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擬斥1100億打造7新鐵路 東九龍線成本最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香港政府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於2031年前完成7個新鐵路項目。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港府昨(17)日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計劃2018年至2026年間興建包括6條新路線的7個鐵路項目,初步估算成本為1100億元(港元,下同)。新鐵路線包括屬首次建議、惠及逾30萬名觀塘北山上居民的東九龍線,但預算成本亦最高,達275億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強調,現階段的計劃僅屬發展大藍圖,未經詳細技術研究,但相信香港有空間承受新項目。港鐵對藍圖表示歡迎,會詳細研究各方案及計劃,並盡力配合政府作充分協調,以適時落實各個鐵路項目。
香港《文匯報》報導,7項計劃包括新界北環線及古洞站、屯門南延線、東九龍線、東涌西延線、南港島線(西段)、北港島線及洪水橋站。當局表示,到2031年香港鐵路總長度會增至300公里,鐵路站數目上升至114個,涵蓋75%的民居,屆時鐵路在公共運輸乘客量佔有率會升至45%至50%。
首次建議興建的東九龍線將沿觀塘北部運行,並由現時觀塘線及未來沙中線的鑽石山站,經新設的彩雲站、順天站、秀茂坪站、寶達站等人口稠密地區,並以將軍澳線的寶琳站為終點。由於要克服山勢造成的技術困難,成本屬7個項目中最高,以去年的估算造價約275億元,初步建議落實時間為2019年至2025年。
路政署署長劉家強昨日表示,該區附近有多項現有及已落實的大型發展項目,包括彩雲道及佐敦谷發展計劃、安達臣道發展計劃等,預計多個項目會令觀塘北山區人口增加約73,000人,有交通發展需要。
當局又計劃以「交匯」方案興建北港島線,將東涌線及將軍澳線沿港島北岸延伸,連接添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維多利亞公園附近地區,並以添馬作「轉車站」,預計落實時間為2021年至2026年。劉家強表示,考慮到將現有港島線分為兩半的「換線」方案會嚴重影響現有港島區使用者,加上東涌線的班次較港島線少。如果將兩條路線連接,會令柴灣段的班次每小時減少一班,故不採納方案。
預計最先動工的項目是北環線及古洞站,計劃在2018年動工,2023年落成,連接西鐵錦上路及東鐵落馬洲站,形成環狀鐵路連接東西交通,另外亦會於2021年至2024年落成洪水橋站以配合新發展區居民。
至於為連接屯門碼頭及改善現時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屯門南延線、服務逸東及附近潛在發展的東涌西延線,以及將鐵路覆蓋範圍延伸至香港仔、華富、數碼港及薄扶林一帶的南港島線(西段),都是修訂早前提出過的建議。
張炳良表示,鐵路預計的落實時間是按當區發展而定,又強調《鐵路發展策略2014》僅屬策略性的發展藍圖,會再研究詳細規劃,並諮詢公眾。至於融資問題,當局則指屬下一步的課題。
對於新鐵路線是否繼續否交由港鐵興建,張炳良指如由同一機構去建造及營運,會有較高的協同效應,港鐵在國際間亦一直被視為有水準的公司,因應高鐵事件,政府與港鐵都已經汲取教訓,相信未來在工程管理及監督上會做得更好。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下一步會向港鐵了解是否有興趣,以及有否足夠能力承擔所有項目。
港鐵發言人對政府發表2020年以後的鐵路發展藍圖表示歡迎,會詳細研究昨日公布的各項方案及計劃。港鐵指,從規劃、設計、公眾諮詢,以至興建一條新鐵路,一般需要8年至10年,他們會盡力配合政府作充分協調,好讓新鐵路項目有周詳規劃,適時落實各個鐵路項目。
《星島日報》報導,最新建議興建的7個新鐵路計畫,若全部順利興建,鐵路在公共交通乘客量的佔有率將增至接近一半,令香港每年減排14萬噸溫室氣體,以及190公噸的氮氧化物,相當於降低每年路邊排放量約2-4%。然而,興建鐵路卻要先付環保代價,其中北環須要進入后海灣濕地保育區及緩衝區,或令多達44公頃的高生態價值棲息地受到影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