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軍事關系升級對中國未必構成實質性的威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30 08:44
編者按: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從軍事重返亞洲角度看,軍事存在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美國經濟強盛時,可以承擔絕大部分或全部的相關開支;經濟不景氣時,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開支或許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菲律賓自己承擔,而菲律賓未必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因此,這種聯盟並不具可持續性。
美國和菲律賓周一(28日)簽署為期10年的防務合作協議,被觀察人士視為奧巴馬政府戰略轉移的實際步驟,標志著美菲軍事關係的顯著升級,或將加劇地區局勢的復雜性,但對中國未必構成實質性威懾。
美國總統奧巴馬星期一(28日)抵達菲律賓展開國事訪問。這是奧巴馬總統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
奧巴馬抵達前簽署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使得美國可更靈活地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港口和軍用機場。美軍將輪換使用這些軍事設施並同菲律賓部隊舉行聯合軍事訓練。
菲律賓外交部稱這一協議是美菲兩國同盟歷史上一個里程碑。
奧巴馬總統表示這並非旨在“遏制”中國。
中國政府對美菲軍事關係升級沒有直接發表評論。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周一在記者會上表示,“至於說是不是旨在遏制中國,我們要看美方怎么說、怎么做。奧巴馬總統及美方其他官員在不同場合都說過,美國無意遏制中國。”
他還強調,“中美在亞太地區和亞太事務中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
找同盟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對bbc中文網表示,說目的不是為了遏制中國,那純粹是外交辭令;美菲協議表明美國和菲律賓軍事關係大大升級,但還達不到美日安保條約的程度。
他說,這個協議,以及日前奧巴馬總統在日本期間就中日釣魚島爭端發表的聲明,實際上跟美國對西亞太地區的戰略判斷密切相關,認為在中國軍力迅速增強,態度咄咄逼人的情況下,美國決定在戰略上必須傾向於日本(東海)和菲律賓(南海)。
“希望以此來威懾中國,並鼓勵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立,”他說。
關於美菲簽署增強防務合作的協議,普遍認為主要是因為菲律賓在菲中島礁主權爭端趨於激烈的情況下需要美國幫助、支援,而美國則可借此重申對亞洲盟友的承諾,並以此作為全球戰略調整的具體措施。
中國在南中國海島嶼主權問題上與不少鄰國有爭端,但菲律賓是唯一公開強硬對抗的國家。
英國《泰晤士報》周一發表評論文章說,許多分析人士相信,華盛頓要為東南亞的老盟友撐腰;今後10年中南中國海地區可能會爆發涉及中國的軍事衝突。
但時殷弘認為,美菲軍事關係升級對中國未必構成實質性威懾,甚至未必會導致地區緊張升級,但確實會給中美互信、中菲關係、美菲關係帶來變化,同時使地區局勢“麻煩更多”,更復雜。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將來在處理與菲律賓的糾紛時肯定會把美菲軍事關係升級作為考慮因素之一,他說。
添麻煩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bbc中文網采訪時表示,美菲防務協議對於美國更多是一種心理因素,體現其重返亞洲的意愿,更多具象征意義。
很多人認為奧巴馬這次亞洲之行是美國重返亞太地區的步驟之一,但鄭永年認為奧巴馬此行恰好表明美國的實力確實在衰退,它的亞洲盟友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依賴它。
美國在戰略上很強,但要同時與俄國和中國爭奪勢力范圍,“難免力不從心”,這一點東南亞國家並非看不到。
他還指出,從軍事重返亞洲角度看,軍事存在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美國經濟強盛時,可以承擔絕大部分或全部的相關開支;經濟不景氣時,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開支或許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菲律賓自己承擔,而菲律賓未必有這樣的經濟實力。
因此,鄭永年認為這種聯盟並不具可持續性。
從中菲島礁主權爭議的化解角度看,把中菲爭端變成中美爭端是否比中菲雙邊協商處理更有利於菲律賓,其實也是個問號,“不確定性更多”,他補充說。
英國媒體認為,美國國防部內部在對中國問題上鷹派勢力占了上風,但奧巴馬總統此番明確表示將信守對亞洲盟友的安全承諾,或許會冒犯甚至激怒北京,招致中國更強硬的立場。
威懾力
中國不少觀察人士認為,美國是否真會為了菲律賓在亞洲大動干戈,也是一個大問號。
鄭永年認為,一直以來在戰略問題上與美國打太極拳的中國,現在也不大可能選擇跟美國正面衝突。
北京的時殷弘表示,在中美之間有直接戰略衝突的領域,可以說美國軍方、白宮、外交部和國會都是鷹派占上風,但涉及到經濟合作、朝鮮半島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等領域,很難找到證據表明美國鷹派也在主導這些方面的政策。
美國媒體周末引述美國軍界訊息人士暗示,美國不必冒與中國開展的風險也可達到威懾目的,在菲律賓的軍事調動可以為對方提供一個緩沖調整機會。
不過,鄭永年指出,中國在如何與東南亞小國相處、溝通方面,確實需要改進。
較弱小的鄰國本來就難免因一個大國的崛起心生憂慮,如果中國在跟這些國家打交道時確實顯得盛氣凌人或咄咄逼人,就難免喪失這些國家的信任。
在北京的外交人士認為,菲律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反美情緒就因為“中國因素”,現在轉變為親美,中國自己也有責任,需要反思;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問題上也一樣。(來源:bbc中文網,撰稿:郱書 )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