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南陽市南水北調工作情況簡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4 12:12


南陽市情簡介

南陽古稱“宛”,位於豫鄂陜三省交界處,境內三面環山,南部敞開,素稱南陽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轄2區10縣和1個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南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第七屆全國農運會舉辦城市。南陽的市情概括起來有四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南陽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光武帝劉秀由此起家,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濃郁的楚風漢韻,曾哺育出名相百里奚、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等歷史名人和馮友蘭、姚雪垠、二月河等現當代名人。建國以來,南陽籍院士有17位,約占河南籍院士總數的1/3。


    二是生態良好,各種資源豐富。南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理、氣候環境得天獨厚,森林覆蓋率34%,被譽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林地面積約占全省的1/4。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19個糧食超百億斤的市地之一,正常年景,糧、棉、油產量分別占全省的11%、20%、20%和全國的1%、2.5%、2.5%。水資源蘊藏量、人均水量均居全省首位。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各類礦產84種,其中天然堿、紅柱石儲量居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儲量居全國第一。南陽獨山玉系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素有“東方翡翠”之稱。三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南陽承東啟西、連南貫北,處於鄭州、武漢、西安三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原經濟區對接周邊的先鋒和連南啟西的重要橋梁。境內焦枝鐵路和寧西鐵路“十”字交會,滬陜、太澳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43公里,居全省第一位。南陽機場為河南三大航空港之一,已開通至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6條航線,年旅客吞吐量將達80萬人次。四是經濟發展初具規模,產業優勢亮點紛呈。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2498.66億元,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3.63億元,財政預算支出426.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20.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6.46億元;全年進出口總額17.96億美元,其中出口12.53億美元;糧食總產量123.4億斤,實現十連增。工業基礎較好,基本形成以14個產業集聚區為骨架的工業發展格局,集聚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居全省第1位,7個集聚區規模以上營業收入超百億。產業門類齊全,涉及39大類3000多種產品,初步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油堿化工、冶金建材、電力、紡織服裝、食品、新能源、新材料、光電等主導產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科技創新有一定基礎,被確定為新能源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河南省生物產業高技術基地。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是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淹沒區和移民搬遷及安置區,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渠線最長、占地最多、工程量最大、環保任務最重的省轄市。總干渠南陽境內全長185.5公里,占用土地11萬畝,穿越8個縣市區、27個鄉鎮,設置各類建筑物328座,渠道最大挖深47米,最大填高19米,最大開口350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均分配我市城鎮用水量4.9億立方米,設置分水口門8個,規劃向17座水廠供水;配套工程輸水線長180.65公里,總投資21.54億元。丹江口水庫水源區涉及南陽3個縣,面積6330平方公里;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面積850平方公里。丹江口大壩加高后,南陽境內水域面積506平方公里,占庫區的一半,新增淹沒面積144平方公里,各項淹沒損失90多億元,搬遷人口16.5萬人,其中南陽市內安置10萬人。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簡介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位於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輸水總干渠的引水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庫的副壩和中線工程的標志性建筑,完工后將成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輸水的“水龍頭”。工程包括上游引渠護坡、引水閘及電站。上游引渠段全長約4.4千米。閘壩頂高程176.6米。引水閘分3孔,閘總寬31米。利用渠首上下游20余米水位差,建設水電站一座,水電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安裝2臺大型發電機,單機容量2.5萬千瓦,設計引水流量350m3,加大引水流量420m3/s。整個工程批復總投資8.5717億元,其中電站投資2.9308億元,於2009年12月28日開工,2012年9月24日大壩混凝土澆筑全面達到壩頂高程176.6m;電站廠房2012年12月28日封頂;2013年8月1日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組織的蓄水驗收;2013年12月20日進行通水驗收,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具備通水條件。

 
    渠首工程占地征遷涉及九重鎮6個村、 4個單位,共搬遷人口62戶363人,拆除屋面積15142.88平方米,征用永久用地352.5畝。征地拆遷工作於2009年6月11日啟動,6月25日完成,僅用了15天時間。
工程建設管理單位為淮委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建設管理局;設計單位為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監理單位為鹽城市河海工程建設監理中心;主體工程施工單位為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陽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遷安及后續發展工作情況

