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台股新聞
作夢行情將開始,高速網通驅動AI基礎設施發展:聯鈞、光聖、眾達-KY、前鼎、上詮
〈CSP 巨頭大幅增加資本支出〉美國四大雲端服務業者 (CSP) 亞馬遜、微軟、Google、Meta 因應 AI 應用的快速發展,紛紛加大資本支出,建設資料中心並大規模購入輝達等公司的高性能 GPU,以支持其生成式 AI 和雲端運算需求,AI 時代下對數據處理能力和高速傳輸需求的急速增長,為了降低能源損耗,全光網路 (All-Photonic Network,APN) 技術也正在崛起,透過光訊號全面取代電子訊號,提升傳輸速度的同時還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目前 APN 由日本電信龍頭 NTT 發起的 IOWN 全球論壇主導,已獲得微軟、Google、Intel 等 152 公司支持,預計將成為未來全球網路建設的重要支柱,台灣的光纖和網通相關企業也將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台股新聞
AI PC市場2025年爆發!PC產業新戰局 台股迎大商機:技嘉、華碩、宏碁、聯發科、仁寶
〈AI PC 市場競爭加劇〉AI 技術的發展逐漸推進,2025 年 AI PC 市場的競爭將迎來激烈角逐,各大巨頭正為搶佔 PC 換機潮的龐大市場而奮鬥,高通、英特爾、AMD、聯發科 (2454-TW) 與輝達等,紛紛發布各自的 AI PC 處理器平台,這場競爭的核心在於如何提升 PC 的 AI 處理能力,以滿足用戶對智能應用的需求。
台股新聞
高通全面停產Windows開發者套件 衝擊WoA陣營士氣
高通 (QCOM-US) 近日傳出停產 Windows 驍龍 X Elite 開發者套件,原因是該產品並未達成其一貫的高標準,並承諾將退款給所有已購客戶;此次事件被外界解讀為高通進軍 PC 市場的再次失利,恐打擊 WoA 陣營士氣,也為日前剛成軍的 x86 生態系捎來好消息。
基金
想買AI概念股?一檔基金就能入手全球半導體明星隊
AI 旋風持續發燒,相關概念股漲翻天,此刻進場是否會太晚?法人分析,AI 趨勢才剛開始,半導體、晶片等硬體公司是首波受惠股,未來待 AI 應用擴及到中下游,雲端平台、模型中心、機器學習、應用程式、終端服務等族群將接棒演出,長遠來看,現階段仍是進場好時機;若想瞄準 AI 商機最先發酵的硬體產業,可藉由主動型基金布局全球半導體明星隊!AI 狂潮下 半導體產業鏈最先受惠一顆小小的輝達 (NVIDIA) GPU 晶片,掀起了全球 AI 運用蝴蝶效應,全球科技巨頭更紛紛加速 AI 技術發展,例如 OpenAI 近期推出 AI 新模型「GPT-4o」,蘋果也將推出內含 AI 技術的 iPhone 手機,AI 技術發展將進入新一波戰國時代。
台股新聞
HBM擠壓DRAM產能,缺貨漲價潮將再現,錯過再等好幾年:南亞科、華邦電、愛普、力積電、鈺創
〈DRAM 不會缺席 AI 商機 法人預告 DRAM 供需失衡將來臨〉英特爾 (Intel) 和超微(AMD) 都預計於 2024 年推出搭載 DDR5 的新平台,帶動新一波的換機潮與 AI PC 的發展。大型伺服器、數據中心和高階工作站等需要高速及大容量的 DRAM,以實現更快的數據存取速度,進一步促進 DRAM 需求,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統計,DRAM 受惠產品合約價上揚,第 1 季營收 183.5 億美元、季增 5.1%, DRAM 三大供應商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第一季受淡季效應影響出貨同步減少,加上庫存水位正常,意圖延續 2023 年第四季合約價上漲的氛圍。
美股
英特爾Lunar Lake Q3上市 今年AI處理器出貨量估逾4000萬顆
微軟 (MSFT-US) 推出最新 Copilot+ PC,除了搭載高通 (QCOM-US) 最新一代處理器外,英特爾 (INTC-US) 今 (21) 日也表示,將於 2024 年第三季起推出最新客戶端處理器,代號 Lunar Lake,預期今年全年將出貨超過 4,000 萬顆 AI PC 處理器。
台股新聞
英特爾與微軟聯合制定AI PC定義推新計劃,台廠宏碁、華碩、技嘉、微星可望受惠
〈英特爾正猛攻 AI PC,與微軟聯合制定 AI PC 定義〉英特爾猛攻 AI PC 發展,3 月 27 日宣布了兩項 AI PC 加速計畫,包括 AI PC 開發者計畫,以及獨立硬體供應商 (IHV) 計畫。英特爾去年 12 月已推出 Meteor Lake 處理器,其搭載的 NPU 大幅提升生成式 AI 效能,CPU 及 GPU 的效能也全面升級,英特爾預計今年全球將有超過 230 款的 PC 和筆電採用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
台股新聞
〈M31法說〉兩大因素影響 今年營運謹慎保守看
矽智財業者 M31(6643-TW) 今 (5) 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張原熏坦言,由於專案時程不可預測性與先進製程設計的複雜性增加,對 2024 年營收成長抱持謹慎態度,且考量研發費用增加的力道,也同樣對今年獲利成長持保守看法。細分兩大產品線,張原熏指出,M31 去年權利金呈現衰退,主要因與客戶產能利用率高度正相關,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來看,有些晶圓廠的稼動率還是沒有這麼出色,預期等到 12/16 奈米 IP 進入量產時,會重拾權利金的營收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