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監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18 08:54
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於互聯網及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資訊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服務形式,其主要存在三種商業模式:網絡貸款、網絡支付結算以及網絡理財。
內地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得到蓬勃的發展,與其具備大數據下的資訊處理能力、去金融中介的特征,以及符合中小融資者及中小投資者的需求息息相關。此外,內地利率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亦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互聯網金融產品與傳統金融產品在結構和設計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只是在金融銷售渠道及金融服務獲取渠道上有所創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它亦具有傳統金融產品所固有的信用違約、期限錯配及流動性錯配風險。例如百度百發曾經預期收益率高達 8%,並承諾投資者可隨時贖回。眾所周知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期限較負債期限長,一旦發生大規模贖回,其流動性風險不可小視。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互聯網金融產品還具有以下特有的風險:
關注一旦違約造成巨大破壞力
第一是最後貸款人風險。傳統商業銀行盡管要面對固有的信用違約及期限錯配風險,但它有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給予支援,雖然這一支援是以滿足嚴格的監管要求作為條件的。而互聯網金融企業目前並未嚴格納入人民銀行及銀監會的監管范圍,因此亦缺乏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保護,一旦發生產品違約,其破壞力將十分巨大。
第二是法律風險。由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目前仍處於無監管機構、無行業標準及無準入門坎的狀態,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觸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及非法集資的法律底線。例如 2013 年 10 月一家名為天力貸的 p2p 公司在運行半年后被擠兌停止運轉,其法人代表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捕。
第三是內控風險。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極有可能引起經營混亂。例如,有的 p2p 網絡借貸平臺沒有建立資金第三方托管機制,如果沒有外部監管,就存在資金被挪動甚至攜款跑路的道德風險。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注重內部管理、資訊安全保護水平較低,存在個人資訊被濫用風險。此外,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絡通信中,導致其網絡容易受到計算器病毒以及網絡駭客攻擊,存在一定程度的技術風險。
雖然互聯網金融存在上述風險,但它正日益成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並加速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盡管互聯網金融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存款來源,迫使銀行抬高資金成本,但互聯網金融更大作用在於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並推動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轉變業務模式、創新盈利增長點。李克強總理在 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指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亦表示不會取締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但會加強監管,並表示今年內會出臺互聯網監管規則。
可借鑒不多 需有更多創新思維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金融形式,各國普遍實行寬鬆型監管,可以借鑒的制度並不多,故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思維。結合內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以下監管原則可供參考:(1)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體現適當的風險容忍度。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型的金融形式,應允許一定程度上的失誤,過度監管必將抑制創新;(2)互聯網金融監管要體現法律底線思維。對觸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兩條底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堅決壓止;(3)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加強資訊披露原則。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向客戶及股東充分披露其經營資訊、財務資訊、風險資訊及管理資訊等;(4)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加強跨部門的監管協調;(5)互聯網金融監管亦要強化行業自律並做好投資者教育。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摘自恒生銀行中國經濟脈搏3月號《內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展望》;二之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