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淹沒區,是河南省丹江口庫區移民唯一遷出區和重要安置區,是總干渠渠線最長、移民最多、工程量最大、環保任務最重的省轄市。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淹沒涉及我市淅川縣11個鄉鎮、184個行政村、1276個村民小組,淹沒土地面積144平方公里,同時還淹沒大量的基礎設施,各項淹沒損失達90多億元。這次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共搬遷安置農村移民16.59萬人,其中:市外安置在平頂山、許昌、漯河、鄭州、新鄉5個省轄市20個縣市區和鄧州1個省直管市,共安置9.55萬人;南陽市內安置7.04萬人,移民安置涉及淅川、唐河、社旗、新野、宛城、臥龍6個縣區,涉及42個鄉鎮、61個移民村、66個安置點(含淅川縣11個集中安置點),另有42個安置點分散后靠安置在淅川縣33個原居住村。另外還承擔著淅川縣3個集鎮、169個鎮外單位和35家工業企業遷建,以及28個專業項目復建改建任務。

一、移民遷安基本情況


這次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分試點移民、一批移民和二批移民三個階段實施。2008年11月試點移民啟動,2011年10月26日集中外遷移民全部完成,2012年3月24日隨著淅川縣內安置移民順利搬遷,標志著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部完成。


(一)移民安置情況。這次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以有土安置(旱地人均1.4畝,水澆地人均1.05畝)為主,全部實行優惠安置。主要采取四種安置形式:一是整村搬遷,安置35000人。二是村部分搬遷,113000人。三是后靠安置,15000人。四是投親靠友,1900人。移民村選址全部沿“四邊”安置(城市邊、集鎮邊、產業集聚區邊、主要交通要道邊),移民村全部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標準建設,學校、村部、衛生室、超市一應俱全,共為移民建房2.3萬戶325萬㎡,建設規模相當於2008年全市一年的新增建筑面積。目前,移民村美觀漂亮,生活設施齊全,公益設施完善,村容干凈整潔,道路暢通便利,成為當地新農村示范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先導區。


(二)移民搬遷情況。整個搬遷共歷時211天,先后投入搬遷服務人員16萬人次,出動搬遷車輛3萬臺次,組織搬遷214批次,轉移移民財產物資30萬噸,搬遷行程1700萬公里,做到了不傷、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和安全無事故,如期實現了“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既定目標,鑄造出了以“大愛報國、忠誠擔當、務實為民,團結拼搏、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南陽移民精神,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譽為“創造了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跡”。
在移民搬遷工作中,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周密組織,精心運作。圍繞安全、和諧、順利搬遷目標,市、縣、鄉、村及市直、縣直各有關部門就制訂搬遷方案、搬遷準備、搬遷運輸、搬遷組織、宣傳發動、社會穩定等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及早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摸清底子、反復論證,並組織評估。制訂了搬遷工作總流程圖和搬遷條件標準,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輕裝搬遷;推行了搬遷預告制、搬遷駕駛員資格審查和搬遷車輛安檢制、特殊移民人口搬遷責任制,采取了先驗收及后搬遷以及不允許臨時在遷出地租用車輛投入搬遷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了搬遷組織的科學化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在具體實施搬遷中,遷安兩地對每一個移民戶分別組建了四人組成的裝車、卸車服務隊;每批次搬遷車隊遷安縣區互派一名縣處級領導帶隊,每個客車上遷安鄉鎮互派一名干部護送;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移民,安置地派救護車、特護車專門護送。統籌做好車輛進出調度和搬運工作,確保停放、行駛井然有序,保證搬遷按計劃有序實施。


