其最脆弱的部分,一台電腦可以使用20年。
當微軟最初安裝DOS系統時,是按照許可來的,從本質上來說,你購買了使用的權利,但是並不擁有該系統,更新發布以后,購買者也可以選擇不安裝,整個過程都非常呆板。不過每隔幾年,微軟總會推出新品,從DOS到Windows的改變讓微軟獲益巨大。早期的Windows 95是微軟最成功地品,不過后來,這個作業系統變得越發臃腫,微軟告訴購買者要聯網更新。因此,現在用戶不僅無法擁有他們付錢購買的東西,事實上也無法控制它。微軟美其名曰是進行漏洞修復、病毒防護以及兼容性修正等等,其實質效果就是用戶對微軟的日益依賴和專制的縱容。
[NT:PAGE=$]Windows 8是微軟一款用來和蘋果iOS抗衡的作業系統,但是還用在傳統PC上,只會讓用戶迷惑和反感。Windows 7作為XP系統最好的替代品,應該還能夠輕鬆地使用20年。
對知道兒童故事“餅乾罐”的人來說,PC行業所面臨的困境並不陌生:如果放下一半餅乾,就能將手從罐子裡拿出來,然后可以再伸進去拿一些。目前PC行業的行為恰恰相反,它抓滿了一把餅乾捨不得鬆手,卻出不了罐子,急得滿臉通紅地嚷嚷,活像個傻瓜。(達西)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