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跌0.51%五連陰 A股迎來“倒春寒”
鉅亨網新聞中心
基金判斷四季度A股波動可能加劇
上周,市場繼續下跌。其中,滬深300下跌2.09%,中小板指下跌1.25%,創業板指下跌2.21%。對此,部分公募基金認為,受宏觀經濟總體偏弱、前期獲利回吐以及微刺激政策加碼等因素影響,近期市場仍將維持窄幅整蕩。對於未來走勢,公募基金認為,市場總體難以出現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的行情,機會更多集中於低估值藍籌、新興成長和符合政策引導的轉型板塊。不過,亦有公募基金認為,四季度A股市場波動或加劇。
結構行情將延續
上周,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9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較8月份加快1.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1.6%,略有回落;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6.1%,較上半年回落1.2%;進出口方面,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3%,較上半年提高2.1%。其中,9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長11.3%,出口同比增長15.3%。
對此,天治基金認為,宏觀經濟總體偏弱的態勢沒有改變,未來幾個月宏觀經濟持平企穩還是繼續走弱,有賴於宏觀調控政策的進一步明朗。三季報開始密集出臺,由於經濟總體疲弱,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難以超出市場預期。這幾方面綜合作用,再加上8、9月份股市有一波較顯著的漲幅,本月股市出現調整也就比較正常了。
博時基金認為,國內經濟處在較低的位置徘徊,因此我們認為“保增長”的壓力仍在加大,如果結合全球經濟形式來看的話,國內經濟偏弱形式可能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成為常態,而國內“保增長”和“促轉型”則可能很難成為側重點,所以整體來看市場短期仍將處於窄幅震盪的態勢。
南方基金亦認為,整體來看,在微刺激政策持續加碼等因素影響下,A股難以大幅下跌,而是通過震盪方式消化獲利回吐的壓力,預計結構行情將有所延續。
市場整體依然膠著
天治基金認為,目前看,宏觀經濟較弱的態勢沒有改變,宏觀政策溫和刺激的模式也沒有改變,這導致市場整體依然膠著,未來大的變局有賴於總量貨幣政策的變化。
工銀瑞信認為,盡管近期政策上持續加碼,但是由於基本面改善跡象不明顯,加上海外市場在對美國 QE退出、加息進程提前的擔憂情緒中波動加大,造成A股市場震盪。這也反映出政策對A股的邊際影響已經弱化,而海外市場等其他因素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在加劇。四季度,面臨海外QE退出、A股新股發行節奏加快等因素,A股波動可能有所加劇。
南方基金認為,未來,國內有利因素繼續增多,疊加海外市場不確定性上升,因此,總體而言大幅上漲和大幅下跌行情都較難出現。現在市場反彈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個股層面的賺錢效應非常明顯,吸引了很多場外資金入場搶籌,機會更多集中於低估值藍籌、新興成長和符合政策引導的轉型板塊,如醫藥、食品飲料、汽車、旅遊酒店、日用消費品等。
萬家基金亦認為,現在斷言大牛市比較倉促。就設定方面來說,未來需要關注滬港通對市場的影響,滬港通會給大中盤藍籌帶來增量資金,可以將關注焦點向中盤藍籌轉換,如醫藥、環保和國企改革等。
博時基金則進一步表示,四季度醫療保健行業整體上是相對樂觀的,醫療保健行業中一些大盤股雖然今年以來未有明顯上漲,但業績上仍然比較確定的,四季度存在補漲的可能。另外四季度資金的偏好有可能進一步流入醫療行業,總體而言,四季度的醫療行業表現可能會比上半年好一些。(中國證券報)
私募激辯A股:熊市未結束VS仿效美股反彈
目前A股短線形勢怎么樣?從技術面看,答案無疑是:不容樂觀。
滬指上周 (10月20日~24日)繼續回調,日K線4連陰,周K線二連陰。從成交量看,滬市、深市主板和創業板均大幅縮量。量價齊跌是否意味著A股短期情況不妙?而滬港通開通時間撲朔迷離,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等重大事件又對A股構成什么樣的影響?