二是指揮有力,嚴明紀律。為保證移民搬遷順利進行,我市以夯實任務、明確責任為重點,從工作組織、政策落實、工作獎懲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相應工作機制。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移民搬遷指揮部和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全面負責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組織領導、指揮協調,及時處置突發事件。四大班子、軍分區領導分包縣市區移民遷安工作,協調處理各類問題及突發事件。縣鄉兩級也分別成立了相應機構,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嚴格搬遷工作紀律,加強對移民搬遷工作的統一領導,嚴禁各行其是、各自為政,嚴禁擅自與移民村私下達成搬遷協議,未經驗收提前組織搬遷。要求搬遷期間涉及移民遷安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管領導不得隨意外出,確需外出的必須履行請假手續。市縣兩級移民搬遷指揮部實行每天24小時值班、搬遷日報告和搬遷預告制度,重大問題要隨時上報,不得遲報、虛報、漏報、瞞報。加強工作監督,落實問責制,確保工作成效。


三是完善機制,加強協調。市指揮部建立了副指揮長及全體成員、各組組長、工作人員集體辦公制度,市指揮部領導搬遷值班帶班制度。實行市四大班子、移民指揮部領導分包移民搬遷工作制度,具體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檢查所包縣市區的整個移民搬遷工作。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縣為基礎,以遷入地為主、遷出地配合,各有關部門主動服務,各包鄉聯村工作組積極參與的搬遷工作機制。明確縣市區和鄉鎮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對本縣市區、本鄉鎮的新村建設質量安全及移民搬遷工作負總責。市四大家及移民安置指揮部領導承擔分包責任,協調解決移民搬遷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對每個縣市區、每個安置點實行問題清單制度,逐縣市區、逐安置點列出工程建設欠賬清單,逐日通報,限期解決,確保移民搬遷協調有序運轉。
四是明確責任,合力攻堅。創新管理辦法,建立了指揮有力、運轉有序、高效協調的全市移民搬遷指揮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了市級和遷安兩地公安、交通、衛生、電力等部門職責。南陽供電公司投入1000余萬元實施“千百工程”,組建1000人移民搬遷服務隊,投入100臺應急發電設備,確保移民搬遷用電安全;公安交警部門日夜堅守、隨時待命指揮各批次交通,最高一天市縣共出動警力1700余人次;交通運輸部門安排施工人員、施工機械,對搬遷道路、橋梁、停車場、會車場進行24小時巡邏,隨時處理突發事件,確保道路暢通;市縣衛生部門成立專門應急救護隊,並組織救護車日夜奔赴在移民遷安第一線,及時做好特護人員的護送工作;宣傳部門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濃厚的搬遷氛圍;其他各級各部門緊密配合、分工協作,形成了強大工作合力。


(三)移民后續發展穩定情況。移民搬遷后,及時為移民辦理了戶口遷移、就醫、入學、黨團關係、新農合、低保手續接轉,11500多名移民學生學籍和292名隨遷教師手續順利接轉,穩定了移民生產生活和思想情緒。特別是在全省率先為移民辦理了“兩證”(土地證、房產證),為移民依法進行房產物權流轉、交易和處置提供了保障。加強移民信訪穩定工作,多次開展矛盾集中排查化解活動,三年來全市移民系統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移民矛盾糾紛5600多起,接待移民群眾上訪2.3萬多人次,辦理信訪案件1000多件次。目前移民情緒基本穩定,正在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初步實現了安居樂業、和諧發展的預期。


二、主要工作進展情況
(一)移民區經濟較快發展。貫徹實施“強村富民”戰略,采取政策傾斜、項目扶持、部門幫扶、技能培訓、社會支援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移民區經濟。市移民局撥付各縣區2012-2013年度移民生產開發獎補項目資金9500多萬元,目前項目正在實施。2012年3月市委、政府啟動開展移民增收致富競賽活動,每年籌措500萬元設立獎勵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形式,專項用於競賽活動的獎勵。出臺了一系列支援移民區發展的政策和具體措施,對移民新上的塑料大棚、購置的大型農機具進行補貼,已發放補貼資金400多萬元。移民區干部群眾發展熱情高漲,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服務業。至目前,全市61個南水北調移民村共建特色種植基地、養殖小區等218個;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216個,完成注冊登記58個;移民村已累計發展種養加及服務業項目600多個,移民絲毯加工戶2000多戶;舉辦各類培訓班200多次,培訓移民2.5萬人次,轉移移民勞動力2.1萬人次。據調查,止2013年底,我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年人均純收入已由搬遷前的4000多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2014年初在省移民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的“強村富民”競賽活動中,我市有12個移民村分獲一、二、三等獎,共獲獎勵資金730萬元(含鄧州市)。


