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一線城市房價現“假摔” 5月均價上漲超一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8 11:59


核心提示:在樓市看跌情緒越來越濃厚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究竟跌了多少?上海易居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307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3.7%,同比上漲10.6%。可見,5月份市場成交價格並未出現明顯下跌。在一線城市中,上海、廣州漲幅最明顯。

 


 

從這一成交數據來看,“降價風”並未真正刮到一線城市。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北京一些新入市的項目看似調低了售價,但僅是參照與之前預期的報價,相比於項目前期價格,售價處於微漲,最多平價入市,並未出現大面積實質性降價。

“盡管半年業績是房企年度的重要指標,但還不足以令其為了完成業績而放棄對利潤的追求。”昨日(6月17日),德佑地產分析師趙葆根對記者表示,大范圍、大幅度的降價尚要等到“金九銀十”以后。

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堅挺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數據顯示,從二季度來成交量超過135套的住宅項目看,合計有12個項目,這12個項目成交均價相比一季度,只有3個項目環比下降。通州、大興、房山有6個項目成交均價漲幅超過10%。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大多數項目相比前一季度均價都有至少1000元的漲幅。

“目前北京樓市特別是新建住宅,還未出現明顯價格調整。”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市場變化看,從2014年初的火熱到降溫,新建住宅市場的變化更多還體現在去化速度上。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3072元/平方米,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10.6%。5月份成交均價比4月份上漲了829元/平方米。顯然,5月份市場成交沒有如預期,房企並沒有明顯的價格松動。

具體到北上廣深四個城市,5月份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均價分別為26436元/平方米、27651元/平方米、16457元/平方米和25141元/平方米,環比漲幅分別為1.6%、6.6%、14.4%和1.5%,同比漲幅為10.1%、17.9%、21.1%和10.2%。

易居中國營銷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黃曉云表示,從其公司代理的上海90多個項目來看,上海商品住宅的供應量和成交量的不平衡程度在加大。但是市場價格依然比較堅挺,有5%的價格下跌且殺價可以對外宣傳,實際降價的一個都沒有。

降價或出現在“金九銀十”

“降價是否能夠獲得市場庫存去化,有待進一步觀察,特別是對於老項目來說,后期降價面臨很大風險,對於一些還未入市的新項目,可以采用平價入市的規則。”北京一家房企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去年很多高地價拿下的項目,更不會輕易選擇讓利入市,“更多項目會選擇放緩入市的腳步,一方面積累更多的有效客戶,另一方面也對價格有了支撐。”

在記者的采訪中,北京昔日一地王項目原本計劃在今年春節過后入市,但據其內部人士透露項目入市將推遲到“金九銀十”。

顯然,成交量的放緩削弱了房企入市的信心,也加速了房企未來推盤的壓力。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全國35家上市房企發布了前5月數據,35家房企5月單月簽約1170億元,環比上漲5%,但整體完成狀況並不樂觀。

從完成年度目標情況看,在35家房企中,除恒大、萬科等個別企業完成得比較好外,其他企業普遍較差,平均完成率僅29%,完成任務不足30%的企業達22家。

高和投資董事長蘇鑫則表示,雖然市場成交低迷,但上市房企並不會輕易在年中就下調銷售目標,否則資本市場會用腳投票,“有可能的是在近期選擇一兩個項目降價沖全年銷售目標,尤其是個別非核心區域,降價能大幅去化的樓盤或個別項目的尾盤。”

德佑地產營運副總經理顧非凡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6月市場恐很難有大起色,而隨后的7、8月是樓市的傳統淡季,開發商將把銷售的重心放在“金九銀十”,屆時降價促銷的大范圍鋪開將是大概率事件,不過想要達到2011、2012年的降幅存在一定難度。(每日經濟新聞)

