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周小川明日講話攪動A股 資金面決定短期走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今日,多家券商發布3月規則,多數券商並不看好三月A股走勢。綜合各家研報,券商主要的擔憂在於經濟下行、流動性風險等導致的風險溢價回升。近日,周小川稱社會上希望推進利率市場化多是希望減少利差、減少銀行過高的息差收入,這樣的愿望央行完全支援;但實際做起來,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很可能會走高,在達成新的平衡之后,可能會重新走低,很多改革必然有利弊,有時不能完全免除短期痛苦,要從中期看效果。周小川明日就金融改革回答提問,成投資者重點關注的事情。

  周小川明日就金融改革回答提問


快訊: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11日(星期二)上午9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五位嘉賓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參加記者會的嘉賓是: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尚福林中國銀行(行情,問診)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肖鋼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項俊波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易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本場記者會只翻譯記者所提問題。

  歡迎采訪會議的中外記者參加。

  周小川:存款保險制度今年有希望推出

  3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存款保險制度今年有希望推出。(證券時報網)

  周小川:信托業剛性兌付規則應打破

  中國債市剛性兌付隨著本周超日債實質性違約而終結。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稱,信托業界存在的剛性兌付規則應該打破,這一過程可能影響局部穩。

  周小川參加全國政協民建界別聯組會時表示,周小川表示,應該想辦法打破信托業界存在的剛性兌付規則,這種業界慣例“不是政策,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他指出,由於信托業存在著較大風險,打破剛性規則會對局部的穩定造成一些影響,這也是人們關注和需要探討的課題。(21財經情報)[NT:PAGE=$]

  周小川推演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很可能走高

  利率市場化后,利率究竟能否如愿下降?

  相信多數人觀點認為,市場化使競爭更加充分,利率下降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兩會期間的表態顯示,情況或許並不如想象的那么簡單。

  周小川稱,社會上希望推進利率市場化多是希望減少利差、減少銀行過高的息差收入,這樣的愿望央行完全支援;但實際做起來,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很可能會走高,在達成新的平衡之后,可能會重新走低。

  周小川也強調,很多改革必然有利弊,有時不能完全免除短期痛苦,要從中期看效果。

  利率或先升后降

  對於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不降反升的判斷,央行其實此前已經有過一次“吹風”。

  2013年,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公開發表署名文章稱,利率市場化初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利率水平普遍上升。

  盛松成認為,未來一段時期,投資仍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利率決定理論和相關實證研究,利率和投資正相關,而與儲蓄負相關,且貸款利率對固定資產投資更為敏感,巨大的投資需求將推動貸款利率繼續高企。

  此前,有國有大行戰略研究部門也對其他國家利率市場化后利率的表現進行過分析。分析報告認為,改革之前利率長期處於管制狀態,因此多數均低於市場均衡水平。一旦取消管制,利率將在資金供求力量推動下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

  世界銀行之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利率市場化后,在名義利率比較齊全的20個國家(既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有印度、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中,15個國家名義利率上升,5個國家名義利率下降;實際利率比較齊全的18個國家中,17個國家實際利率上升,僅1個國家實際利率下降。

  “有什么辦法能夠緩解這種現象還在研究之中,有些改革必然是有利有弊的,要從中期來看怎么做,並不能免除短期痛苦。”周小川還稱。

  至於銀行利差,盛松成也認為,存貸利差不會大幅收窄。

  利率市場化會從兩個方面影響存貸利差:一是存款市場的競爭將使存款利率上升,資金成本增加;二是貸款市場的競爭會使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下降,貸款收益減少。銀行存貸利差因此將縮窄。

  但利率市場化也會對銀行有利。在利率管制情況下,商業銀行只是利率的執行者,沒有利率的制定權;利率市場化以后,商業銀行有了價格的制定權,對資產負債結構的管理會更加主動,可能增加中小企業貸款。這些貸款利率較高,能改善銀行財務狀況,但也會提高貸款利率的整體水平。

  盛松成稱,綜合來看,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利差會縮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較小。[NT:PAGE=$]

  微觀錢緊 資金去哪了?

