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為何對葛蘭素史克丑聞漠不關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當局表示,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gsk)中國公司在管理層授意下大規模行賄。投資者對此漠不關心,gsk的股價沒有受到影響。
一個原因是,這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調查從去年夏天就浮出水面,當時立即產生了影響—gsk去年第三季度在華藥品銷售額大跌60%。因此,負面訊息可能已經被股價消化了。(第三季度后gsk在華銷售額有所回升,或許要感謝疫苗產品的表現,因為與藥片或吸入器相比,疫苗銷售不太容易受到醫生處方的影響。)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投資者認為在華銷售沒那么重要。2012年gsk在華藥品銷售額約7億美元,僅為當年集團總銷售額的3%。更可能的情形是,投資者難以估計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因為這方面的披露資訊太少。要想找到gsk在中國的營收數據,需要花費好一番功夫,而gsk也不披露在華利潤。
這樣做的不只gsk一家。跨國藥企總把中國市場的潛力掛在嘴上。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它們選擇沉默。在這一點上,gsk比同行做得好—至少有營收數字。
諾華(novartis)和輝瑞(pfizer)公布在華營收增長數字,但不公布營收額。強生(johnson and johnson)公布了2013年在華營收數據(28億美元),但未公布增長狀況。
羅氏(roche)提供年度營收數據。默克(merck)與眾不同,它的做法值得其他藥企仿效:它在季報中定期提供在華營收數據。但在利潤方面,默克與其他企業一樣沉默。
這些大企業可以辯稱,考慮到在其他地區的收入高得多,它們在中國的銷售額和利潤數據並不那么重要。可它們卻又告訴投資者,中國市場對制藥行業的未來至關重要。因此,提供一些與投資和回報有關的數據是合理的—特別是考慮到gsk目前的亂局。
文章來源:ft中文網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