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募基金四大派別大揭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4 11:46
公募現在有點象蔣介石的國軍了,坐擁精良裝備,戰斗力卻越來越弱!私募,現在雖然仍然不是很成氣候,但小米加步槍,孜孜不倦,卻越來越有希望掌握未來市場的話語權!
且再看三年五年,看城頭變換誰的霸王旗!
3000億的投資市場無人知曉
中國的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100家私募機構獲得牌照,意味著私募基金終於有了正規的身份認定。2004年內地發行了首只陽光私募基金,倏忽10年,陽光私募終迎陽光。
如今的私募基金已與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它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截止至2013年12月,陽光私募行業運行的基金數量共計2472只,管理資金總規模已達到3017億元人民幣。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投資精英前赴后繼地投身於私募“江湖”,私募基金也由灰色地帶真正走向陽光,走向規範化。
全民投資的新時代正在到來,讓我們一起先行了解低調而神秘的私募基金。
掀起窗簾看見“屋內”真景
“私募基金”向來被視為“野蠻生長”。樹種掉落在亂石之中,拼盡全力發芽,在石頭縫中偷一點陽光,艱難地露出枝椏,是為野蠻生長。它是生命力的象征。
目前,國內對私募基金還沒有非常準確的定義,一般就是指那些不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的集合投資。
大多數私募產品的認購起點,即最低認購額為100萬,偶爾也有50萬的認購起點(如朱雀5),部分私募的認購起點超過100萬,如200萬(匯利優選、從容優勢等)、300萬(如尚雅1,博頤精選等)。其實,超過300萬目前已經不算在信托50個自然人的限制中了,所以,300萬目前是私募的最高準入點了。
對投資人來說,由於私募單只產品金額較大,手中如果沒有200、300萬的金融資產,並不適合購買私募。另外,在選擇產品時,如果有300萬準備投入私募,如果不是對某家私募有特別的偏好,相對於購買一個300萬門檻的基金,不如拆開來投兩三家私募會比較好,這樣相對來說可以分散風險。
私募的認購費基本為1%,是價外收取。以100萬的認購額為例,投資者需要支付101萬,其中的1萬就是認購費。也有些產品沒有認購費(如混沌一號、揚子二號等)。私募還有另兩塊費用:固定管理費和托管費,以及浮動管理費率(業績報酬費)。前者加總一般在1.5%-2%之間,后者各私募產品基本都是20%。
從流動性來看,私募基金的流動性遠不如公募,首先是絕大多數私募都有1個至少6月的封閉期,期間一般不允許贖回,或贖回需要收取較高費率(3%),封閉期結束后才免贖回費。
從投資范圍來看,私募規定的都較為寬泛,一般都包括法律范圍內許可的股票、債券、基金、其他理財產品等。但一些設計較激進的產品還留下融資融券、投資權證的口子,如從容較激進的從容成長系列等。
關於投資限制,一般會從st股票、持股額占信托資產比例及持股額占上市公司股本比例這幾個維度來確定。限制較嚴的不允許投資st股票,兩個持有比例會限制的較低,如5%或10%。而較為寬鬆的則可以投資於st股票(也有比例限制),兩個持有比例較高,一般為20%或30%。
私募基金神乎其神的收益率——賺錢是最容易的事
2013年私募基金業績驚人,處於業績榜前五名的私募基金收益率都在80%以上,最高的超過120%。
私募排排網去年統計,創勢翔以120.26%的收益強勢領跑2013私募業績榜,鴻逸投資旗下的“長安信托-鴻逸1號”緊隨其后,排名第三的則是老牌勁旅澤熙投資旗下的“山東信托-澤熙3期”,該產品11月錄得24.25%的月度收益,今年以來收益率一下高達91.39%,累計凈值更是高達2.7836。而澤熙旗下另一只產品“華潤信托-澤熙1號”也以62.90%的收益率名列第八,累計凈值達3.1281。
此外,前十名中其他幾只產品的收益,最低的也有59%。
但私募基金並非年年都有這么高的收益率,他們們也有自己的“魔咒”
魔咒一前一年的優秀產品很難在下一年繼續領跑;
魔咒二規模是業績的敵人。最典型的有新價值私募基金,在發行了29只產品之后,再加上市場風格的急轉,平均累計收益為-43.12%。
魔咒三“1期”領航,同門難同命。陽光私募的存在“1期”現象。即除旗艦產品以外,其他產品的業績都相去甚遠。
2008年, 曾軍(專欄) 撐控的金中和西鼎以20.08%的年收益率贏得私募冠軍,同期滬深300大跌-65.95%,其相對收益率達86.33%。但該產品於2009年開始沒落,當年收益率37.70%,跑輸大盤59.01個百分點,排名跌至143名,2010年排第204名。
