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MAN創始人邊仿:耳機市場已被洋貨壟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03 08:12
新浪科技訊 9月2日晚間消息,國內音頻設備創業公司Hifiman創始人邊仿今日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中國耳機市場已經被進口品牌壟斷,在營銷手段上針對國品牌無所不用其極,將國高端耳機品牌扼殺在襁褓之中。
目前,國內高速成長耳機的市場裏,不論是在消費者的認知程度還是品牌影響力來,進口耳機品牌都有壓倒性的優勢。
以森海塞耳和AKG為首的德系品牌佔領了零售價1500元以上的發燒級頭戴式耳機的市場,以BEATS和BOSE為代表的美系品牌佔領了500到1500元零售價之間的高端消費級耳機市場,而零售價在1000元以上的發燒耳塞市場為森海塞爾和AKG等德系品牌瓜分,200-1000元零售價的高端耳塞市場則為SONY,鐵三角等日系品牌佔領。
“國品牌龜縮於200元以內的低附加值市場並互相火併打價格戰。 差距不僅僅是在市場份額上。”邊仿介紹,耳機行業是一個消費電子領域的傳統行業,以森海為代表的國外著名發燒耳機品牌早在90年代初就已經進入國內國內市場佈局,而國內的高端耳機廠商大部分都是進入21世紀之后,甚至2010年之后才誕生。
遭國際品牌狙擊
“正因為如此,國內耳機消費者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以歐美品牌為正統的概念,在潛意識就會覺得國耳機不如國外品牌。再加上國外品牌在營銷手段上針對國品牌無所不用其極,一定要將國高端耳機品牌扼殺在襁褓之中。”邊仿。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一些國際品牌,通過論壇、貼吧等輿論載體大面積的對國品牌進行各種貶低,國品牌如果零售價格高於300元即打入所謂“坑爹騙錢”範疇。即使國耳機品音質,佩戴舒適性,音樂情感表達等各方面無法挑剔,也會找出缺乏“品牌底蘊”、“人家幾十年的技術積累你國怎麼可能比的了”這些理由進行貶低打壓。
“實際在技術實力還是研發實力上,在千元以內價位已經完全可以和國外品牌分庭抗禮。”邊仿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設計和生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耳機品,各大進口品牌大部分除了旗艦級的耳機品都是在中國設計和製造的,
他舉例,歌爾給蘋果做代工,正崴給Beats做代工,聲美(soundmagic)給拜亞動力做貼牌,威索尼克(vsonic)給歌德做貼牌等。這也從側面明了其實國耳機已經擁有很高的水平,但是受限於營銷實力和品牌知名度,自有品牌品銷售目前根本沒有成為民族耳機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國品牌的無奈
最近的十年以來,國品牌可謂墻內開花牆外香。自2005年-2006年開始,國內高端耳機品牌開始往國外市場進軍,在國外以音質為主要賣點的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幾個品牌都依靠國外高端市場存活並且具備了一定實力。
舉例來,宇音(YUIN)的PK和OK系列耳塞一度成為高端平頭耳塞的里程碑,據業內人士透露,蘋果在研發earpod之初,從宇音當年的國際代理商HEAD-DIRECT處先后購買了100多條PK1,並以其音質為基礎調教出了后來全球銷量幾億條的earpod耳塞品。
邊仿介紹,HIFIMAN最早在美國是作為一個國很多器材的代理公司出現的,創立伊始是作為國音頻品牌的國外代辦處存在。HIFIMAN品初期,因為受到外觀、重量等限制,很難被國內大市場所接受。雖然擁有音質出色,可惜外觀並不夠漂亮並且平板耳機受限於其並不輕盈的重量,在國內的市場中一直叫好不叫座。
“雖然民族品牌有個別非常良好的表現,但是總體上來並不能令人滿意。”邊仿表示,首先是團隊的原因:民族品牌創立者多為代工廠技術人員出身,本身眼光局限於技術而缺乏市場遠見,不懂營銷。其次是品開發以及營銷缺乏資金支撐,無論是工業設計,供應鏈,以及市場推廣都缺乏資本運作的支撐,僅僅局限於低成本運作。
在他看來,最可怕的一點是國內消費者個體對於以音質為賣點的發燒品存在迷信洋品牌,以價論聲的有色眼鏡,這一切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是無論如何,過硬的品才是提升銷量和營造口碑的根本。
“我們必須客觀的認識到,國耳機的性能對於國外品牌來,並沒有徹底壓倒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品牌知名度仍然是營銷的決定性因素。HIFIMAN在國內耳機論壇裏一片國還敢賣那麼貴謾聲中的成長和壯大,恰恰是這一點的反映。佔領市場,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好品。”邊仿。(張楠)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