昨日 (10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與深圳挺浩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康浩平、深圳市“前海一線對沖投資企業”總經理胡志忠兩位私募進行了交流。
反彈時間長有調整需求
NBD:近兩周A股持續調整,10月17日當周滬指跌1.49%,10月24日當周滬指跌幅增至1.66%,周K線二連陰。各位如何看待A股此次持續回調?
康浩平:從滬指近回調幅度看,屬於技術性溫和回調,並不能說明這波行情已結束。對於此次回調,我認為首先這波行情已持續3個月,時間比較長,所以技術面上自然有回調需求。另外,在兩大訊息面上,第一,滬港通開通時間遲遲未確定讓市場略顯失望;第二,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進一步強調依法治國,被各方普遍認為對市場構成中長期利好,但由於內容中未提及一些市場此前關注度較高的內容,故大盤繼續調整。
胡志忠:這次行情中我們一直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對於這波上漲我們並不太認可。因為我們看到,目前漲幅較大的個股很多屬於炒作性質,而整個藍籌股走勢相對低迷,比如滬深300指數周K線二連陰,上證50指數周K線更收出四連陰。經歷了一輪較長時間的熊市,藍籌近期表現仍然如此低迷,因此我們對大盤確實只能持謹慎態度。
對於創業板中的一些個股,如低市值、重組題材概念股漲幅很大,我們認為可能是一些主力機構無奈之舉,因為金融、地產等傳統藍籌低迷,所以只好轉移到其他板塊和個股的炒作中去。
對於后市,我們認為,如果要出現一波真正的行情,還是寄希望於藍籌板塊。對於滬深300指數,我認為其中代表了目前市場上最優質的一些公司,目前相關股票暫無動作,但市場卻爆炒一些垃圾股,讓A股市場出現兩個極端:有很便宜的股票,也有很貴的股票。
至於后市是否能有行情,我們認為:如果滬港通及時開通,應該會有一些藍籌行情。現在市場分歧很大,但靜心而論,目前對新股包括次新股的一些惡性炒作,有些一上來就出現10個漲停板,這些情況很不正常。
美股跌8%后反彈6%
NBD:A股7月、8月連續上漲,市場認為的支撐理由一方面是政策刺激和改革紅利,另一方面則是經濟不斷復甦。但從9月CPI、PPI以及剛公布匯豐10月PMI指數看,數據均低於預期。對於目前的宏觀環境,各位如何認識?
康浩平:我認為這波行情本來就不是基於經濟推動而出現的,所以,現在用經濟數據來分析此次A股回調,並不合適。這一波股市的上升是基於對改革紅利的預期沒有完全消除,7月至今的行情屬於政策性行情,所以,仍需從政策角度分析。從經濟數據看,在這一波行情上升時是比較弱的,上周末公布了匯豐PMI數據,仍然較弱,因此市場繼續存在貨幣寬鬆的預期。
胡志忠:我們認為本來這次上升就沒有得到宏觀數據和基本面的支援。現在經濟數據不佳,基本面有待鞏固,唯一的希望就是加大改革力度,市場此前也正是基於對改革的預期來進行炒作的。例如今年對軍工題材的炒作是因為一些科研院所將注入軍工類上市公司,這種改革預期帶來了相關個股的上漲。但是,在對公司未來是否能增厚業績並不明確的背景下,就開始無止境炒作,是不正常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對軍工股的炒作,我們注意到,似乎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工行業能成為經濟支柱。
NBD:上周滬指4連陰,成交額也大幅萎縮,深市主板和創業板也出現類似情況。量價齊跌是否意味著后市不妙?各位怎么看待量能的急劇變化?
康浩平:我認為雖然目前出現了量價齊跌,但從技術面看,仍無法斷言此輪行情已結束。從美國股市過去幾年經驗看,指數每下跌5%左右,或下跌幾百點到一千點左右之后,美國股市就會神奇反彈,比如納斯達克指數9月18日升至4593.43點,10月16日跌至4217.39點,跌幅為8.19%,而10月24日又一路反彈至4483.72點,反彈幅度為6.3%。我認為A股有望復制美股走勢。
胡志忠:現在情況很復雜,我們無法斷言下跌的性質,但我們認為回調理由較充分,可能漫長的熊市還未結束。創業板指也在相對高位連續下跌兩周,也許只是大型調整的開始。此外,此前市場一直期待的滬港通遲遲未開通,如果開通時間仍不確定,以滬港通預期為支撐的相關藍籌概念股修復行情也將站不住腳。目前市場可謂困難重重。
本周關注重組題材
NBD:備受關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周閉幕。在這一重要會議結束后,各位對本周行情有何看法?對投資者在市場熱點的把握上有何建議?
