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跌:利大於弊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4-12-05 14:45
近期油價跌破每桶 80 美元大關,創下 2005 年 08 月以來的新低價位。究竟油價下跌對經濟有何利弊?百達提供您以下解析…
油價近日跌破每桶80美元,創下2005年8月以來經通膨調整後的新低價位。這波今年六月以來的急遽跌勢,可望刺激民間消費,提振全球經濟表現。此外,油價下跌將支撐消費與運輸類股表現,新興市場中的石油進口國,如印度與土耳其,亦將受惠其中。不過並非人人皆為贏家,油價若繼續一路下滑,俄羅斯與委內瑞拉的經濟問題恐將加劇。
在全球經濟擴張之際,油價下跌實為罕見。綜觀歷史,油價跌幅能與近期相比者,得回溯到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當年全球石油需求量萎縮,以年化 5%的速度下滑,相較之下,當前全球石油需求卻增長 0.75%。
姑且不論 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與歷年來的經濟衰退時期,近期油價跌幅之大,創下近二十年來的歷史紀錄(見圖一)。
油價大跌通常是因需求銳減所致,但造成近日油價跌勢的原因並非如此單純。
需求降溫當然是原因之一。當前全球經濟成長緩慢,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由出口轉為內需導向,致使亞洲的能源需求不如預期。此外,美國石油進口量急劇下降亦對油價帶來影響。美國今年平均每日進口 7 百萬桶石油,不僅較歷史高點少了 1/3 以上,亦較 2012 年少了 17%。
然而,百達認為供給面對油價所造成的影響,比需求下滑更為顯著。拜頁岩氣革命之賜,美國能源產業重新洗牌,頁岩氣產量在過去7年已增加70%,美國亦可望在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然而,即使其他國家的原油供給不斷增長,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目前並沒有減產的打算。
部份產業觀察家認為,沙烏地阿拉伯目前身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之所以任憑油價下跌,目的是為了對美國造成削價競爭的壓力,因為美國開採頁岩油的成本比傳統油田要高出許多。儘管目前油價已低於沙國的損益兩平水準,甚至令政府預算陷入赤字,但沙國握有的海外資產相對於 GDP 的比重將近 100%,因此即便面對油價走低,沙國仍有能力進行長期抗戰。此外,若美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地緣政治局勢升溫,油價波動亦可能加劇。
對全球經濟利大於弊
百達認為,低油價對經濟將帶來正面影響。根據百達預估,今年6月至今高達30%的油價跌幅,可望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率約0.5%,油價下跌將使得全球經濟成長率自2014年的2.7%,於2015年上升至3.2%。
油價下跌,消費者將是最大贏家,特別是美國的消費者。美國民眾的消費支出,有9%是花在能源相關產品上(包括石油以外的各類能源產品)。隨著年底假期旺季的腳步接近,油價下降將為美國民眾帶來更多的可支配所得,創造更多的消費。美國消費支出每年佔GDP的比例約 70%。
歐洲與日本這兩大石油淨輸入區域也可望在明年大大受益。
根據百達預估,油價下跌最多可望使全球通膨水準下降0.2%。然而,歐元區通膨持續走低,因此油價若繼續下探,歐洲央行將祭出更積極的經濟刺激措施,以對抗通縮風險。儘管美國聯準會預計在明年升息,但歐洲央行擴大刺激政策,可望使全球經濟受惠其中。
消費者的一大福音
縱使油價可能在近期內止跌回穩,消費與運輸產業早已受惠於油價下跌的走勢。倘若油價觸底反彈,能源類股可望再度浮現投資契機。目前,能源類股不僅身陷賣壓,同時投資人配置比重不足,因此根據百達綜合評價評分結果顯示,能源類股投資評價最為低廉。
新興市場,幾家歡樂幾家愁
對新興市場而言,油價下跌將使得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以及出口能源的國家,面臨金融財富重新分配的情況。根據百達分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將成為油價下跌的最大贏家。此外,臺灣與南韓兩者皆為石油淨進口國,因此油價下跌亦可望帶來經濟效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新興市場(如印尼與印度)正利用近期油價走勢,逐步讓能源補貼政策退場,藉此加快國內結構性改革的腳步。
根據百達對新興市場的投資評價、成長率、貨幣所進行的評比結果,未來一旦油價觸底反彈,哥倫比亞將成為最大受惠國。
相較之下,俄羅斯則是油價下跌趨勢的最大輸家。俄羅斯目前為全球第二大能源出口國,石油淨出口額佔GDP比例為13%。俄羅斯盧布今年已對美元貶值近三分之一,未來恐將面臨續貶壓力。
委內瑞拉為拉美最大出口國,96%外匯收入皆來自石油出口,此次亦難逃油價跌勢衝擊。目前,委內瑞拉身陷高達60%的通膨壓力,亦長期缺乏基本物資。
未來油價可能持續波動,但百達預期不久後即會觸底回穩,並隨著明年全球經濟復甦走勢而逐漸回升。的確,相對於短期油價波動,長天期原油期貨價格相對穩定,顯示近期油價急跌可能僅是短期現象。