2009年, 羅偉廣撐控的新價值2以192.57%的驚人業績奪得私募冠軍,跑贏滬深300近100個百分點。2009年也成為新價值系列業績的分水嶺,從2010年至2012年,新價值2分別排第55名、第551名、第716名。業績持續下跌至私募產品中的底部水平。
2010年, 常士杉(專欄) 撐控的世通以96.16%的業績贏取私募冠軍,但之后該私募產品元氣大傷,之后二年業績都排名同類產品中的底部水平。
事實上,上述現象一直存在,經過研究發現,造成私募魔咒的原因如下:
(1)私募成立需要名聲、需要品牌,所以會不惜一切代價做好第一個產品,而不惜一切代價的背后往往是無法持續,在市場上建立了一定得名聲之后,在做業績和拓展規模之間,往往難以取舍。
(2)私募合伙人經過一段時期的蜜月期之后,開始有嫌隙,如 呂俊和 姜廣策 一般分崩離析的固然是少數,但合伙人之間貌合神離的相當普遍。這往往導致對公司發展方向的意見不一。
(3)每家私募的主要投資人一般都是擅長一種市場環境和趨勢,比如羅偉廣擅做牛市、 徐翔擅長交易、 江暉善於把握熊市機會、 裘國根擅長基於規模的整體設定思路,那么熊市里的羅偉廣經常盲目樂觀造成失利;量能很小的市場徐翔就經常無所事從;單向的大牛市江暉就無法取得超額收益;而在創業板中小盤暴漲的時期,裘國根是發揮不出來的。
現狀:中國私募基金的四大派別
私募基金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中國股市翻云覆雨。大浪淘沙下來的都是身經百戰的英雄。即造就了徐翔、常士杉、王濤等一批草根英雄,也產了以 李旭利為代表的悲劇人物。
通過中國私募基金行業進行了系統性梳理,目前將國內私募基金經理人按照出身劃分為四大派別,為“公募派”、“券商派”、“媒體派”和“民間派”四類。
公募派——曾經滄海難為水
創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品牌是很多公募基金從業者的夢想。很多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人不甘於公募基金的束縛,選擇創立或加入私募基金。
公募派私募基金掌門人中,從業最資深的當屬柏坊資產 龍小波 ,其曾任大鵬證券副總裁和大成基金的首任總經理。不過,柏坊資產旗下產品在a股市場中表現平平。此外, 莫泰山 和余路明也是為數不多的轉做私募的基金公司老總,“私奔”之前兩人分別擔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和華商基金的總經理。
2012年成立千合資本的王亞偉是公募派中最大牌的基金經理,此前被稱為公募基金經理中的“一哥”。
公募派的優勢在於其經歷過正規軍的磨礪,熟悉公募的投研體系以及渠道關係。不過,這同時也成為了少數公募派基金經理的制肘。“曾經滄海難為水”,失去了公募基金強大的投研平臺,不少基金經理業績大失水準。
券商派——橫看成嶺側成峰
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風格差異較大,但普遍比較靈活,且注重實戰,交易型選手較多。目前分為“大鵬系”、“蔚深系”、“君安系”等門派。
“大鵬系”以金中和投資的曾軍、萬利富達的 胡偉濤 為代表;“蔚深系”以龍騰資產的 吳險峰(專欄) 、開寶資產的李艾峻、景良資產的 廖黎輝(專欄) 為代表;“君安系”則以天馬資產的 康曉陽(專欄) 、東方港灣的 但斌(專欄) 、尚誠資產的 肖華 等。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總體來看,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數量較多,雖然目前整體缺少超大規模的私募基金,但其中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中大型私募基金數量較多。如果考慮到交易的活躍度,其影響力並不遜色於公募派。
媒體派——莫謂書生空議論
媒體派私募也是近些年崛起的一股新勢力。媒體派私募基金經理的代表人物有龍贏富澤的 童第軼(專欄) 、財富成長的 唐雪來 、彤源投資的李威等。
盡管和公募派、券商派相比,媒體派私募的整體實力還比較弱小,但不可否認與民間派相比,媒體派私募也具有自己的優勢。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媒體的角度審視上市公司可能發現普通的研究員所無法發現的機會或者風險。此外,由於證券類媒體常年和上市公司打交道,財經記者大都和企業高管私交頗深,這為其轉型資產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行業背景。
民間派——英雄不問出處
私募基金行業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是民間派私募,這也是私募基金行業中最為魚龍混雜的群體。其中,既有像澤熙投資徐翔這樣的行業翹楚,也有凈值多年徘徊在3毛錢之下的“民間股神”。既有世通資產常士杉這樣的“黑馬”,也有 林園(專欄) 這樣愛出風頭的“另類”。