報告稱一線城市樓市看跌情緒加重 房價仍堅挺||經濟參考報||###||2014年06月18日 02:12

報告稱一線城市看跌情緒加重房價仍堅挺

17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5月份一線城市樓市報告》。報告指出,5月份,在全國部分城市出現降溫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看跌情緒也開始加重。另一方面,由於房企讓利促銷積極性較差,一線新建住房價格依然堅挺,因此,購房者繼續選擇觀望入市規則。

易居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供求矛盾加大。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為393萬平方米,成交面積為210萬平方米,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市場關係。相比4月份,5月份一線城市新增供應量有所上升,而成交量有所回落。觀望情緒漸濃,住宅供求矛盾加劇。

但成交均價出現環比上漲。數據顯示,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3072元/平方米,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10.6%。5月份成交均價比4月份上漲了829元/平方米。

具體來看,北京5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643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10.1%;上海方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765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6%,同比上漲17.9%;廣州方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6457元,環比漲幅更是高達14.4%,同比漲幅達21.1%;深圳方面,5月環比上漲1.5%,同比上漲10.2%。

易居研究員嚴躍進說,從現階段來看,從成交量、庫存、庫存去化周期來看,均印證市場降溫態勢,目前房貸利率沒有完全放松,購房者將依然選擇觀望入市的規則。在高庫存壓力下,房企將被迫加大優惠力度。

中銀國際指出,行業調整尚處於前期,下半年預計延續價跌量縮。

“在成交放緩,高庫存壓力下,一線城市將加大優惠力度。”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表示,二手存量房、新建住房成交持續下滑,在預期難改、貸款難松的背景下,只有開發商加大優惠力度,才會吸引部分購買人群放棄觀望。

媒體稱高庫存未必能終結高房價 短期波動在所難免||經濟參考報||###||2014年06月18日 02:12

高庫存未必能終結高房價

開發商拿地放緩、庫存高企等訊息正不斷鞏固網民對於房價下跌的心理預期。

據報導,6月上半月,20強標桿房企拿地總額僅54.85億元,其中,僅中海地產、富力地產、招商地產(行情,問診)有拿地舉動,其他開發商拿地舉動基本停滯。此前有報導稱,截至5月底,中國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再創歷史新高。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6.5個月,存銷比指標在繼續惡化。

網民認為,中國樓市將進入新一輪去庫存周期,房價短期波動在所難免。也有人指出,使用存貨與去化率等數據進行短期預測尚為可行,但若據此判斷中國樓市整體長期走勢則過於隨意魯莽。長期來看,高庫存對於各地房價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就剛需巨大、購買力較強的一線城市而言,短期的高庫存難以影響中長期的價格走勢。

房價下行預期加強

在不少網民看來,在樓市供求關係已發生逆轉的現狀下,房價下跌已在所難免。

網民“劍客午夜”說,過去幾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房價也飛速上漲,消耗了足夠的剛需購買力,市場潛力不斷萎縮,空置和庫存居高不下,風險抵御能力日漸下降。影響房地產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供需比已發生變化,再寬鬆的政策也無濟於事。

還有網民認為,高庫存表象背后的成交冷淡對於樓市而言才是致命的。“今年上半年,不僅三四線城市賣不動,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一二線城市交易量也急劇下滑,新房庫存量平均為17個月。已初步顯現類似2008年樓市冰凍的勢頭。樓市,房價高不會死;房價低也不會死。若凍住了,沒有了成交量,才真正會死!”網民“程凌虛”說。

短期波動在所難免

“短期波動不可避免。”網民“顧海波”說,“絕大部分城市的‘救市’都無濟於事,房價下行空間被打開。”

網民“光遠看經濟”也認為,中國樓市已經告別供應不足推漲階段,目前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價格太高,二是流動性不足。

網民“李放”進一步分析稱,從市場近期表現來看,由於前期供應量過大、房價過快上漲等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以及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清庫存顯然成為主要工作。在調控力度不減的情況下,以價換量去庫存成樓市大勢所趨。

