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
《CNBC》周四 (29 日) 報導,現年 65 歲的半導體業界重量級人物陳立武 (Lip-Bu Tan),在 2025 年 3 月中接任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他不僅曾擔任 Cadence Design Systems 執行長長達 12 年,也曾投資中國的中芯國際 (00981-HK),並坐擁與全球半導體企業關係緊密的 Rolodex 通訊錄。
台股新聞
聯電 (2303-TW)(UMC-US) 今 (28) 日舉行股東會,財務長劉啟東會後表示,近期匯率波動劇烈,關稅不確定性仍高,將是影響下半年營運的兩大因素,同時也強調,目前聯電大量資源都投入與英特爾 (INTC-US) 合作開發的 12 奈米製程技術,預計 2027 年投產,此案對聯電而言是「必須要成功」。
美股雷達
隨著美國政府依據《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 232 條對半導體進口進行國安調查,預計將祭出高額關稅,英特爾 (INTC-US) 、美光 (MICR-US) 、高通 (QCOM-US) 及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近日齊向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保障局(BIS)提交意見書,呼籲美國總統川普審慎處理,警告關稅若全面實施,恐將重創美國半導體產業。
美股雷達
《CNBC》周四 (22 日) 報導,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 (ASML)(ASML-US) 耗時近十年打造的新一代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曝光機 (High-NA EUV),正在悄悄重塑全球晶片製程。這台全球最先進、造價超過 4 億美元的晶片製造機器,體積堪比雙層巴士,目前已進入實際量產階段,服務台積電 (TSM-US)(2330-TW)、三星與英特爾 (INTC-US) 等全球頂尖晶圓廠。
台灣政經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官網顯示,台積電 (2330-TW) (TSM-US) 與英特爾(Intel)(INTC-US) 已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意見信,反對美方對半導體及相關設備和材料加徵關稅。據《界面新聞》周四(22 日)報導,台積電在信中稱,美方對半導體生產設備徵收關稅,將使成本上升,可能會延誤進度,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危及許多已宣布以及正在考慮中的項目的商業可行性。
台股新聞
神準 (3558-TW) 於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2025 展示最新智慧網路加速卡及伺服器產品,以及採用 Intel Arc Pro B60 GPU 的 Genesis 顯示卡,正式跨足 GPU 領域。而神準攜手英特爾 (INTC-US) 展出的智慧網路加速卡 SX904 和 SX906,能將網路安全功能從伺服器轉移至專用硬體,大幅提升系統效能及彈性。
美股雷達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稱,英特爾 (INTC-US) 已考慮分拆其網路和邊緣業務,因為這家晶片製造商一直希望脫手其新任執行長認為不重要的公司部分。關於這個在英特爾財報中曾被稱為 NEX 的業務潛在出售談判,是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策略的一部分。
台股新聞
英特爾 (INTC-US)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今 (19) 晚首度在台灣發表公開談話,除宣示英特爾兩大改革方向,也強調台灣生態系在英特爾的過去與未來中扮演重要角色,除衷心感謝過去 40 年的夥伴關係,也期待未來 40 年持續攜手前行、共同成功。
美股雷達
英特爾 (INTC-US) 推出 Arc Pro B50 和 B60 系列工作站卡,擴大其圖形晶片產品範圍。這些選項的起價分別為 299 美元和 500 美元及以上,專為那些不一定需要或不想使用亞馬遜 (AMZN-US)、Google (GOOGL-US) 或微軟 (MSFT-US) 等公司的雲端 AI 處理器客戶而設計。
美股雷達
過去 20 年,美國歷任總統不斷宣誓「讓製造業回歸」,從歐巴馬的「再工業化」、川普的貿易戰,到拜登的《晶片法案》,政策力道一輪強過一輪,但去年第四季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對 GDP 的貢獻僅剩 9.9%,較 2008 年金融危機時的 12% 大幅下滑。
美股雷達
據《路透》報導,英特爾 (Intel)(INTC-US) 財務長 David Zinsner 周二 (13 日) 表示,目前選擇使用英特爾即將推出的製程技術的外部客戶數量仍不多,預計生產的處理器數量「並不顯著」。Zinsner 在波士頓舉行的摩根大通全球科技、媒體與通訊大會 (J.P. Morgan's Global Technology,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上指出,目前以英特爾新的製程技術為外部客戶生產的晶片「承諾訂單量」仍很有限。
英特爾預估旗下晶圓代工業務將於 2027 年達到收支平衡。英特爾財務長 David Zinsner 表示,該業務要實現損益兩平,需從外部客戶取得數十億美元的營收。Zinsner 坦言,目前來自外部客戶的訂單規模「尚不顯著」,顯示英特爾在轉型為開放代工服務平台的道路上仍面臨挑戰。
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C-US) 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上任後,市場高度關注其是否將大幅調整公司發展方向。不過,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 (Dave Zinsner) 近日在摩根大通 (JPM-US) 科技會議上明確表示,陳立武將專注於提升現有戰略的執行力,而非進行大規模重組。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13日01:39股價上漲1.1美元,報22.52美元,漲幅5.14%,成交量49,305,578(股),盤中最高價22.52美元、最低價21.88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2.58%S&P 500指數:+3.03%NASDAQ指數:+4.13%費城半導體指數:+7.2%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3.88% 近 1 月:+8.51% 近 3 月:+2.15% 近 6 月:-14.49% 今年以來:+6.83%。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el) 周二 (6 日) 召開年度股東大會,股東們正式通過一項補充股票激勵計畫,以吸引並留住人才,同時也批准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的薪酬方案。這是陳立武自今年 3 月接任執行長後首次主持股東會。
美股雷達
據《Investing.com》周四 (1 日) 報導,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將台積電 (TSM-US) 重新列為首選個股,理由是大型科技公司帶動的強勁人工智慧 (AI) 資本支出,以及多項關鍵疑慮的緩解。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隨著 Meta(META-US) 與微軟 (Microsoft)(MSFT-US) 釋出強勁的 AI 資本支出展望,我們將台積電重新納入首選名單。
美股雷達
英特爾周二 (29 日) 表示,已有多家晶圓代工客戶計劃採用尚在開發中的 14A 先進製程,製作試作晶片。此舉為英特爾重振晶圓代工業務、挑戰台積電 (2330-TW)(TSM-US) 目標的重要里程碑。新任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自 3 月上任以來,首次在加州聖荷西舉行的 Direct Connect 大會公開發表談話。
美股盤中
英特爾(INTC-US)截至台北時間28日22:06股價上漲1.01美元,報21.06美元,漲幅5.04%,成交量29,763,672(股),盤中最高價21.08美元、最低價20.05美元。美股指數盤中表現道瓊指數:+0.35%S&P 500指數:+0.04%NASDAQ指數:-0.11%費城半導體指數:-0.18%英特爾(INTC-US)歷史漲跌幅 近 1 週:+5.92% 近 1 月:-15.11% 近 3 月:-1.18% 近 6 月:-11.6% 今年以來:0%。
台股新聞
英特爾 (INTC-US) 近期傳出大規模裁員,人事大幅異動,今 (28) 日宣布任命莊蓓瑜 (Tasha Chuang) 擔任英特爾業務行銷事業群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負責帶領團隊推動英特爾台灣市場業務及行銷工作,為全球客戶提供成長動能,並深化與生態系夥伴關係。
美股雷達
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人工智慧 (AI) 晶片巨頭輝達 (NVDA-US) 周五 (25 日) 上漲逾 4%,投資人從最新公布的 Alphabet(GOOGL-US) 和英特爾 (INTC-US) 財報中,聽到了 AI 技術需求仍強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