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跌至“5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隨清明小長假結束而滑落。目前市場在售的多數中長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跌至6%以下,遠低於3月底時同類型相似期限和起點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相關數據顯示,4月以來,市場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48%,明顯低於此前的5.58%。隨著季末流動性緊張形勢緩和,銀行間市場在月初資金充裕,因此目前理財收益率明顯回落。央行將繼續通過正回購回籠資金,銀行理財收益率或繼續下調。
相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回落,近期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跌勢更為明顯,有六成產品跌破5.5%,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普遍高於互聯網“寶寶們”。與此同時,銀行系的類余額寶產品表現不俗,而多家銀行的開放式理財產品,無論是從計息、靈活性、流動性以及贖回額度等方面,也都在向余額寶發起挑戰。
為了滿足上班族到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需求,夜市銀行正在向社區發展;同時,一些可以晚上認購的理財產品讓白領避開上班忙碌時間進行投資。考慮到客戶的這些“錯時”需求,銀行做了不少改進。無論是延長網點營業時間,還是特別開設夜市理財產品,目的都是為了帶給客戶更好的服務。而在電子銀行發展的推動下,很多原本辦理起來頗為繁瑣的業務也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在指尖解決,這大大提升了銀行服務的便捷性。
本以為去銀行購買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誰知卻被“忽悠”,購買了非銀行渠道理財產品,到期后理財產品卻出現兌付糾紛。諸如此類的“飛單”遭遇今後將成為歷史。近日,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必須配備統一的登記編碼,投資者可以進行查詢。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對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的理財產品驗明正身,防止被忽悠。針對以往經常出現的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混售情況,在新規中提出,監管層將引導銀行逐步在營業場所設立有明顯標識的理財產品專門柜臺。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周均收益率小幅上升。7天、14天和12個月以上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略有下降。除此之外,其他各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增幅最大,較上周提升1.43個基點。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產品屬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7天、14天、1個月和12個月以上,這四種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均被平安銀行的產品所占據,其中1個月期限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最高達到5.5%。而江蘇銀行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以6.55%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2個月期限第一的位置,招商銀行的一款3月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12%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產品的首位。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