長期走勢因地而異

有網民指出,從存貨等供給數據與去化率等需求數據來看,短期內各地房價或因樓市存量壓力增大而尋找新的平衡點,但若據此判斷中國樓市將崩盤,則過於隨意魯莽。

網民“吳春小慧慧”說:“過幾年我也將成為購房大軍中的一員,還是希望可以降的。不過,現在各處所建房子趨於飽和,一眼望過去,除了房子還是房子,但房價卻不是單純根據供需關係說降就降的,這根線牽扯太多了。”

網民認為,長期來看,高庫存對於房價的影響因地而異,不可一概而論。

“一線樓市剛性需求巨大,購買力整體較強,短期的高庫存無法影響中長期的價格走勢。”網民“蘇步超”說。網民“光遠看經濟”也表示:“對於大多數的中心城市和熱點城市,降價就可以解決目前的困境;但對於供應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口相對穩定的地區,價格的下降將是長期的。”

50家房企推再融資預案6家獲核准||證券時報||靳書陽||2014年06月18日 05:17

證券時報記者 靳書陽

中小房企的融資方案在再融資重啟之后似乎更受監管層的青睞,這或許與再融資審核新規密切相關。

6月17日,華夏幸福(行情,問診)再融資方案在股東大會上獲得通過。證券時報記者查詢數據發現,自去年8月1日新湖中寶(行情,問診)推出再融資預案至今,共有50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資預案,其中6家獲得證監會核准。這6家公司中,有4家已實施再融資方案,均為中小房企。

這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天業股份(行情,問診)、天保基建(行情,問診)、迪馬股份(行情,問診)、外高橋(行情,問診)。此外,大名城(行情,問診)和北京城建(行情,問診)再融資方案已獲證監會核准,但尚未實施。

此輪重啟房企再融資,對土地問題的重視是最明顯的變化。國務院規定,對存在閑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暫停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今年3月表示,證監會在再融資審核中將貫徹上述規定,並已與國土資源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立並完善了部門協商機制。對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以及募集資金投向涉及住宅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再融資申請,一律就其用地情況征求國土資源部意見。對於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以及募集資金投向涉及商品房開發項目的再融資申請,其商品房開發行為需住房城鄉建設部進一步檢查認定的,證監會將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意見。他強調,證監會在進行相關審核時,將在公司自查、中介機構核查的基礎上,依據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的意見來認定。此外,其他審核程式沒有變化。

深圳一位匿名的保薦代表人分析,具體來說,再融資新政規定,發行人必需出具三年之內沒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證明,包括曾經處置的土地和已出售的樓盤在內。大型房企由於融資規模太大,項目眾多,在上述政策管控下,反而不具優勢。

除了土地問題可能導致再融資方案難以成行,市場變化也是大型房企方案難以實施的重要原因。上述50家推出預案的房企中,招商地產(行情,問診)以及榮盛發展(行情,問診),均因股價與增發價倒掛,已不再具備方案實施的可操作性,停止實施再融資方案。

報告稱一線城市樓市看跌情緒加重 房價仍堅挺||經濟參考報||###||2014年06月18日 02:12

報告稱一線城市看跌情緒加重房價仍堅挺

17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5月份一線城市樓市報告》。報告指出,5月份,在全國部分城市出現降溫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看跌情緒也開始加重。另一方面,由於房企讓利促銷積極性較差,一線新建住房價格依然堅挺,因此,購房者繼續選擇觀望入市規則。

易居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供求矛盾加大。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為393萬平方米,成交面積為210萬平方米,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市場關係。相比4月份,5月份一線城市新增供應量有所上升,而成交量有所回落。觀望情緒漸濃,住宅供求矛盾加劇。

但成交均價出現環比上漲。數據顯示,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3072元/平方米,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10.6%。5月份成交均價比4月份上漲了829元/平方米。

具體來看,北京5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643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10.1%;上海方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765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6%,同比上漲17.9%;廣州方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16457元,環比漲幅更是高達14.4%,同比漲幅達21.1%;深圳方面,5月環比上漲1.5%,同比上漲10.2%。

