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分析
台股新聞
英業達(2356-TW)規模達6.25億美元的聯合授信案已於2025年10月20日完成,由華南銀行主導,銀行團陣容包含多家國內外金融機構。根據公司說明,該筆聯貸資金將優先用於AI伺服器產品的研發與量產準備,並支撐全球產能布局與供應鏈整合。用途涵蓋關鍵主機板、整機組裝設備與在地化產能擴建,確保能即時回應輝達(NVDA-US)與其他雲端客戶的訂單需求。
國際政經
Alphabet(GOOGL-US)旗下的Google與微軟Microsoft(MSFT-US)接連宣布大規模投資計畫,總金額超過160億美元,劍指歐洲的雲端與人工智慧運算市場。Google強化德國雲端據點Google將於2026年至2029年間,在德國投資55億歐元(約64億美元),擴充基礎設施與資料中心容量。
美股雷達
美股週二氣勢如虹,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在市場押注政府停擺即將落幕的樂觀情緒帶動下大漲逾1%,收盤寫下歷史新高。不過,人工智慧(AI)概念股風光不再,輝達Nvidia(NVDA-US)與雲端新創CoreWeave(CRWV-US)領跌,讓那斯達克指數小幅拉回,整體走勢「一喜一憂」。
美股雷達
Levi's(LEVI-US)財務暨成長長 Harmit Singh 表示,為了因應高階丹寧需求不斷增加,品牌將於 2026 年在更多門市推廣售價達 300 美元的 Blue Tab 高端牛仔褲系列。該系列今年初已在亞洲上市,9 月起也於歐洲及美國約 24 家門市販售。
國際政經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 BYD 目標在 2026 年海外銷售達到 160 萬輛,持續加碼海外市場拓展,2025 年起將迎來高十位數成長,花旗報告指出。花旗表示,2026 年海外銷售目標訂於 150 萬至 160 萬輛,高於 2025 年預估的 90 萬至 100 萬輛,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新車型推出。
台股新聞
在台股攻上28000點、權王台積電觸及1500元新天價的背景下,市場行情卻呈現一天漲、一天跌的劇烈震盪格局,讓許多投資人感到迷惘。究竟該如何判斷當天的多空趨勢,避免追高殺低?投資專家吳嘉隆老師,憑藉多年的市場觀察經驗,獨家歸納出「盤中4+4型態」,幫助投資人,特別是當沖與短線交易者,更精準地判斷主力意圖,提高操作勝率。
美股雷達
由輝達(NVIDIA)投資的雲端運算公司CoreWeave(CRWV-US)週一下修全年營收預測,主因為第三方資料中心合作夥伴進度延遲,消息傳出後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逾6%,抵銷其第三季強勁財報帶來的利多。公司財務長Nitin Agrawal預估,2025年營收將介於50.5億至51.5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期的51.5億至53.5億美元,也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52.9億美元。
台股新聞
大同(2371-TW)於1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新任總經理張松鑌委任案,原任總經理沈柏延辭任,新職於2025年11月10日正式生效。總經理張松鑌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為AI資料中心電力工程領域的實戰型專家,主導過Google亞洲最大台灣資料中心第一至第五期電力與光纖系統工程,以及Google馬來西亞資料中心建置專案,對IDC機房設備與匯流排製造領域具深厚經驗。
美股雷達
由輝達(NVIDIA)投資的雲端運算公司CoreWeave(CRWV-US)週一下修全年營收預測,主因為第三方資料中心合作夥伴進度延遲,消息傳出後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逾6%,抵銷其第三季強勁財報帶來的利多。公司財務長Nitin Agrawal預估,2025年營收將介於50.5億至51.5億美元,低於先前預期的51.5億至53.5億美元,也略低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52.9億美元。
