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子嫁迪拜老公生活:住豪宅被當賊一樣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05 09:01
迪拜人有錢吧,嫁個迪拜老公就一定幸福嗎?下面來看看一個嫁給迪拜男人的中國女子的自述。。。 穿衣服從此有了規定結婚后,我和大多數嫁穆斯林的中國女性一樣,就這么入了教。


我被動放棄和一切男性單獨相處的機會男女授受不親在阿拉伯得以完美體現。這里不但廁所分男女,連銀行交費都排男隊和女隊;女人去餐廳有“家庭區”。

游泳池有專門供女性的開放日;公園有專門的家庭日;從小學起男生女生就分開學習……別說是陌生人了,就是家里的親戚,除了我自己的老公、親爸、親兒子、親兄弟、親公公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單獨相處。


我是他的私有物品自從我簽下那張“賣身契”,我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是他的!出門要先通知,干什么都要先批準,和誰當朋友要他先過目。



孩子拿著外國護照說中文誰不說中文是將來的國際通用語?可孩子們到學校會被純阿拉伯小孩子笑話:“你是中國人!”這小屁孩不懂事我可以忍,可有些大人也不懂事兒,看到我的孩子總要評頭論足一番,我說我兒子像中國人多還是阿拉伯人多,你管得著嗎?

雖然我們沒有上過正式的中文學校,可不管怎么說,中文必須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哪怕不會寫,也一定要做個能說會唱的文盲。


每每那一天,我一定早飯不吃直接赴宴,一群人坐下先不嘮家常低頭猛吃,生怕吃慢了過一會兒就沒有了。后來我發現,只要我是在吃中餐,就一定目無旁人,全力以赴,就擔心對不起中華幾千年的飲食文化,給咱們老祖宗丟了臉。

生活習慣跟著宗教而改變畢竟是后來加入的穆斯林,我不能像大多數天生的穆斯林一樣養成良好的宗教生活習慣。為此,老公很是頭痛,光是一天五次的禮拜,他就再三要求、叮囑,甚至指令我去完成。

阿拉伯人吃飯前要感謝主,飯后還要再感謝一番;掙到錢是主給的,丟了錢是主安排的;哪怕生個孩子天生殘疾,他們都可以坦然面對。


我說:“你天天拿著這些重不重,萬一丟了怎么辦?”他說:“我不天天守著這些才擔心呢,哪天回來老婆沒了,孩子不見了,人去樓也空,我這大半輩子不傻忙活了?”


你是我的,你只能為我一個人工作!你是這個家的女主人,你的工作地點只能在家里,你可以洗碗洗到手脫皮,卻不能幫別人打一個字。

最怕過年過節作為一個外嫁女,我最怕就是過年過節,中國的節日我是過不成了,到了外國的節日就更沒法過了


往往一天下來忙得腰酸背痛,卻連這個什么節的由來還沒搞明白呢。聽他們嘮著家常,常常是沒頭沒腦,一句話都插不上。

中文功底全部作廢,語言能力越來越差好歹咱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以前沒事還常常幫別人寫個情書、泡個妞,秋高氣爽時還能張口來兩句詩,現在呢?沖著我那中文水平永遠停留在日常用語的洋老公,這一切全都是對牛彈琴。


於是花了半天自己先搞明白,再好好傳授於他,累得我直罵自己嘴賤,好好的水“倒”就是了,為什么今天非要“遞”了呢?


貴重物品歸他管自從結婚后,老公就把我們的護照、房產證、結婚證、孩子的出生證明、戶口本、學歷證明等等全部收到一個專屬的公文包,天天帶著上下班!

因為他娶了個中國女人,一個讓他沒法有安全感的中國女人。

我成了國人眼里的生娃機器一聽我有五個娃兒,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我的天呀!可不是嘛,中國還實行著計劃生育,一般家庭哪有五個孩子呀。可在阿拉伯一家十個孩子都沒什么了不起。


有些人說我就是個被老外利用的生子機器。我想說,“我們這里,家家都努力多生幾個孩子,沒人有空去養狗。”

我是半天的“闊太”,半天的“十三點”自從當了全職主婦,我的生活全都是以小家為中心,每天早上為了叫家里的少爺們去上學,我起得比上班族還早。等孩子去了學校我要采購、做飯、整理家務……


但一到下午學校放學前,一個個立馬拿包走人,接孩子的接孩子,回家做飯的做飯。多少迪拜主婦們莫不如此:上午,拿著老公的血汗錢,揮霍在各大商場、超市、打折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