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改選 歐巴馬淪票房毒藥 蜜雪兒克林頓夫婦成搶手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03 11:21
克林頓夫婦成為今次民主黨參議院選戰中的拉票王牌,圖為克林頓(左)往艾奧瓦州為黨友布拉利(右)站台。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明報
美國民主黨在周二(4日)舉行的中期選舉面對惡劣形勢,黨內權力亦出現變化。被視為2016年總統選舉熱門人選的希拉蕊及其丈夫、前總統克林頓傾力為多名黨友箍票,民望低落的現任總統歐巴馬卻淪為「票房毒藥」,上周末才首度也是整場選戰中唯一一次為參議員候選人站台。
香港《明報》綜合外媒報導,進入執政最後兩年的歐巴馬民望低位徘徊,不少民主黨人在今次選戰對他敬而遠之。鑑於共和黨極可能保住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須在參議院改選後守住過半席位,才能避免歐巴馬未來兩年施政全面受共和黨箝制。以目前民調走勢看,共和黨確有機會重奪參院控制權,而選情激烈的州份往往有大量白人勞動階層,歐巴馬無力吸引選票,克林頓夫婦卻大派用場。
選舉前夕,希拉蕊先後到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和艾奧瓦等州份,為出選參院的黨友助選,克林頓則分頭行事,到戰情激烈的北卡州及家鄉阿肯色拉票。希拉蕊開足火力,將矛頭指向共和黨人,大有為兩年後大選試陣意味。在傳統上最先進行總統初選的艾奧瓦州,希拉蕊未提及民主黨候選人布拉利(Bruce Braley)的履歷,反而專攻其對手恩斯特(Joni Ernst),指摘恩氏拒絕坐下來與當地傳媒對話,「他們(共和黨人)需要願意回答艱難問題」。
民主黨民調策略師加林(Geoff Garin)指出,歐巴馬這些年來的競選工程成功吸引年輕人、拉丁語裔和黑人,希拉蕊盼保持這些優勢,但亦看到奪取白人勞動階層等傳統票源的機會,「她(希拉蕊)有能力拉攏其他民主黨人無法取得的票源」。
相比之下,民主黨參議院候選人幾乎對歐歐巴馬避之則吉,歐巴馬周末為密歇根州黨友彼得斯(Gary Peters)站台,是他在整場參院選戰中唯一一次出面拉票,而民調顯示,彼得斯支持率大幅領先對手,已是勝券在握。人氣維持高企的第一夫人蜜雪兒「代夫出征」,過去數周走訪伊利諾伊、艾奧瓦、緬因州、麻省、密歇根和威斯康星等多州協助拉票。
保守派評論員庫茨(Howard Kurtz)指出,自克林頓主打「買一送二(希拉蕊)」贏得總統位置起,民主黨一直是「克林頓的政黨」,即使戈爾輸掉千禧年大選亦然,歐巴馬崛起似帶來轉變,但他仍需要克林頓夫婦的協助,如今歐巴馬陷入任內最困難時刻,「你可以看到重量的中心轉移,歐巴馬是過去,希拉蕊同時是過去和未來」。
《星島日報》報導,這次中期選舉的關鍵是參議院爭奪戰,但參議員選情最緊繃的州,歐巴馬於大選時大都落敗,而他在這些州也非常不受歡迎,若為民主黨候選人助選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歐巴馬盡量避免這種高風險行程。歐巴馬支持度降至就任總統以來最低點,選情高度緊張的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都極力與他保持距離。
全國焦點放在參議院改選的36個議席,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民主黨將在這次中期選舉交出參院控制權,勢將打擊歐巴馬任期最後兩年的立法進程。已在眾議院掌握難以動搖多數議席的共和黨,只要在參議院再多贏6個席位,便可全面掌控參眾兩院。
雖然歐巴馬低調助選,但他的夫人蜜雪兒卻在全美多州催票,因為回顧過去幾次中期選舉,投票率過低對民主黨選情絕非好事。(接下頁)
[NT:PAGE=$]
蜜雪兒在中期選舉投票日前數個星期,走訪伊利諾州、艾奧瓦州、緬因州、麻省、密歇根州和威斯康辛州,為多位民主黨候選人站台。多份民調顯示,蜜雪兒支持度仍居高不下,超過65%,大幅高於歐巴馬的40%多,甚致勝於前第一夫人希拉蕊。
蜜雪兒呼籲民主黨選民踴躍投票,說:「如果我們(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我們的未竟志業將更難完成,華府的情況也會更糟。」
馬里蘭大學政治學教授沙勒說:「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確實有優勢。民主黨選民結構一般來說社經地位較低、收入較少、比較年輕,如果不是選總統,這些選民的投票率就會比較低。」
在民主黨陣營中,前總統克林頓和他的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蕊是人氣十分旺盛的助選員,兩夫婦不但拉抬陷入苦戰的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也為希拉蕊2016年競逐白宮寶座先行熱身。
希拉蕊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親往路易斯安那州為爭取連任的女參議員蘭德里歐輔選後,再轉往肯塔基州為選情激烈的民主黨參議員女候選人格蘭姆斯助陣,周日則全日坐鎮新罕布什爾州,為民主黨州長與參議員拉抬聲勢。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商界影響力在美國中期選舉舉足輕重,由於商界領袖不滿總統歐巴馬,連帶民主黨選情受壓。不過綜觀歐巴馬2009年上台至今,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企業盈利屢創新高,為何商界反而有怨言?有評論認為,這些不滿主要源於3大結構性因素,包括營商環境倒退、政治兩極化及大中小企發展不均。