OPEC 國家減產與否,將是左右油價回升的關鍵之一。然而,即便 OPEC 國家減產,百達認為減產幅度亦有限,否則石油供需將出現明顯失衡。
本資料是由百達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所發行。將不會寄給任何於該等資料之傳遞、發佈、取得或使用被視為違反法令之任何地區、洲、國家或管轄地為公民或居民之人或位於當地之實體,亦不會傳遞供其使用。
本公司並未採取任何確保本資料所指之有價證券適合特定投資人之措施,且本資料不應被據以替代任何之獨立判斷。風險因素均已列於基金公開說明書中,於本資料中不擬全部重複贅述。您應審慎考量本投資是否適合您。稅務待遇則因各投資人之個別情況而有所不同,並可能繫於將來之變更。於作投資決定前,您應取得專家之建議。
針對台灣地區潛在投資人:投資人應注意,境外基金(下稱「基金」)於中華民國之募集及銷售係受高度管制,除經核准或申報生效得公開募集及銷售,或透過私募方式銷售外,不得於中華民國自由募集與銷售。
定期定額: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本文僅供參考,不得視為本公司之邀約。文中所述之資料、建議或預測係本公司合理認定為可靠之消息來源,然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及完整性。以上資料、建議或預測可能因市況隨時有所改變,本公司不負更新之責,本公司亦不保證本文之預測將可實現。且本文未考量任何特定投資人個人之財務目的、現況及需求,故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信賴或使用本文所產生之一切損失負責。本文所提及之個股,僅為舉例之用,不代表本基金之必然持股,亦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或建議,投資人應衡量自身風險。
本公司除擁有使用百達及百達基金的註冊商標的權利外,並未獲得任何使用本文件內其他註冊商標、標誌及圖像的權利或牌照。本文件內的其他註冊商標、標誌及圖像只限於本次簡介之用。
基金申購手續費之收取方式、比率、投資人所須負擔之直接或間接相關費用及基金之反稀釋調整機制已在公開說明書詳細說明,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投資人須知及公開說明書。
投資人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高收益債券基金適合能承擔較高風險且追求資產增值的成長型投資人。相對公債與投資級債券,高收債券波動較高,投資人進場布局宜謹慎考量。本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本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本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收益型股票基金:基金投資之企業,其股息配發時間及金額將視個別企業之決定(如部份企業可能決定一年配發一到二次)。本基金配息類股配息金額之決定,主要是透過對投資企業長期股利配發記錄之追蹤做未來一年內股利金額之預估,並在考量相關稅負及扣除相關成本費用後,始決定每月基金每單位之配息金額。本基金配息類股得分配淨投資收益、已實現資本利得、未實現資本利得及本金,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分,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投資人應瞭解分配可能減少本基金淨值。總代理人備有本基金近十二個月內由本金支付配息之相關資料供投資人查閱,投資人得致電總代理人(02)6622-6600 索取。
本境外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於避險股份類別,只有成分基金綜合結算貨幣,會與該避險股份類別的貨幣進行對沖。而投資組合內以非綜合結算貨幣計值之資產所引致的匯率風險,將仍然存在。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由於新興市場基金之主要投資風險除包含一般股票型基金之投資組合跌價與匯率風險外,與成熟市場相比須承受較高之政治與金融管理風險,而因市值及制度性因素,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較高,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波動性普遍高於成熟市場,投資人投資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及審慎評估。本資料可以呈示在股份不會被發行或贖回的日子所計算的資產淨值(「非交易資產淨值」)。它們只能用於統計及計算基金表現或佣金計算,在任何情況下,不能被用作作出認購或贖回指示的基礎。本資料某些數據來自第三方。基金經理公司雖然本著誠信相信該等數據均屬可靠,但概不就該等數據是否準確、最新或全面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本基金採用『反稀釋調整』機制,相關說明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須知或公開說明書備索,可至本公司網站(http://www.pictetfunds.tw),或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