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自貿區銀行創新調查 235天的摸索與期待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2 08:39


51條金融政策逐項落地、3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入駐、金融創新業務全面試水……經歷了8個月的洗禮與磨礪,備受關注的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已初見成效。

235個日夜,自貿區的金融機構都做了哪些工作?在他們眼中,哪些政策是最值得期待的?記者采訪了十數位自貿區銀行行長,試圖觸摸最真實的自貿區金融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亞信峰會到來之際,以“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為代表的自貿區金融支援政策“第二季”已然開啟。

大半年時間,自貿區內銀行機構正在逐漸適應自身的新角色。但在初試多項創新之后,自貿區銀行機構仍將面對多種挑戰,其中不僅有持續業務創新,也包括與之而來的潛在風險。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3年9月正式成立以來,累計已有3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式獲批在試驗區設立35家營業性網點。此外,經國務院批準,將有一家民營銀行落戶自貿試驗區。

自貿區銀行的新角色

談到區內銀行與過去的一級分行或者二級分行最大的不同,區內銀行行長們的感受非常深刻。雖然各家銀行的架構、業績考核等方式各異,但他們都共同提到了一點:即自貿區分行是一個具有多重身份、多個角色、且地位十分重要的分行

周宏在擔任工行自貿區分行行長前,曾是工行上海分行外灘支行負責信貸業務的行長。“那個時候其實對公業務也都是大客戶、大項目,但是我個人覺得,那時候做的還是比較偏傳統的業務。而到了自貿區之后,創新業務非常具有挑戰性,不說知識大爆炸,基本上也是天天都有新的東西。”

除了全新的業務,另一個較大的變化,是自貿區分行的定位與以往的分行都不一樣。“從工行來講我們自貿區分行目前的定位是有分行、支行的性質,但是也有一個部門的職能。我們始終認為,自貿區的業務不是自貿區分行和支行的業務,而是整個上海地區、甚至全行的業務。所以現在做的事情更多是連接境外和境內其他省分行以及上海分行。”

在周宏看來,自貿區的分行不是在單打獨斗。其業務的開展與總行、各省分行、境外分行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業務上的粘性,使得自貿區分行既要善於溝通,又要八面玲瓏。自貿區分行的掌舵者們,無疑要迅速適應這種轉變。

上海銀行自貿區分行行長陳力平也有類似的感覺。“原來在一個分行或支行主要是覆蓋一個區域的,但自貿區實際上是不但面向上海,甚至是面向全國面向全球的客戶的,這個范圍差異很大。”

陳力平說,“在自貿區生存的銀行都有雙重身份。一個身份負責傳統業務,另一個是準離岸的身份。這種雙重身份集中在自貿區內銀行的身上,使得區內銀行的產品創新跟傳統的區外銀行很不一樣。我們想得更多的是跨境業務,服務對象、業務品種跟以前有很大差別。”

而在有些銀行中,自貿區分行的組織架構跟一般的支行和分行也有所差異。建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時蕾介紹說,建行自貿區分行的整個組織架構跟一般的支行和分行相比,有兩個不同的部門,一個是貿易融資部,這個一般在建行的二級分行是沒有的,只有大一點的分行才有國際業務部。專門為自貿區分行成立貿易融資部,主要是針對以后的FT(Free Trade)業務和與海外聯通的業務做一個架構上的準備。另外,自貿區分行還設有資金部,這個部門跟計劃財務部不一樣,它將計劃財務部、金融市場部的一些功能裝了進來。這個部門主要是針對以后FT的定價、資金來源等做準備的。

自貿區分行的特點,決定了其考核指標也將與以往的分行有所差異。據交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錢國欽介紹,考慮到區域的特點、創新業務的發展,與其他分行相比,在考核指標方面進行了調整。而上海農商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石紅華也表示,自貿區分行的很多客戶和資源是全行支援。所以,與傳統的分支機構相比,現在的考核制度還沒有完全成型。但他認為,在自貿區分行,可能不會把存款作為考核重點,中間業務、經濟利潤、開戶數等其他創新業務的權重可能會更多一些。

存款利率市場化運行平穩

“外幣存款大約為11億美元,小額外幣利率市場化之后,由於利率從原來的0.3%增加到了3%左右,銀行將為此多支付200多萬美元的利息。如果全轄放開,大概影響會達到2000多萬美元。這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市場化不是自貿區內首個落地的金融創新項目,卻是受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作為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前奏”,小額外幣的存款利率放開所引發的各種擔憂一直不絕於耳。