與歷屆政府相比,歐巴馬的稅制及監管政策不算最嚴苛,例如尼克森在1971年引入價格管制及最低工資;雷根和老布希任內聯邦稅例條文多了一半,遠高於2007年至今的10%;歐巴馬任內非金融企業平均年稅率為25%,低於雷根時期的32%。
然而與亞洲等地相比,商界領袖難免覺得美國營商環境倒退。以企業稅率為例,1988年美國企業稅最高稅率34%,是全球最低之一,如今35%卻變成全球最高之列。哈佛商學院研究發現,校友中有47%認為美國正失去競爭力。
商界不滿歐巴馬,還在於他未有履行「跨黨派」承諾,任內政治兩極化日趨嚴重,政黨為爭取選票對社會仇商情緒煽風點火,國會黨爭導致施政受阻,甚至出現政府停運等,政治不明朗令企業投資卻步。
美企獲利雖增,但跨國及科網巨頭佔了最多甜頭,至今仍未從金融海嘯打擊中恢復過來的小企業,卻要面對大銀行不願貸款、「歐巴馬醫保」等額外負擔,自然不滿。
美聯社報導,分析指,假如共和黨奪得參議院控制權,可能反而有助通過「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TPP是歐巴馬任內「重返亞太」戰略的關鍵部分,卻因為民主黨擔心導致職位流失,議程在參議院受阻,因此一旦親商界的共和黨控制參院,或可以令TPP相關議案加快通過。
不過共和黨控制參院後,是否願意通過TPP仍存在變數,雖然共和黨一般支持開放自由貿易刺激經濟,但他們卻又不想賣人情給歐巴馬。
美軍軍事介入伊拉克和敘利亞,令外交政策成為美國中期選舉焦點議題。總統歐巴馬上任至今,外交政策一直被視為其軟肋,分析認為他經過多番考慮後,最終決定軍事介入伊敘,可能是想擺脫其「外交軟柿子」的形象,但這同時可能激化民眾對其外交政策的質疑,成為雙面刃。 (接下頁)
[NT:PAGE=$]
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進入世界的焦點前,中選主要議題一直圍繞美國本土事務,包括政府開支、「歐巴馬醫保」等。然而隨ISIL先後把兩名美國記者斬首、美軍空襲伊敘,反恐、國家安全和外交再次成為中選焦點,亦使得各候選人面臨平衡本土和外交政策的難題。
《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在9月初進行的聯合民調顯示,美國人對歐巴馬外交政策的信心持續下滑,即使是其核心支持者的女性選民,支持率也由8月的43%急跌至33%。曾為前總統克林頓助理的高爾斯頓指出,歐巴馬的外交表現成為民主黨負累,形容中選變相是「對歐巴馬的公投」。
隨著國家安全和外交爭論在本土升溫,共和黨開始集中攻擊民主黨的國安政策。對於共和黨籍新澤西州州長克里斯蒂、得州州長佩里等有意競逐入主白宮的候選人而言,更可能成為2016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
民主黨候選人大多不想歐巴馬站台,歐巴馬樂得在白宮和小朋友開萬聖節派對。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文匯報
選前形勢顯示,共和黨很大機會掌控參眾兩院,總統歐巴馬在餘下兩年任期要推動政策肯定難上加難。據悉歐巴馬團隊過去數周已著手準備一旦參議院失守,該如何改動政策方針及管治手法,以減輕施政受阻的情況。
歐巴馬的幕僚把未來兩年的政策分成三個類別,一是毋須經過國會亦可推行的政策;二是可能透過與共和黨妥協而通過的政策;三是完全沒可能通過、但能勾劃出民主黨核心方向的政策,為2016年總統大選鋪路。
白宮幕僚透露,無論共和黨是否有意合作,歐巴馬也會繼續運用行政權力,推動氣候暖化、移民、能源、同性戀平權及經濟等政策。有幕僚更指,歐巴馬可能在中選後迅速宣布單方面改革移民條例,放寬非法入境者居留條件。歐巴馬料會遵循歷屆總統的後路,在最後兩年投放更多精力到掣肘較少的外交領域上。
白宮內外的顧問亦認為,歐巴馬依賴的幕僚圈子愈來愈窄,白宮幕僚長麥克多諾負責太多事情,相反一些以往甚具影響力的政治顧問卻被排除在圈外,恐令歐巴馬固步自封。一名前白宮資深行政人員認為,歐巴馬有必要擴闊幕僚團隊,更大膽地引入新血和新意見,並讓決策過程更開放。
另有分析認為,即使共和黨重奪參院,目前局勢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多數重大政策均需參院100個議席中的60票方能通過,但按照選情,兩黨也無法確保這個數目的議席,意味如果一方執意拉布,另一方將束手無策。一名與白宮關係密切的民主黨員便曾經形容,今次中選只是「96%僵局與100%僵局的分別」。
參議院是本屆中選核心戰場,扣除部分兩黨差距明顯的州份後,真正關鍵的激戰區只有8個。共和黨若要奪取參院,須取得額外6席,由於民主黨在其他州份已經有3席很大機會不保,換言之共和黨只需在激戰區中多奪3席便可。
在8州中,7個是目前屬於民主黨的議席,只有1個是共和黨。現時共和黨在阿拉斯加、阿肯色及科羅拉多均輕微領先,民主黨則在新罕布什爾及北卡羅來納有優勢。路易斯安那及佐治亞或需舉行第二輪投票,艾奧瓦則是兩黨最接近的州份。
在8州外,共和黨已幾乎肯定可以奪得民主黨在蒙大拿、南達科他及西弗吉尼亞的議席,只須在8州中再奪3席,便可控制參院,不過共和黨未敢掉以輕心。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