康浩平:首先我們注意到,兩交易所根據證監會新的退市制度意見所修訂的上市規則,將於11月16日起施行。目前市場上有兩種看法,一種是部分公司對於重組的需求會更急迫,因為重組只需備案不需要審批,隨著新退市制度將施行,再不重組就晚了。因此我認為,包括國資改革概念股的炒作等還將延續;另一方面,在經濟數據仍有待整固的背景下,指數繼續上漲不容易實現,因此,或更多表現為結構性行情。
胡志忠:因為滬港通正式實施時間尚未公布,雖然這段時間不少股票調整幅度不小,但金融等概念股尚未出現大的回調,這些藍籌也是市場中堅。我們注意到,從訊息面來看,市場相對較悲觀。本周二至周四,此前申購新股的資金將解凍 ,我認為屆時多頭至少有可能進行反擊。如果屆時未出現反擊,投資者更要小心。(每日經濟新聞)
海通證券:11月后期或是大浪淘沙好時節
1. 個股挖掘相關觀點及風險提示
節奏推演:短期來看,警惕系統性回調,11月后期或是大浪淘沙好時節,可優選新興產業標的;中長期來看,建議關注價格拐點或增量需求相關產業鏈。(1)短期來看,正如我們8月以來一直提示的“享受九月鷹飛、警惕十月圍城”所言,階段性貨幣寬鬆的兌現使相關預期所對應波動或進入兌現階段,警惕系統性回調;向后展望,階段性貨幣寬鬆所導致的經濟數據層面的成果有可能在四季度里逐步體現,或許將對應后面12月至來年2月間的一撥波動,11月后期或是大浪淘沙好時節機;再往后看,在過度預期之后,3月4月或許仍將是調整時節。(2)從基於客觀財報數據的量化優選角度,從目前季報披露情況和進程看,新的優選組合中新興產業標的(TMT、電子、醫藥)有望占主流,基於這個思路,回調之后,可以優選新興產業個股或創業板相關指數基金。(3)中長期來看,建議關注價格拐點或增量需求相關產業鏈,具備更好的供需結構改善和產業成長上的可持續性,如港機/海工(船隊規模和港口版面規劃有望適度超前,海洋油氣開發行動計劃出臺值得期待)、核電、環保健康(立法從嚴、監管加強,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值得期待)等。
振華重工(行情,問診)、華伍股份、江蘇神通(行情,問診)、天瑞儀器(行情,問診):拐點明確,且行且珍惜。(1)我們自年初以來前瞻性持續推薦了拐點型的造船海工、核電和環保健康相關產業鏈,表現不錯。(2)當前位置,振華重工(港口自動化成套和高階海工向好,管理層能力突出)、華伍股份(工業制動器龍頭,目標市場有望成倍拓展)、江蘇神通(核電稀缺標的,能源特閥蓄勢待發)、天瑞儀器(環保健康稀缺標的,糧食鎘檢測應用進程有望加快)仍是價值投資穩健之選,拐點明確,且行且珍惜。
風險提示。二級市場系統性風險。宏觀需求和產業政策具備不確定性。行業競爭或加劇。企業訂單和業績或不達預期。
2. 基於客觀財報數據的量化優選組合表現跟蹤
基於客觀財報數據的量化優選方法:完全客觀。(1)結合公司間橫向比較和公司內縱向比較,客觀、效果可追溯,力求戰勝同期所有大盤指數。(2)由於年報和一季報在披露時間上有重疊,我們將全年按財報全部披露完畢為間隔劃分為5月初至8月底、9月初至10月底、11月初至下年4 月底共三個獨立時間段,並在每次財報全部披露完畢后進行更新。
最新一期14Q2 組合表現跟蹤:優勢延續。(1)在半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后,我們基於14 年半年報數據量化優選出了14Q2組合,考察期為半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后的2014 年9月1日到三季報全部披露完畢的2014年10月31日。(2)以8月底收盤價為基準,截止10月24日,最新一期14Q2組合漲12.97%(對於初始停牌后來復牌連續漲停一字板的,其最終漲幅以一字板放量打開日的收盤價為基準做調整后的漲幅為準;對於截止日停牌的,其最終漲幅以停牌前收盤價所對應漲幅為準),同期創業板指、中小板指和滬深300分別漲3.73%、3.99%和2.24%。(海通證券)