易居研究員嚴躍進說,從現階段來看,從成交量、庫存、庫存去化周期來看,均印證市場降溫態勢,目前房貸利率沒有完全放松,購房者將依然選擇觀望入市的規則。在高庫存壓力下,房企將被迫加大優惠力度。

中銀國際指出,行業調整尚處於前期,下半年預計延續價跌量縮。

“在成交放緩,高庫存壓力下,一線城市將加大優惠力度。”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表示,二手存量房、新建住房成交持續下滑,在預期難改、貸款難松的背景下,只有開發商加大優惠力度,才會吸引部分購買人群放棄觀望。

多地“搶人救樓市”戶籍改革或為分類調控助力||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06月18日 01:58

多地“搶人救樓市” 戶籍改革或為分類調控助力

如今樓市已進入一個“敏感期”,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市場情緒波動。日前,廣東、海南及武漢等地陸續推出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放松落戶限制,引發社會關注。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此舉一方面意在增強城市對人口的集聚力,另一方面“搶人”也可能帶來“曲線救市”,給限購的樓市增加大量的剛需購買力。

武漢市日前下文規定,從7月1日起,畢業超過2年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或留學回國人員,在武漢就業創業,具備本科或研究生學歷,提供學歷學位、勞動合同、1年社保繳納證明以及合法住所證明,或者自主創業且本人為法人代表的,均可在武漢市落戶,此前,畢業2年內在武漢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才可在武漢落戶。

目前,武漢樓市政策規定,武漢戶籍家庭最多可購買兩套住房,非武漢戶籍家庭需在武漢納稅或者繳納社保2年以上,且僅限購1套住房。相關部門測算,新政策實施后,每年至少吸引10萬名大學生落戶武漢,這也意味著每年將新增10萬名購房資格人。

為搶抓這一政策紅利,武漢多家開發商都向記者表示,正在重新梳理手中被限購的客戶,以挖掘新的購房人。

其實,廣東、海南、貴州等地早就啟動了大規模的戶籍改革,為樓市注入了潛在購買力。無錫5月1日起實施戶籍新政策,凡購買商品房60平方米以上者,準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落戶。一個月后,海口也開始類似改革,實行“購房入戶”式戶籍改革。隨后,貴州也宣布全面開放落戶限制,鼓勵更多人在中心城鎮、城市落戶安居。

近日,廣東省更是將從投靠入戶、大學生入戶以及外來常住人口入戶等領域進一步調低門檻。凡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就業的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均可在廣東大中城市落戶。

有業內人士表示,戶籍制度的調整恰好體現了今年樓市“分類調控”的精神。對一線城市繼續增加供應,抑制、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限購政策不退出;而對於庫存量比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結構、供應結構。

盡管中央關於“分類調控”的方向已定,但地方政府卻不知從何“下手”。“如果直接取消限購,會引起較大的輿論反彈。但是,通過戶籍改革新政策來‘搶人’,既回應了社會的關切,也提高了購房人口基數,刺激了當地樓市。”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有評論認為,當前,中國樓市已處於從短缺到過剩、勞動力從過剩轉向短缺的轉折期。在此背景下,購房入戶將成為多數城市穩定樓市的最有效措施,同時也將揭開城市競爭和治理模式的全新一頁。

業內預測,通過戶籍松綁提高購房人口基數,刺激樓市銷售,將成為許多城市的“救市”方向。

長三角和珠三角通過率先改革戶籍,誘使中西部地區的打工者從一人打工變成全家落戶,呈現出“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民工潮的新動向。一方面,外地人落戶容易了,會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導入當地市場,限購帶來的買房資格難題迎刃而解,給樓市帶來可觀的剛需購買力,有利於庫存主力戶型住房的消化。

不過,有市場人士表示,新政策只是對樓市調控政策的微調,對市場影響不大。“戶籍改革是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環節,並非針對房地產,短期影響有限。”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區總監李國政表示,“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房企更多需要自救,而不是一味依賴於政府的行政手段,應基於經濟形勢、行業發展的周期性變化,盡早制定出科學的戰略,規避潛在的風險和危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