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南海珊瑚礁魚類圖譜·明與凡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6 13:55


明與凡例

一、關於潛水拍攝


(一)色彩

日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復合而成,在水下由於水的吸收作用會逐漸減弱,其中水對紅色和橙色光吸收最嚴重,黃色、紫色和綠色光次之,而對藍色、青色光吸收最弱。因此,除在淺表,我們在深水中看到的魚類常常失去原色而顯現為藍青色,水越深就越明顯,這是潛水攝影界的難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沒有採用隨下潛深度調節白平衡及加紅濾色片的傳統辦法或在后期隨意調整,而是在任何深度都使用接近自然日光源的水下閃光或連續光專業水下攝影燈具(色溫為5500K~5700K),在一致和標準的光源下拍攝,較好表現了目標魚類的真實色彩。

(二)雌、雄及不同生長期問題

在水下拍攝和比對識別工作中,我們觀察到珊瑚礁魚類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在雌雄之間,有形態、色澤、斑紋上的差異,有些魚種甚至在不同生長期有截然不同的特徵。這是非常有趣的。為便於讀者的使用和識別,我們對一些差異較大的魚種,盡可能選擇了幼魚、成長期、成魚以及雌、雄魚等不同的圖片,加以標注,以供參考。但由於拍攝中很難拍到所有不同的狀態,同時中外各種文獻也沒有對所有屬種生長階段和雌、雄特徵做分別詳述,辨識區分是困難的。對我們難以確認的,我們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對圖片做上述區分。

(三)擬態問題

我們在水下觀察到,不少珊瑚礁魚類有對自然生存環境的擬態能力,可以根據不同的珊瑚或沙底、岩礁變幻形態、色和斑紋以融入環境,甚至模擬其他魚類或水生物的形態和行為,目的是隱蔽保護自己,掠食襲擊其它水生物。此外,還有些在受到驚擾時會迅速變換體態、色和斑紋,逃避或恐嚇掠食者,許多日行性或夜行性魚類在白晝或黑夜色彩斑紋上也有很大差異。這非常神奇,卻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困難。為此,我們只能盡量採用水下白晝拍攝和目標魚正常狀態下的圖片,少用夜潛(夜行性魚類除外)和魚類受驚情況下的圖片。面對大自然的造化,我們也只好如此

(四)關於性轉變

據文獻記載,不少珊瑚礁魚類有性轉變現象。如某些魚類家族由一條雄魚和許多雌魚組成,當雄魚死亡或失去生殖能力時,經過優勝劣汰的競爭,一條雌魚會性轉變為雄魚。因為不是對單一魚種做長時間跟蹤研究,我們在水下未觀察到這類特殊現象。考慮到這是一些魚類的非常生態,很奇特,我們根據文獻記載,對一些魚種的性轉變,在圖注中作了介紹,特此備注。

(五)清晰度問題

由於珊瑚礁魚類運動速度快,規避人類接近,棲息環境複雜等原因,同時有鑒於圖譜要盡可能覆蓋較多的珊瑚礁魚類,很難對目標魚做長時間追蹤拍攝,致使個別圖片的用光和清晰度不太好。製作這類圖片時,只要能表現目標魚特徵,我們也有採用。盡管數量很少,也敬請讀者見諒。

(六)關於拍攝信息中的深度和目標魚長度

我們潛水拍攝時要追逐目標魚的游動,做難度較高的潛水姿態保持和細緻的攝影操作,無法同時使用量具對目標魚的長度進行精確測量和對拍攝深度做即時記錄。由於水和空氣對光的折射度不同,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上的體積要大,存在水下視差。綜上,我們對是否在每張照片加注拍攝信息進行了反復研究。我們注意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英國DK公司、日本東海大學等機構和個人出版的圖譜中,無一例外都對此做了標注。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不同海區同屬種魚類個體以及魚類在雌、雄、成魚、成長期、幼魚等不同情況下長度有差異,棲息活動的深度亦有差異,錄入拍攝信息對記錄和分析上述差異有益。因此我們決定依慣例編寫納入。為解決前述問題,我們要求每個潛水拍攝者熟知自己所持水下攝影器材的各部尺寸,在拍攝中與目標魚做比較,盡可能準確地目測其長度,同時在拍攝中隨時注意潛水電腦提示的深度。盡管如此,我們必須明,拍攝信息所注的長度和深度,源於我們潛水拍攝時的目測及上浮后記錄,不是精確測量結果,僅供讀者參考。