不過,經過2個多月的運行,當初政策出臺時,市場所擔心的“利率洼地”現象並未出現。存款既沒有大規模從區外流向區內,也沒有在區內的銀行之間出現“搬家”的情況。此外,在啟動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報價也比較平穩,未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各家銀行均認為,這一過程進行得相當平穩、有序。

交行自貿區分行自今年3月1日開始對外公布兩套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牌價。“一個是區外的利率,一個是區內的利率。對於提出議價需求的,我們單獨議價,沒有提出議價需求的,就按我們公布的利率執行。”交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錢國欽介紹說,曾經有個別企業提出過對等值300萬美元以下存款的議價需求,交行也酌情審批了個別企業的需求。

浦發銀行相關人士也介紹說,該行共有近900家自貿區企業在該行開立外幣存款賬戶,小額外幣存款保持平穩,未發生大幅波動。那么,這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定價過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家銀行都組建了定價小組,專門負責定價工作。

中行自貿區分行行長周和華透露說,在具體的定價方面,通常會參照shibor、hibor,也會參照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同時還要根據銀行內部的流動性管理、敏感性缺口管理來進行定價管理,此外,資金需求量、客戶的情況、匯率的變化也會同時予以參考。

對於小銀行來說,定價則更會多參考同行的定價情況。上海農商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石紅華介紹說,在定價方法上,該行主要是參考市場同業拆借的利率以及參考自貿區內其他銀行的定價來完成。如果有變動,隨時公布。

盡管各家銀行的定價方法各有千秋,但總體來看,報價較為平穩,並沒有出現高的“離譜”的案例。“原來人民銀行確定的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的上限是3%,但大家基本執行的都是0.30%左右的利率,這意味著,就算是這次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沒有放開上限,其實中間也有2個百分點左右的增長空間。”周和華說。

據了解,對小銀行來說,存款利率的上浮相對大行要高一些,但這個定價也是在充分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實現的。

周和華坦言:“雖然是小幅上揚,如果受眾群體放大,由於銀行的體量不同,對其影響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我影響可能會很大。”

但對於體量相對較小的銀行而言,這次試水,他們的感受並沒有那么強烈。浦發銀行自貿區分行行長王新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行外幣存款大約為11億美元,小額外幣利率市場化之后,由於利率從原來的0.3%增加到了3%左右,銀行將為此多支付200多萬美元的利息。如果全轄放開,大概影響會達到2000多萬美元。他笑稱:“去年我們上海分行的凈利潤是52億,算下來的話,大概影響會達到1億元人民幣左右。這是完全能夠接受的。權當是我們支援實體經濟了。”

按照規定,此次可以享受小額外幣存款利率議價服務的客戶群是特定的,符合這一要求的數量並不算多,目前市場中符合可以議價的存量約為12億美元。因而,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目前的影響暫不明顯。

分賬核算即將亮相

作為自貿區最重要的一項業務,也是最能體現自貿區特色的業務,分賬核算系統被銀行們譽為“尚未落地的最後一只靴子”。而今,這只“靴子”即將落地

記者從自貿區的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大多數銀行的分賬核算系統多已準備就緒,央行也對部分銀行的分賬核算系統進行了多次測試驗收。但由於該系統如果存在漏洞,將可能造成區內、區外資金監管真空,所以對於該項業務的正式推出,監管層慎之又慎。

王新浩告訴記者:“浦發已經在模擬環境下進行了若干次反復測試,歷次測試都非常順利。從運行的安全性、便利性上,以及運行的效率上基本沒有什么問題,可以安全地保證自貿區的金融創新業務有序推進。”

農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張耀星介紹說,目前自貿區的創新風險管控非常重要,銀行在辦理自貿區業務時要及時、準確地報送資訊,做好事前和事中的控制,這是央行對系統驗收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他介紹說,央行對於分賬核算系統的測試依據是,央行自貿區30條里規定的原則:“標識分設、分賬核算、單獨出表、專項報告、自求平衡”。

