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紐約時報:手機錢包在美國難以普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美國《紐約時報》印刷版刊登題為《手機錢包未獲消費者認可》(Few Consumers Are Buying Premise of Mobile Wallets)的評論文章稱,雖然業內企業對手機錢包寄予厚望,但由於面臨標準不兼容等多障礙,導致這項技術遲遲未能大範圍普及。

以下為文章全文:


星火燎原

雖然有數以百萬的美國人使用智能手機打車和購買機票,但要讓智能手機在下購物中全面普及,現在看來還只是科技企業的一個夢想。

多年來,所謂的手機錢包已經吸引了大量的美國創業公司爭相投資。他們都很看好這種品的前景,希望藉此全面簡化下購物流程,就像是點擊手機上的一個按鈕那麼簡單。

但這些公司不僅要相互競爭,還要面臨很多障礙,甚至是非常基本的障礙:很多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全新支付系統的存在,還有人則因為選擇過多而頗感困惑,甚至有人完全沒有從手機支付中看到任何好處。

由於存在種種障礙,導致支付公司遲遲未能找到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而如今,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手機支付系統不會取代傳統錢包,至少短期不會。

“有人認為可能會出現燎原的星星之火,從而引發一場手機支付革命。”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德尼·卡靈頓(Dene Carrington)。但人們似乎對使用現金或信用卡付款毫不介意。

“所以永遠不會有革命,更有可能是一次進化。”她。

參與者

盡管手機支付遲遲沒有在消費者中普及,但手機支付方式卻並不罕見。Square、Loop、LifeLock和Clinkle等創業公司都在提供相關應用,希望能夠讓智能手機用戶通過點擊手機按鈕來完成實體店的付款。

大型企業也開始紛紛介入,並提供了不同類型的手機支付方案。三星去年就同意將Visa的payWave軟件整合到多款三星手機中。

谷歌早就開發了“谷歌錢包”,允許用戶將信用卡信息加載到數字錢包裏,以便用戶直接使用手機在零售終端商完成付款,而不必隨身攜帶信用卡。

蘋果尚未宣佈要進軍移動支付領域,但該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曾經表示,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領域。

然而,這些企業卻都未能將手機支付轉變成日常消費習慣。

標準不一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估計,2013年全球手機支付總額為2354億美元,高於2012年的1631億美元。但北美的這一數字卻比較少,2013年和2012年分別為370億和240億美元。

分析師認為,在讓公廣泛了解並使用手機支付前,必須首先克服一些重要障礙。

隨數字支付領域的崛起,有很多企業和機構都參與進來,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支付系統,來自不同的行業,關注的利益也不盡相同。瞄準該領域的企業包括銀行、支付網絡、零售商、移動運營商和數字錢包開發商。

想要接受手機支付的商家不太可能支持所有的標準,而願意使用手機支付的消費者則必須首先找到一家支持這項技術的商家,然后再了解該商家究竟接受哪種支付技術。

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創業公司Square是手機支付領域最受矚目的公司,但他們在推廣自己的Square Wallet手機錢包應用的過程中同樣遭遇了阻力。該公司已經多次更改應用名稱,希望以此吸引更多關注。

Square最大的合作伙伴是星巴克,他們希望利用這家咖啡連鎖巨頭來增加用戶。但據知情人士透露,Square去年反而因此虧損2000萬美元。

Square拒對此置評。

普及難題

曾在2012年中至2013年中任職於Square Wallet的工程師大衛·白托(David Byttow)表示,很難獲得一種主流支付方案,甚至陷入了“生蛋蛋生”的怪圈。他,如果能夠在商家中全面普及,便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使用;但如果要讓商家全面普及,卻必須吸引更多用戶使用。

況且,即使支付方案全面普及,企業仍然需要向消費者證明,手機支付較之於傳統支付方式的優勢所在。

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前高管阿迪特亞·庫傑卡(Aditya Khurjekar)表示,該公司認為消費者並沒有發現現金或信用卡存在任何不便。

“這並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他。庫傑卡目前負責組織名為Money Event的手機錢包行業會議。他表示,手機支付公司需要提供一些現金和信用卡所不具備的刺激因素,例如優惠券和折扣。

“手機支付體驗還必須控制其他一些商業購物體驗。”他。

日本樣板

盡管手機錢包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在美國廣泛普及,但卻已經開始在其他地方流行起來。例如,日本第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表示,該公司的6500萬用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使用其推出的手機支付服務。這項名為iD的品可以用於支付打車費用,在自動售貨機上購物,在餐館就餐時結賬,甚至能購買地鐵車票。

NTT DoCoMo移動系統專家Kyoshi Mori表示,該公司的成功得益於一項重要決定:將支付系統與所有想要使用它的人分享,包括其他運營商。例如,NTT DoCoMo已經與韓國電信展開了合作,以便讓這套手機支付系統兼容雙方的網絡。

通過這種方式,當消費者在日本和韓國往來時,便可使用隨身攜帶手機錢包結賬付款。

Mori去年接受採訪時表示,這種戰略也幫助手機錢包吸引了大量用戶,從而服很多亞洲商家購買與之相應的設施。很多公司在部署手機支付技術的過程中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只想怎麼賺錢,卻忽視了如何首先提升這項技術的普及率。

“我們必須通過合作來把蛋糕做大。”他補充,“等到那時,其他企業就會,‘如果我們不參與,就會被淘汰。’”(樵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