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國手機:要規模更要創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程鵬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努力火拼生存權的同時,國手機廠商也應該向喬布斯學習樹立起“改變世界”宏大的目標。


最近,工信部發布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行業運行狀況》,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三個月裏,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為1.0億部,同比下降24.7%,銷量下滑的幅度有些出人意料。這是國內手機業在經歷了七個季度的連續增長之后首次出現下降,不僅如此,就新品上市的數量而論,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新品僅為607款,同比也下滑了9.5%,種種跡象顯示,紅紅火火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走向新的拐點。

對於銷量同比下滑的原因,業內的分析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品同質化、市場競爭加劇、新興市場增長放緩、業走向成熟、創新乏力。這其中,創新乏力則被視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和7年前蘋果首次發布iPhone時讓人眼前一亮的情況有所不同,如今的智能手機品,無論是在外觀、硬件性能還是軟件更新方面都還是進入了一個“小修小補”的階段,沒有讓人振聾發聵的“革命性”變化,這不僅是困擾國手機廠商的難題,就連蘋果、三星、HTC這樣的技術領先廠商同樣也深受困擾。

在這種情況下,低價競爭似乎成為了廠商們的唯一法寶。這方面,創新上缺乏原創性的國手機廠商表現得尤為突出,進入2014年以來,中華酷聯、小步金魅等知名廠商之間的“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競爭几乎成為了市場上唯一的亮點。僅僅推出市場不過三四個月的八核智能手機在他們的“攜手”推動下,很快跌破了千元大關;剛剛發牌四個月的4G,在網絡還沒有足夠完善的情況下,千元入門級終端也搶閘而出;昔日扮演高端市場主力的配置高通頂級晶片的智能手機,在小米、金立、中興等品牌的聯動下也迅速失守2000元的關口……這對於消費者來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對於國廠商而言,也是大幹快上、拼搶市場份額的必須,畢竟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足夠的規模是不可缺少的。也正是因此,今年初,不少國手機廠商都確立了野心勃勃的擴張目標,其中小米手機的年度目標定為6000萬部,華為則拔高到8000萬部,聯想、酷派也在6000萬部左右……但不得不提的是,這種狂飆突進的背后,隱患還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價格競爭將會被拉到極限,從而導致國手機本就不強的盈利能力遭受重創。而賺到了“吆喝”卻賺不到錢的情況下,國手機廠商的創新力又該怎樣維繫和提升呢?

對這個問題,不少國手機廠商給出的答案是先活下來再,這樣的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努力火拼生存權的同時,國手機廠商是不是也應該向喬布斯學習樹立起“改變世界”這樣更加宏大的目標呢?要知道,人類正是因為有夢想才成為了區別於動物的更高級的存在,而國手機廠商要想真正成為通信業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是不是也應該在原創性創新方面而非互聯網營銷和壓價競賽方面多投入一些資源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