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釬:由ipo兩度重啟想到“四萬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胡華釬,安信期貨分析師
自2014年4月18日ipo預披露重啟以來,預披露材料如堤堰坍塌后的洪水一般接連不斷地涌入全國股民的視線。在隨后的每個工作日晚上,證監會相繼公布了28、18、19、10、22、25、22、12、30、25、30、32和25家擬上市公司的預先披露材料。截至5月7日晚,證監會累計披露了298家擬ipo排隊企業,其中擬登陸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企業分別為139家和159家。
圖1:近12個月預先披露各月份分布(4月份共186家,5月份至今共112家)
來源:證監會官網
與此同時,被譽為“兇如猛虎”的ipo重啟的猙獰面目開始原形畢露,徹底終結了此前國內股市的技術反彈之路。其中,上證指數從2100點附近連續下挫,再度跌破2000的重要關口,未來仍然將命懸一線,而目前的股指期貨主力if1405合約也從最高2235點一路下跌至2123點,不到半個月跌幅達到5%。
更加吊詭的是,短短上半年內a股市場扎扎實實地歷經兩度ipo重啟之旅,即“ipo續停——重啟ipo——ipo再中斷——再重啟ipo”。實際上,讓本已是驚弓之鳥的廣大普通股民,一再“聞ipo色變”,始終在痛苦折磨和焦灼不安之中忍受煎熬,至今依然想不通為啥不痛痛快快、利利索索、一氣呵成地搞定,而非得如此折騰?!
實際上,ipo是證券市場解決我國資金錯配/實體企業融資困難等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滿足實體企業融資需求應如“細水長流”,而不能像“洪水狂泄”一樣。
西方著名哲學家黑格爾(friedrich hegel)曾言:“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最大教訓,乃是人類從來不汲取歷史教訓。” 看看中國目前的ipo洪澇,此非虛言。
近在咫尺的慘痛教訓便是,某些人有意或無意地忘記了“四萬億投資刺激”的教訓。或許是,中國目前因其所帶來的問題是如此之嚴重且繁多,環境污染嚴重、產能過剩加劇、腐敗案件頻發、地方債務危機和房地產風險等令人根本無暇去總結經驗教訓,而這一切皆在為“四萬億”超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失當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不可否認,中國出臺“四萬億投資刺激”愿望是美好的。畢竟,為了應對當年肆意蔓延的經濟金融危機,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也都采取了相應的刺激政策。在“四萬億政策”的刺激下,與歐美陷入危機泥潭而不能自拔相比,此后一年中國經濟的“靚麗”表現,讓人不禁想起趙本山在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那一句經典臺詞,“縱觀世界風云,風景這邊獨好”。
短期來看,風景確實中國這邊獨好。但是,中長期來看或者如今看來,並非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那邊的風景似乎越來越好,而中國這邊的風景似乎越發凋零,正應了那句“好景不長”。
那么,同樣是出臺刺激政策應對突發危機,為啥中國和美國最終的結局卻決然不同呢?
作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蔓延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中國當時應對危機的思想過程是火急火燎、慌慌張張、突破底線、過於隨意的,一聲令下之后一次性大規模地“四萬億救市”政策出來了!不在顧忌此前一再強調的經濟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等目標。至於政策后續跟進、實施、監督和評估等似乎顯得不太重要,一概全被忽略掉了!還不到一年,“負面效應”就陸陸續續顯現出來了,大城市擁堵不堪、天氣污染加重、房價暴漲……。
與中國十分激進的思路不一樣,作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卻在這方面顯得有點“磨磨唧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卻是冷靜客觀、不慌不忙、按部就班且循規蹈矩的體現。更多側重於針對美國經濟變化的實際情況,“救市”政策一直循序漸進,一點一滴地慢慢悠悠地來,甚至到現在仍未徹底終止。只不過是當美國經濟穩步復甦,失業率逐漸下滑之后才開始緩慢減少刺激規模,目標全在於不有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令人不禁感嘆,為啥中國總是該漸進的地方往往激進,該激進的方面常常漸進呢?我認為,思想取決定性作用。常言道:“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思想改變命運。”雖然我不愿意引用凱恩斯《通論》中最後那段話語來說明“思想”的重要性,但是確實能夠說明一些根本性問題。
“經濟學家以及政治學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實上,統治世界者,正是這些思想而已。……既得利益之勢力未免被人過分夸大,實在遠不如思想之逐漸侵蝕力之大。……危險的倒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最後,回到此次ipo重啟上來,理應記住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格言:“不從歷史中汲取教訓的人,注定重蹈覆轍”。(本文作者系安信期貨分析師胡華釬)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