台股新聞
興櫃股王鴻勁精密(7769-TW)將於11月27日以每股1,495元掛牌上市,公開申購期間為11月17日至19日。以10日興櫃收盤價2,415元計算,中籤者可望獲利約92萬元、報酬率高達61.53%,成為市場矚目的新千金股。鴻勁成立於2015年4月,前身為1999年創立的鴻勁科技,總部位於台灣,並於蘇州、美國及德國設有據點。
美股雷達
華爾街在2025年11月10日(週一)全面走高,AI概念股領軍反彈,推動主要指數強勢收漲。Nvidia(NVDA-US)與Palantir(PLTR-US)等人工智慧權值股表現亮眼,帶動投資情緒回溫。隨著華府在結束創紀錄的政府關門談判上取得進展,市場信心顯著回升。
國際政經
捷普Jabil Inc.(JBL-US)宣布擴大與上海新朋集團(002328-SZ)旗下Inno的合作,將在泰國羅勇(Rayong)共同生產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簡稱BESS)用的金屬機殼。
美股雷達
以色列晶圓代工廠 Tower Semiconductor(TSEM-US)預期第四季營收將優於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資料中心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對晶片需求大增,推升其美國上市股價大漲 15%。今年迄今股價累計飆升 63.2%,創下逾 20 年來新高。
美股雷達
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NOVO-B.CO)股價在2025年11月10日歐洲盤中上漲約2.6%,主要因公司宣布退出對美國生技公司Metsera的收購競標,引發投資人鬆口氣的反應。法人分析認為,市場普遍認為該筆交易結構過於複雜,放棄競標有助於公司重新聚焦主業。
台股新聞
奇鋐(3017-TW)公告10月營收164.51億元,月增13.43%,年增132.33%,累計前10月營收1,083.16億元,年增86.9%。這波成長的主要觸發點,來自資料中心及高階伺服器市場對液冷散熱解決方案需求的快速躍升。特別是與 GB 系列相關的關鍵組件,已進入實質放量出貨期,帶動整體營收動能顯著回升。
台股新聞
資訊整合服務商倍力(6874-TW)近期股價回檔,公司董事會於11月7日通過新一波庫藏股回購計畫,預定自11月10日至2026年1月9日期間買回22萬股,價格區間每股新台幣60至105元,總金額上限約新台幣2,310萬元。倍力表示,本次回購主要用於轉讓員工,兼具激勵與資本運用雙重目的。
國際政經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表示,政府將不再侷限於以往「逐年達成」的財政平衡目標,而是制定一項涵蓋數年期的新財政框架,以便在支出上採取更具彈性的策略。換句話說,高市希望政府能先加大投資與刺激景氣,待經濟成長動能穩固後,再逐步回到財政整頓的軌道上。她同時也未排除調降消費稅率的可能性,顯示政策重心已從「控制債務」轉向「促進成長、推動再通膨」,這些發言暗示了日本財政政策進入以「經濟擴張」為優先的新階段。
國際政經
日本丸紅公司Marubeni Corp(8002-JP)宣布,將投資1,500萬澳幣(約975萬美元)參與澳洲RZ Resources位於新南威爾斯州的Copi礦砂項目,取得最高5%的股權選擇權與部分產品行銷權,條件是項目通過最終可行性評估。
國際政經
美中貿易戰出現緩和氣氛,但「稀土供應鏈」這場角力才正要開打。澳洲稀土公司Ionic Rare Earths(IXR-AX)今天宣布,已與美國Strategic Metals簽署非約束性合作備忘錄,雙方計畫在美國密蘇里州設立一座稀土回收廠,鎖定釹(Neodymium)、鐠(Praseodymium)等高價稀土,這兩種金屬是電動車馬達與風力發電機的核心材料。
國際政經
Subaru Corporation(7270-JP)宣布,將重新檢視其規模達 1.5 兆日圓(約新台幣 3,100 億元) 的電動化投資計畫,並以 2030 年為節點,設定每年節省約 2,0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410 億元) 成本的中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