(二)文明移民新村創建活動初見成效。市政府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2012年10月啟動開展了文明移民新村(社區)創建活動,擬通過3-5年努力,使全市70%以上的移民新村、50%以上的移民戶達到文明移民新村、文明移民戶標準。活動開展以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各地依托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打造,移民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管理規範有序,涌現出了社旗縣晉莊鎮曹灣、李店鎮寇樓、城郊鄉高莊,鄧州市和諧社區,淅川縣九重鎮樺櫟扒,唐河縣城郊鄉水田營,新野縣王莊鎮興化寺村等一批創建先進典型。目前,全市已申報評定出文明移民村(社區)20個、文明移民戶200戶。


    (三)移民村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全面展開。為探索具有移民特色的社會管理模式,促進移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實現移民區社會關係更加和諧、基層組織更加牢固、社會管理更加民主科學、社會服務更加完善、社會環境更加文明的工作目標,2013年1月30日,市政府專門召開全市加強和創新移民村(社區)社會管理工作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會議召開后,各有關縣市區、鄉鎮、移民村迅速行動,組建機構,完善章程,規範管理,實行民主化運作,讓移民村“兩委”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證了移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至目前,全市61個丹江口庫區移民村和17個老庫區移民村均建立了民主議事會、民主監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三會”管理機構,設立了物業管理組織,組建了各類專業合作社,移民群眾發展熱情普遍提升,參政議政意識明顯加強,矛盾糾紛有效化解,社會各界反響良好。
(四)農村外項目建設及庫底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我市承擔著大小800多個農村外專業項目復建任務,全部集中在淅川一個縣,還有大量的庫底清理工作要做。為保障中線工程如期順利通水,市移民部門加強督導,縣鄉兩級科學組織實施,目前淅川縣農村外復建項目去年8月順利通過國家級技術性初驗,目前國家投資計劃已基本完成。庫底清理全部完成並通過了國家和省蓄水前驗收,滿足水庫蓄水條件。


三、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移民發展問題。移民搬遷后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支出項目增加,收入臨時減少,生活水平出現暫時下降;移民區發展致富工作剛剛起步,已上的項目個頭小、投資少、經營方式粗放,規模優勢不突出,吸納就業能力不強;與此同時,部分移民擇業觀念陳舊、就業能力弱,難以適應市場化和產業調整升級的要求。
(二)移民穩定問題。高強度短時間集中搬遷,糾偏糾錯空間小,增加了后續工作量,目前仍存在不少遺留問題。移民搬遷后,由於生活習慣、氣候環境變化的不適應和社會關係、親情關係臨時割裂,以及生活成本的增加,各種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移民穩定的壓力和風險不斷增大。另外,淅川縣淹沒線以上留置人口生產生活困難問題逐步凸現。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14年是深入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市移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移民辦工作安排,圍繞移民發展與穩定這個主題,繼續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突出移民增收致富競賽、文明移民村創建、創新移民村社會管理、信訪穩定四項工作重點,統籌推進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和其它大中小型水庫移民工作,不斷提高移民素質、文明程度和生產生活水平,推進移民區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移民區經濟,增加移民收入。繼續以移民增收致富競賽活動為載體,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移民區經濟再上新臺階。重點抓好投資2.6億元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和南水北調移民生產開發獎補項目建設落地工作。二是深入開展文明移民村(社區)創建工作。適時開展文明移民村(社區)、文明移民戶“雙創”觀摩活動,試點引路,典型帶動,逐步推開,不斷擴大創建成果,提高移民群眾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三是鞏固移民村社會化管理創新工作成果。進一步完善移民村民主議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民主監事會、專業合作社、物業公司等五類組織,嚴格管理,規範運作,吸納移民廣泛參與,切實加快移民村民主化進程。四是進一步做好移民信訪穩定工作。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和移民群眾,全面排查移民矛盾,解決移民困難和問題。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健全移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和信訪突出問題集中會診制度,完善應急工作預案,關注輿情動態,及時搞好風險評估,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確保移民區社會大局穩定。五是扎實做好迎通水各項工作。大力弘揚和推介“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南陽移民精神,確保按期完成承擔的各項工作任務,為中線工程如期順利通水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擴大移民工作宣傳,創新宣傳形式,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南陽移民群眾、移民干部典型。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工作氛圍。