二、關於比對識

(一)工作方法

本圖譜納入的珊瑚礁魚類為54科160屬408種。這是從20869張水下拍攝照片中遴選甄別出來的,比對識別歸類的難度和工作量非常之大。為此,我們建立了統一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在潛水拍攝后,首先在船上對當日所獲圖片做初選,區分出不同的魚種待定。回工作室后,用大屏幕顯示,全體比對識別人員各按中、英、日文文獻、網絡和影像技術等分工合作,由拍攝者提示水下目擊情形,依據不同的中外文獻對樣本逐一進行比對識別。這種做法優點明顯,發揮了集體智慧,可以依據水下目擊情況和不同文獻對目標魚種進行充分的討論和研究,保證了識別的準確性。為防疏漏和錯誤,我們的比對識別工作,按此工作程序周而複始,進行了7次之多,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質量要求。

(二)依據

在作為比對識別參考依據的文獻方面,我們主要考慮區域性和權威性,即以文獻注明是南海或西太平洋屬種的為主,世界性的為輔;以權威性文獻為主,一般性文獻為輔。此外,我們的比對識別從同類圖譜的水下攝影圖片入手,用國內外圖鑑及專著文獻對單體魚類特徵的文字表述加以研究和確認。上述方法有效提高了識別的準確性。

(三)關於難以識別的魚類

我們在水下拍攝到的魚的種類,遠多於最終成譜的408種。有些種類我們無法在國內外文獻中找到依據並準確辨識,有些因拍攝角度或清晰度緣故,特徵不明顯。我們採取了慎重態度,只對個別可以確定其屬而未能確定其種的做了明注記而納入,對於那些無把握識別的則未予採用,留待今后進一步研究辨識。

三、關於學名、中文名和俗名

(一)拉丁文學名

1、二名法,亦稱雙名法,是國際上對生物種類的命名規則,自瑞典人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年出版后,成為種的學名形式。每個物種學名由屬名和種名(在其后附上命名者和年份,動物學名引用時常省略)兩個部分構成。使用拉丁文,屬名首字母大寫,以斜體字印刷。鑒此,本圖譜的學名一律以拉丁文的二名法學名為正名,屬名首字母大寫,斜體印刷。請注意分辨。

2、在比對識別工作中,我們深感由於珊瑚礁魚類種類繁多,發現海域和發現時間跨度大,更由於不同的發現者及其后不同的研究者認知不一,目前魚類學研究中存在很多同種異名甚至同名異種現象。不同的中外文獻中採用的拉丁文學名差異較大,莫衷一是,令人困惑。鑒於圖譜是中文文獻,為求一致和方便讀者,經反復斟酌,我們採用了伍漢霖邵廣昭、賴春福的《拉漢世界魚類名典》(台灣水出版社1999年8月30日出版)作為拉丁文學名的主要參考文獻,遇多部文獻出現同種異名時,圖譜拉丁文學名盡可能依據該文獻確定。

(二)關於中文名和俗名

1.目前國家尚無統一的魚類中文名。多年來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地區魚類的中文名較混亂,存在由於地域、方言、俗稱影響帶來的不統一。前述由上海海洋大學伍漢霖教授等主編的《拉漢世界魚類名典》,是目前關於中文名較好的解決方案。為此,除個別該文獻未納入的魚種,中文名(包括與拉丁文學名的對照關係)盡可能以該文獻為準。希望這種處理方法能對讀者的使用有所助益。