中行也參加了央行多次的系統連接測試。中行相關人士介紹說,測試的著眼點主要就是風險可控。這個系統還是能夠反映國際通行的慣例,對可能危及實體經濟安全、不必要的資金進出加大管控力度。“我們希望在健康的環境下發展業務,多做一筆、少做一筆業務這都不是核心。核心是要建設一個健康的市場。”該人士表示。

浦發銀行方面表示,大家都熱盼分賬核算系統的正式推出。按其理解,該系統將是上海的金融機構都能夠開發的系統,不局限於自貿區設立的金融機構。此外,整個的賬戶體系會細分客戶群,如公司、個人等。賬戶體系分自由貿易賬戶,有區內,有區外。“分賬核算系統包括居民的自由貿易賬戶和非居民的自由貿易賬戶,區內事實上是等同劃轉。對區外來說,有四個前提可以劃轉:必須是支援實體經濟、經常項下、償還貸款、符合其他相關條件。從我們解讀來看,現在出臺的人民幣境外借款、人民幣雙向資金池都能看出,最終還是要看用途,是支援實體經濟,而不是進行套利。未來正式推出后,有出的流向,但更歡迎人民幣增加回流的頻道。”

據透露,監管部門在推進分賬核算體系的過程中,態度是積極的、步驟是穩妥的。其中,如何穩妥地推進是主要問題。“過去是單純做存、貸款,隨著業務的擴大,包括跨境資金池等業務的開展,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系統支援。我們也希望盡快跟大家見面。”

風險防范需同步加強

“自貿區內和貿易融資的一些產品的創新,銀行一直參與其中,現在不要去看具體的數量,要看到底創新了多少模式和產品。只要路暢通了,量肯定會上去。我們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從正式掛牌至今,金融機構對獲準開放的創新金融業務進行了全面試水。不過,大多數業務仍然處於初步試驗階段,距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向區外推廣,尚為時過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上海自貿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到今年9月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周年之際,將推出第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在采訪中,區內銀行的負責人並不認為當下可復制、推廣的時機已經成熟。一方面,目前部分業務開始運行僅2、3個月,試點企業數量非常有限。此外,大多數業務規模盡管已經實現了“零的突破”,但距離達到一定的體量,還需一個過程。大多數銀行都處在不斷開發新業務的狀態,新業務操作流程和系統並沒有全面建立。

浦發銀行自貿區分行的副行長王建新強調說,自貿區內和貿易融資的一些產品的創新,銀行一直參與其中,現在不要去看具體的數量,要看到底創新了多少模式和產品。“現在要做的是研究每一項業務怎么做出一個模式來,只要路暢通了,量肯定會上去。我們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除了經驗的早期積累,外界也十分關心自貿區可能潛藏的風險,尤其是大量的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防范問題。比如虛假貿易如何防范、套利行為如何避免等。

監管簡政放權、放松事前審批是自貿區監管政策改革的重要內容,但監管機構卻從未放松過事中和事后的監管工作。近日,銀監會授權上海銀監局發布了《關於試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監管相關制度安排的通知》等多項制度。自貿試驗區銀行業監管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浦發銀行自貿區分行行長王新浩對記者表示:“‘了解你的客戶’非常重要。我們任何產品的推出,原則是跟客戶有一定的合作基礎,而不是把創新產品直接用在新客戶上。因為最大的風險來自客戶的行為風險。因而,對客戶的把握是我們創新產品中最重要的。”他表示,產品堅決不能碰監管紅線,新產品要有嚴格的出臺制度。而自貿區分行在反洗錢等風險的防范上,也在不斷跟海外分行學習。

中行自貿區分行行長助理周和華也表示,由於時間比較短,很多新業務還沒開始做,因此風險還沒有碰到。但是可以預計的是,自貿區的金融改革是跟國際接軌,各種風險也必然存在。

他同時也提及了在自貿區成立之后,“構造貿易”的風險可能會隨之變得更大。“構造貿易跟虛假貿易不同。虛假貿易是違法的,構造貿易可能有合同,要交稅,但可能其他三方的合同里面都不需要這筆貨,所以稱之為‘構造貿易’。”他稱,這也是各家銀行和監管機構非常關注的問題。“構造貿易是個灰色地帶,它對實體經濟沒有幫助,甚至對整個金融穩定有影響。隨著政策出臺之后,包括銀行、監管機構的系統和政策會越來越完善,我相信也能夠防范其風險。”(記者苗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