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質保護工作情況匯報

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從講政治、講大局、講責任、講擔當的高度,圍繞確保一池清水送京津的百年大計,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地搞好水源區生態保護工作,持續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構建生態屏障,確保一池清水入庫、一泓清水北上。
    (一)大力營造生態建設濃厚氛圍。以打造綠色水源地為目標,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組織開展了首都媒體南陽采風、南水北調沿線行、南陽生態文明圖片展、渠首水源地南陽文物展及南水北調源起南陽等一系列宣傳活動,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增強了社會各界參與保護水源區生態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研究制定了《南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保護工作的意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任務分解的通知》、《迎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倒計時一周年行動計劃》、《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南陽市迎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雙百會戰”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把水源區森林覆蓋率、出境斷面水質、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標準,實行水源區水質保護目標管理、一票否決、工作問責三項制度,建立“綠色gdp”考核評價體系,嚴格落實水源保護責任,營造了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


(二)加大生態屏障建設力度。2003年以來,累計投資近6億元,治理小流域107條,治理面積2262平方公里。深山區實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飛播造林;環庫實施生態隔離帶,形成最後一道生態屏障。丹江口庫區生態林面積達到 54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53.5%。積極開展生態移民。對於分散居住的深山零星戶、生態敏感區群眾,進行生態移民搬遷,改善了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減少了山區生態消耗,涵養了水源。超前謀劃,自籌資金,先行啟動總干渠兩側生態帶建設,流轉土地4.4萬畝,在干渠兩側各建100米的生態林帶。目前,已完成造林任務3.2萬畝,剩余造林任務計劃2015年開春前全部完成。


(三)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2003年以來,我市先后關停並轉企業463家,改造升級達標50家;實施縣城和鄉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取締丹江口庫區網箱養魚近4萬箱,畜禽養殖近千家。嚴格水源保護區新上項目審批。提高新上項目門檻,堅決杜絕新上一切污染項目,先后否定了 16 個大型建設項目選址方案,終止了 23 個中型建設項目進駐水源保護區。嚴格總干渠兩側保護區項目審核,嚴禁新上污染企業,先后否決了36個污染項目的選址方案。加快《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實施步伐,截止2014年5月30日,57個項目投資計劃已下達,下達資金3.356億元。23個項目建成或不再實施;93個項目開工在建,累計完成投資3.1249億元;2個水土保持項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待投資計劃下達。24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規劃實施總體進展順利。


(四)加大生產方式轉變力度。在農業發展上,水源地在經濟生態化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引導群眾科學施肥施藥,提倡生物防治,減少了庫區農藥、化肥等有害物質對水質的污染。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水源區初步形成了一批茶葉、金銀花、獼猴桃、食用菌、中藥材等生態產業帶,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目前,西峽種植獼猴桃面積已達10萬畝,淅川縣已在丹江口庫區種植茶葉3萬多畝、金銀花2.8萬畝、薄殼核桃1萬多畝,水源區有近30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實行廢棄物綜合利用,建設25個環境農業循環經濟工程示范項目,水源區共建沼氣池9萬多個,沼氣示范村150個,示范戶2萬戶。實行春季禁漁、春秋兩季自然放流措施,每年投放凈化水質魚種300萬尾、銀魚卵14億顆,凈化了水質。在工業發展上,以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為載體,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型產業,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新能源、裝備制造、中藥醫藥、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朝著清潔生產、生態經濟、循環發展方向邁出了步子。在文化旅遊發展上,堅持“生態為本、文化為魂”,加大對山、水、植被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文化旅遊業初步呈現出良好的勢頭。2012年新增4a級景區4個,總計達到13個,接待遊客2960萬人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旅遊目的地。