2.目前同一種魚各地有很多不同的俗稱,為便於讀者對照參考,我們擬制了中文名、拉丁文學名與海南漁民俗名、台灣及其他各地俗名對照表,作為附件錄入本書。特別要指出的是,轄西南中沙群島的海南省的民間習慣稱謂即俗名,系我們向世代在三沙海域捕魚的潭門和三亞的陳玉喜、陳玉保、陳奕傳、蘇玉泰等十多名遠洋漁民專訪收集整理,在此感謝他們的幫助。其它地區俗名,系我們從多種文獻和網絡收集整理后納入的。

(三)關於英文名稱

魚類英文名稱,不同英語系國家和地區非常不統一,不同文獻亦常不一致。經仔細斟酌,我們採用了國際上較權威的由埃瓦爾·利斯克(Ewald Lieske)、羅伯特·邁爾斯(Robert Myers)編寫的《珊瑚礁魚類》(Coral Reef Fishes,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書作為主要參照,對英語名稱進行了統一調整,希望能方便讀者讀和使用。

四、關於分類和排序

(一)分類

目前國際上採用了大約7種不同的魚類分類學體系,對魚類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有所不同。本圖譜分類採用了尼爾遜(J.S.Nelson)分類系統。考慮到本圖譜是中文文獻,我們根據同樣採用上述分類系統的伍漢霖、邵廣昭、賴春福、莊棣華、林沛立的《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台灣水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做了適當調整。鑒於圖譜性質,為了讀者使用方便,我們只做了科、屬、種的分類排序和注記。

(二)排序

本圖譜的目錄和排序,系按所屬科、屬、種的次序排列。同一科的按屬的拉丁文字母順序排序,同一屬的按種的拉丁文字母順序排序。

五、關於中文、英文圖注和拍攝信息

(一)中文圖注

1.目的

用文字描述特徵輔助圖片,幫助讀者對自然狀態下的珊瑚礁魚類進行識別。

2.主要內容

圖注首兩行由中文名、拉丁文學名、科、屬組成,其下是對形態、體色、斑紋等識別特徵的描述及對棲息習慣、食性和體長的介紹。

3.圖注擬制的方法和依據

在圖注的擬制中,我們根據在水下觀察情況,對已識別定種的目標魚找出主要特徵。而后在國內外多種文獻中找到記載,仔細對照研究后,作為參考依據編寫圖注。要提到的是,在我們參考的文獻中,國家水總局南海水研究所等編著的《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1979)和邵廣昭《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絡電子版(http://fishdb.sinica.edu.tw)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幫助。

4.棲息及食性、長度

由於我們不是對單一魚種做研究,無法通過長期跟蹤觀察或解剖、測量等手段確定目標魚的棲息及食性、長度等情況。關於圖注擬制中有關上述情況,我們必須明:其食性,來自我們的水下觀察和對多種文獻有關記載的彙集和整理。其棲息情況,來自我們的水下觀察和多種文獻的記載。其長度,系我們收集到的中外文獻中記載的最大長度,用體長可達多少厘米來表述。

(二)、英文圖注

1.目的

為方便海外讀者使用本書,我們擬制了英文圖注。

2.主要內容

首先是英語習慣稱謂,以黑体字標示。而后是對體色、斑紋等識別特徵和對棲區、食性、最大長度(系指不同文獻記載的最大長度)的簡述。

3.明

鑒於英文圖注系根據水下觀察情況主要參考英文文獻編寫,本圖譜英文圖注不是中文圖注的譯文。

(三)水下拍攝信息

1.拍攝信息(以小字型注於圖片正下方)

(1)中文名

(2)長度(長約 厘米)——系指水下拍攝目視判斷的目標魚長度

(3)深度(深度 米)——系指拍攝時水深

(4)性別及生長狀態——系對雌、雄或成長狀態的注記

2.依據

拍攝信息所注明的長度和拍攝深度系根據水下拍攝者的目測和記錄。對雌、雄和生長狀態的注記系根據比對識別時參考中外文獻確定,無依據或無法辨識的,則不作注記。

六、主要用語

關於圖譜中英文文字部分的用語(術語),沿用了國際慣例和我國習慣性描述方法和術語。為方便讀者,我們製作了示意圖,請注意參考。

傅 亮

2013年8月22日 於深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