其實,私募基金行業正是這樣的一個江湖,只有你有才華、有能力,都可以在這樣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大浪淘少、橫刀立馬,是金子總會閃光。
最執著的私募基金經理——但斌
“是你讓我看透生命這東西,四個字堅持到底……”東方港灣的掌門人但斌可謂是最執著的私募基金經理,長期以來對茅臺(600519,股吧)的不離不棄,即使在白酒行業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也不斷發微博力挺茅臺。看來,但斌既是最執著的私募基金經理,也是最喜歡做“股評”的基金經理。不過,面對“說的不做、做的不說”的行規,但斌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定位。
最遺憾的私募基金經理—— 王貴文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2008年,王貴文作別嘉實基金(博客,微博)、投身私募。這位昔日的明星基金經理可謂是“生不逢時”。盡管在2010年,王貴文旗下的產品還位居當年三甲,卻難以改變最終清盤的命運。王貴文最終選擇淡出私募行業,並稱“此次別過,今世不再來”,內心的遺憾或許只有當事人心中才能體味。
最悲劇的私募基金經理——李旭利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少年得志的李旭利恐怕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落得身陷囫圇的結局。轉投私募的李旭利原本想要大干一場。卻因“老鼠倉”事件,不得不過早的終止了自己充滿悲情的投資生涯。據說,在庭審時,李旭利依舊保持昔日的孤傲。面對法官,他說自己其實不太看得上其他基金經理的水平。
最大起大落的私募基金經理——羅偉廣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私募基金經理羅偉廣在2009年一戰成名,新價值規模也迅速壯大。然而,此后羅偉廣的投資旅程卻始終不順利。2012年,更是有多只產品排名靠后。面對這樣的大起大落,這位明星私募基金經理難免會有英雄氣短的感受。
最有哲理的私募基金經理——康曉陽
“我想我是一個哲學家,可以參透孤單的假相……”如果說哪位私募基金經理最喜歡在微博上為粉絲熬制“心靈雞湯”,非康曉陽莫屬。盡管業績並不突出,但康曉陽大師一般的口吻的確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畢竟這是一位老牌私募基金經理了,聽聽他的話總會有些幫助的。
最神秘的私募基金經理——徐翔
“帶著一絲絲神秘的你,可能想著同樣的事情,背后的你是什么表情……”漲停敢死隊出身的徐翔,通過成立澤熙投資實現了陽光化。然而,與其他私募基金經理相比,徐翔行事過於低調,卻往往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對此,徐翔也感覺很冤枉。然而,從重慶啤酒(600132,股吧)到酒鬼酒(000799,股吧),這些問題股中都不乏徐翔的身影,這又怪得了誰呢?
最受爭議的私募基金經理——呂俊
“就算緣份到了盡頭,無力再挽留,我們還可以是朋友……”私募基金合伙人不乏分家,但大多數會是和平分手,諸如但斌和 鐘兆民(專欄) (專欄)。然而,像呂俊和姜廣策這樣鬧得不可收拾的卻很少出現。或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即使在圈內,呂俊夫婦恐怕也是最受爭議的私募基金經理了。
最大牌的私募基金經理——王亞偉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對於王亞偉而言,這一天或許等待得已經太久了。曾經的公募基金經理“一哥”轉投私募,無疑是最大牌的基金經理。產品募集金額之大、投資門檻之高都更新私募基金行業記錄。至於王亞偉的業績是否還會像在華夏基金時候那般優異,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最另類的私募基金經理——林園
“玩世不恭,也許有點與生俱來……”草根出身的林園是私募基金經理中的另類,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林園經常會露出那種玩世不恭的壞笑。林園愛出風頭,經常上電視,從不諱言自己喜歡美女。和但斌一樣,林園偏愛茅臺,而他的業績似乎也隨著茅臺的波動而波動。
最美麗的私募基金經理—— 楊玲
“你的美,無聲無息,不知不覺讓我追隨……”一直以來,私募基金行業被看作男性的天下,畢竟資本市場博弈的殘酷不亞於戰爭。而黃明皓、楊玲等人的出現給這樣一個行業帶來了幾許的亮色。江暉的搭檔、星石投資總裁楊玲經常出席各大投資論壇,以其優雅的舉止、流暢的演講受到業界好評和關注。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不善言辭的江暉也是一個十分有益的補充。
來源:期貨中國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