(五)加大監測能力建設力度。升級改造水源區縣級水環境監測設施,啟動渠首水環境綜合監測中心建設,持續提升水質監測能力。建立丹江口庫區地震和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響應體系。構建水源區3省5地市聯席會商機制,實現資源共用、合作雙贏。


(六)扎實開展對口協作工作。積極開展受水區對口支援工作,配合北京市對口支援合作辦完成了《對口協作規劃編制工作大綱》,明確了朝陽區與淅川縣、順義區與西峽縣、延慶縣與內鄉縣的一對一幫扶體制。市委、市政府將對口協作工作列為迎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雙百會戰”的重要內容,下發了《關於2014年京宛對口協作工作的意見》,起草了《南陽市對口協作工作實施方案(2014-2020)》,將關乎水源區生態環保、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項目列入其中,逐步實施,為全面深入開展對口協作描繪了藍圖。中關村(000931,股吧)與高新區、南陽市政府與北京市旅遊委、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北京市經信委等部門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關村南陽科技園於2013年9月份落戶我市。通過深層次、寬領域的合作,為水源區水質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下一步,我們一是持之以恒做好《“十二五”防治規劃》組織實施,爭取規劃項目早日落地、發揮效益。二是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切實抓好丹江口水庫水源區和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水質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大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強庫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與運營,減少有害物質對庫區水質的污染。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嚴格環保準入,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強化對重點河流的監測監管,確保入庫水質不出問題。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建立保護水質的長效機制。四是加大生態環保投入,嚴格環境執法,創新工作方法,破解水質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難題,探索水質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路。


    南水北調方城段六標工程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方城段六標地處方城埡口,是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承擔渠道建設任務7.55km,各類建筑物12座,其中倒虹吸工程3座、公路橋5座、生產橋4座;土石方開挖575萬m3、土石方填筑164.1萬m3(水泥改性土填筑120萬m3)、混凝土澆筑9.29萬m3,合同總金額為3.49億元。


方城六標埡口段,膨脹土占三分之二,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涵蓋軟岩、硬岩、淤泥、強透水砂層,地下水異常豐富,開挖、降水、填筑、襯砌施工難度大,許多工程需要邊施工邊設計調整。目前,主體工程2013年全部完成,防浪墻全部結束,施工管理道路、邊坡防護、圍網、截流溝等完成98%,渣場平整及環保水保全部完成,渣場道路拆除及占壓的臨時用地移交完成70%。
陳建國作為方城6標項目經理,面對開工晚、工期緊、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等困難,團結帶領項目班子,緊緊圍繞工程建設目標,迎難而上,銳意創新,敢於拼搏,日夜奮戰,最終於2012年12月3日提前28天完成主體工程施工任務。他所在的標段多次獲得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勞動競賽一等獎,在南陽段組織的評比中,六次獲得第一名。然而,在陳建國全身心投入施工的同時,他遭受了來自家庭親情的無情折磨:2011年3月剛開工,不到一年時間里,大哥和母親相繼離世,他卻因忙於組織破解施工難題而未能見親人最後一面;75歲的老父親身患重病無人照料,他又作出令人動容的決定:左肩扛著工程,右肩扛著親情,帶著老父修干渠。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發出通知,號召全國南水北調戰線學習他負責、務實、求精、創新的精神;他曾以“大禹式的南水北調建設者”入選“2012感動中國”候選人,新華社、人民網(603000,股吧)、光明日報、河南日報、河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其感人事跡。2013年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感動中原年度人物、央視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