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進口原油說再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4-07-16 10:57
一個世界兩樣情。數百萬美國民眾相約烤肉、欣賞一年一度國慶煙火之際,千里之外的敘利亞與伊拉克,卻面臨遜尼派與什葉派衝突日益升溫的危機。6月初,布蘭特原油每桶突破115美元,寫下9個月來的新高紀錄;油價起伏不斷挑動投資人緊繃的神經。市場分析師指出目前油價步步進逼每桶120美元的危險關卡──回顧過去,每當油價突破120美元,全球經濟成長便隨之趨緩。儘管投資人憂心全球經濟成長將再度趨緩,但美國股市卻躍躍欲試地挑戰新高。如此看來,美國歡慶獨立紀念日的同時,是否也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了呢?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但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將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拜蘊藏豐富的頁岩氣與頁岩油之賜,美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產量更在2013年創下25年來的新高記錄。在解除石油出口禁令之前(目前只有少數例外情況),美國將持續坐擁龐大的能源庫存,化學、製造業、與其他仰賴原油的產業,都將受惠於美國低廉的能源價格。套一句亞當史密斯經濟學派的話:美國目前正享有龐大的競爭優勢。
其實,投資人的情緒本已緊繃,地緣政治衝突爆發更令人宛如驚弓之鳥。表面上,市場情緒看似平穩,波動性指數更是看不出任何劇烈變化。然而,台面下卻是暗潮洶湧,恐將顛覆穩定的市場環境。2013年底,許多投資組合便已針對全球經濟加速成長而完成佈局,調整價格昂貴的防禦性類股,轉進加碼景氣性類股。此外,Fed著手縮減購債規模,理論上債券殖利率應該會開始走高。
身為有系統的股票投資人,與其試著預測重大總經發展局勢,我們更想知道投資人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總經事件時,會出現何種反應。如此一來,我們能夠有效地測試市場「水溫」,作為篩選股票的第一步。一旦正確掌握市場環境,我們便能掌握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哪些類股可望表現出眾。
與其採取由上而下的觀點,我們運用由下而上的角度建構投資組合,藉此分散超額報酬來源。不同於其他的基金經理人,與其在景氣性與防禦性類股之間作抉擇,我們將主要指標融入投資模型當中,一一篩選各種股票,藉此判斷什麼樣的投資環境適合佈局什麼樣的個股。不管是高品質個股或是價值股,無論是具有短期、一次性成長特性或是長期穩定成長潛力,我們的投資流程充滿彈性,時時動態調整。藉由周而復始的分析流程,我們能夠將所有主觀情緒剔除在外,隨之而來的投資優勢,更是那些執著於特定投資風格的經理人所無法比擬。
眾所皆知美國政治人物正如牆頭草、兩邊倒,總是很視時務地改變政治立場,迎合選民的胃口。儘管「牆頭草、兩邊倒」帶有貶抑味道,但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不乏正面意涵。運用靈活、動態的投資風格,同時擺脫情緒的糾葛,一旦市況出現顯著改變,投資組合也能隨之反映、調整。身為基金經理人,我們得當個稱職的「牆頭草」,在對的時機改變我們的看法。然而,跟一般人不同的是,我們不會受制於自身對油價或美國利率前景的主觀看法,而是充分收集資訊,理性地做出精準決策。
- 美股漲勢還能延續多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