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深植民心 日銀的通膨戰爭要先對抗自己的國民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 綜合外電 2014-11-03 14:55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 (圖:AFP)
日本 9 月份核心通膨 (扣除4月加稅效應) 為 1%,日本銀行力圖透過量化寬鬆推升通膨至 2%,但物價下滑的心理已深植日本消費者的心中,日銀若要透過提高物價來帶動經濟,但卻沒有同步提高民眾所得,恐怕只會適得其反,更加壓抑消費。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在週五的記者會上宣佈,日銀加碼量化寬鬆 30 兆日元,雖然激勵日股大漲至 7 年新高、日元貶破 7 年新低,但通膨還未提高,部分企業已先受其害。
《華盛頓郵報》指出,對量化寬鬆持質疑態度者認為,打壓日元匯率是錯誤的做法,因為此舉會傷害仰賴進口燃料與原物料的日本企業。此外,也有人認為政策應該著重於撤銷管制以及進行經濟的結構化改革,例如讓企業更容易僱用與開除員工等等。
根據《路透》的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其核心假設在於,持續的通膨將激勵消費者物價上揚心理,因而增加消費支出。因而在日本公佈通膨為 1% 後,日銀再加碼量化寬鬆,期以日元貶值來推升通膨。但花旗集團的經濟分析師指出,由於油價下滑、經濟成長停滯,日圓貶值的效益逐漸降低,這些都顯示 CPI 恐低於 1%。
日本從 80 年代末的泡沫以來,經濟陷入長期通縮,通縮預期深植消費者心中。但就算物價開始回升,未必表示民眾會開始消費。《路透》指出,日本自 2000 年來以有 4 次經濟衰退,9 月失業率升至 3.6%。在東京經營服飾店的 Shibata 也對日銀的通膨目標感到憂心。她表示,如果民眾的荷包沒有成長,物價上漲恐怕也不只不會增加消費,反而會令民眾更減少支出。
東京受訪的會計師田中有感的指出,通縮反映的是經濟的基本面。日本人口持續減少、生產力下滑、缺乏創新。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正在失去影響力。田中表示,自安倍晉三於 2012 年 12 月就職以來,他就沒加薪過。他認為,現在不是提升通膨的時候,通膨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他認為,某種程度上來說,通縮是好事。顯示物價下跌對日本市井小民來說,比安倍晉三的通膨還要有吸引力。
除非日本民眾看到基本面問題出現實質的改善,例如薪資顯著成長、製造業不再萎縮、福利制度具有持續性等等,否則民眾寧可繼續縮衣節食,也不會願意開始花錢,不論通膨是否達到日銀的目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