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3000“電子耳”監測管線漏水隱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18 08:15


昨日,工作人員准備將漏水監測記錄儀安裝在供水管線上。這種“電子耳”能夠自動採集供水管線的聲波信號。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南水北調水源即將抵京,為用好每一滴來之不易的江水,市自來水集團在“節”字上做文章,通過管網壓力調控、管網漏失監測、工藝排放水回收利用等措施,每年可節水7800余萬立方米,相當於北京城區一個月的用水量。


3000“電子耳”監測漏水隱患

當前,北京城區的供水管線總長9000余公里,平均管齡18.19年。為提高管網的安全保障度,自來水集團利用“電子耳”(漏水監測記錄儀),改善傳統人工測聽方式,監測漏水隱患。

這種“電子耳”共有3000多個,在城區重要部位的供水管線上安裝后,能夠自動採集供水管線的聲波信號,監控人員攜帶主接收機到達記錄儀附近位置,即能接收到“電子耳”發出的信息,通過軟件分析可在第一時間判定供水管線是否存在漏水隱患。

“一旦監測到漏點範圍,我們會使用探測器等設備並人工排查,將漏點範圍縮小到1平方米。”管網管理分公司經理助理劉彥輝,一旦發現漏點,會立即維修。

據介紹,該系統每年可檢出管網破損隱患1600多處,節水3000多萬立方米。

24小時控壓 精細到居民小區

在自來水集團的供水運行調度中心,電腦上顯示城區近110個地區管網的壓力值。工作人員表示,這裏負責實時監控水壓,若水壓太低,高層居民打開水龍頭時可能水上不來;水壓太高,不僅管網發生漏損的概率加大,也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水壓每降低1米,可以節水4萬立方米,節電1.2萬度。”為了節約用水,每天12點至凌晨5點,城市居民用水量少的時段,自來水集團便將水壓調低2米。

區域控壓的力度也在加強。目前已累計建成望京、回龍觀、亦莊等6個壓力控制區,年節水1600萬立方米。水壓管理進一步精細到居民小區,近兩年已實現了132個獨立計量小區,未來3至5年,城區將實現600個小區控壓獨立計量,覆蓋近7成居民區。

超濾膜處理 回收利用工藝排放水

工藝排放水是地表水廠在加工自來水的過程中生的濃縮水,這部分水濁度較高,處理難度較大,一般會被排放掉。

為了實現“在無水中生水,在少水中增水”的目標,不讓這些水浪費,自來水集團採用先進的超濾膜處理工藝,將水廠工藝排放水轉變為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在沒有新水源的情況下,增加城區供水能力11萬立方米,相當於110萬人一天的飲用水量。

目前,本市所有地表水廠均能回收工藝排放水,“南水”進京后即將通水的郭公莊水廠也具備回收工藝排放水的能力。

新京報記者 陳瑤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