招商證券:蟄伏等待下一個買入時機
熊市末期,反復震盪,不是單邊上升或下跌,規則應該堅持低買高賣;短期,經濟增速仍在下降、底部尚未探明,先前的估值提升沒有基本面的支撐,面臨回調壓力;長期,市場底部將逐步抬高,因為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在下行。建議蟄伏等待下一個買入時機,設定上,仍舊建議短期規避無業績的概念股、題材股,堅持業績穩定的醫藥、消費藍籌股;此外,年底臨近,建議跨年版面環保、高鐵、核電等享受政策利好的行業,挖掘具有並購重組潛力的行業及個股,等待軍工、體育等回調后的出擊機會。 從10月12日我們發布周報《博弈空間收窄,增配醫藥消費》以來,上證最多下跌80點,創業板指也下挫5個百分點。短期市場分歧加大,建議蟄伏等待出擊機會。
四中全會閉幕,依法治國得以兌現,有利於降低經濟體的系統性風險,但土改等低於預期昭示短期改革不會畢其功於一役,二是漸進過程。23日,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並於會后發布了會議公報。公報內容顯示依法治國的政策預期基本得到兌現,有利於各項改革、經濟轉型以及市場化的順利推進,從而降低長期內的系統性風險。
但土地改革等前期熱議的話題在公報中並沒有得到體現,滬港通的開閘日期也被延遲,改革是漸進過程,不會畢其功於一役,這會增加短期市場情緒的波動。
10月份PMI初值雖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低於歷史均值,凸顯復甦彈性不足,同時目前盈利預測尚未經歷GDP增速目標下滑帶來的相應調整。10月匯豐PMI初值回升至50.4%,略高於路透調查的50.3%的均值,同時較上月終值回升0.2個百分點。從歷史上看,9、10月旺季匯豐PMI均值較8月平均回升0.3個百分點,本次9、10月均值為0.1,低於歷史均值,凸顯出實體經濟復甦彈性不足、短期僅是企穩而已。雖然市場已經充分認可中央通過各種微刺激疊加來穩定經濟局面的舉措,但顯然市場對於經濟底“沒有底”,目前的盈利預測也沒有反應GDP增速目標可能的下滑,而謎底尚需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方能揭開。
無風險利率下行趨勢延續,體現在利率曲線的牛平之中,但短期我們仍建議關注利率下行動能的衰減。上周資金利率仍然延續了前期的下行趨勢,如上文所述,在經濟底部未探明之前,流動性充裕的局面在央行努力下有望維持。但短期我們建議關注利率下行動能的衰減:房地產銷售的環比好轉、發電量的回升以及煤價鋼價的企穩,都對應著經濟體的短期企穩,從而抑制無風險利率下行的速度。
規則結論:熊市末期,反復震盪,不會單邊上升或單邊下跌,經濟底部並沒有探明,單純的利率下行很難讓行情走的更遠,因為沒有基本面支撐的估值提升不可能持續太久;但市場底部有望逐步抬高,畢竟無風險利率與風險溢價在下行。我們建議蟄伏等待,等待調整之后尋找下一個反彈機會。
設定建議:短期仍舊建議規避無業績的概念股、題材股,設定業績穩定的醫藥、消費藍籌股。此外,年底臨近,建議跨年版面環保、高鐵、核電等享受政策利好的行業,挖掘具有並購重組潛力的行業及個股,同時等待軍工、體育等回調后的出擊機會。(招商證券)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