  此外,周小川還談到,目前我國貨幣總量增長明顯快於GDP的增長,加上物價因素和人民幣杠桿率不斷提升,沒有多少人真正認為目前貨幣總量過緊、需要放松。但微觀上很多地方覺得錢緊、利率走高。

  2013年,我國GDP增速7.7%,CPI上漲2.6%,而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達到13.6%。這意味著,M2增速比GDP與CPI增速之和多出3.3個百分點。但按道理,隨著我國貨幣化的基本完成和直接融資的發展,加之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M2增速與GDP和CPI增速之和的差距均應逐步減小。

  從這個意義上看,貨幣供應量其實並不緊張。但有意思的是,微觀主體普遍覺得融資困難。更有甚者,2013年6月、12月還連續兩次發生銀行間資金緊張的情況。

  周小川認為,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國房地產行業,家庭與開發商貸款占銀行資產的20%,國際上很多國家占到了銀行資產的50%,單從這一塊看比例不高。但這個占比低也與我國開展商業房地產開發時間不長有關。這一塊是不是主因,還得再分析。”周小川認為,有人認為存在一些僵尸企業占用了過多貨幣,從貸款存量和增量兩方面來分析,也還不能確定究竟是哪些企業占多了。地方融資平臺對資金的占用也需要研究。

  此前,央行在回答為什么在廣義貨幣M2數量龐大的同時市場上會感到所謂“錢緊”的問題時曾表示過,各類融資活動越活躍,就越是會消耗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從而導致對流動性(基礎貨幣)的需求上升。

  “利率市場化推進、經濟結構性因素和開放環境下的外溢影響也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央行還稱,此外,一些財務軟約束部門資金需求量大,對利率敏感性相對較低,其大量融資也推高了全社會融資成本。(第一財經日報)

  資金面決定短期走勢 關注大盤股表現

  上周,大盤繼續疲軟,不過油氣改革、特斯拉、重組等概念此起彼伏,給總體平靜的市場帶來不少生氣。考慮到不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要在資本市場受到關注,都離不開“觸網”,從發展趨勢看,“移動互聯網”概念有望持續得到市場關注。

  從上周活躍板塊看,表現優異的板塊大都跟互聯網相關,比如特斯拉,除了新能源電池板塊有所表現外,車聯網即用車的智慧化概念也受到追捧。重組股方面的崛起更是離不開互聯網,如資訊安全、智慧建筑、網絡遊戲、在線教育等等。總體上看,只要牢牢抓住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這一主線,捕捉到投資機會並不難。

  從資金面看,上周公開市場凈回籠700億元,少於市場預期,7天回購利率創近21個月新低,這至少給熱點炒作方面提供了資金保證。此外,上周A股開戶數創下近1年內新高,連續兩周突破17萬,表明即便是當前較為低迷的行情,依然沒有澆滅投資者的熱情。另外值得期待的是“兩會”政策預期,從歷史經驗看,相關政策利好會前、會中或者會后在股市就有體現,而這次會前和會中股市反應都較平靜,不排除會后給市場帶來驚喜,特別是當前市場普遍對這種期待較弱時,上述情形更可能發生。此外,美國標普指數屢創歷史新高,表明外圍股市仍不斷走強,這給A股營造了較好的氛圍。(五礦證券)

  警惕結構性機會變結構性陷阱

  今年以來,結構性行情主導A股市場。不過,進入3月份后,投資者明顯能夠感到熱點輪換速度越來越快,依托結構性行情賺錢變得十分困難。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權重股護盤動能弱化、流動性寬鬆見底、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市場供給有望重新加大等不利預期的相繼提升,結構性行情“擊鼓傳花”的特征越來越明顯,這其中不少看似喜人的機會可能正在演變為投資陷阱。

  個股活躍背后現危險信號

  上周滬深股市表現的波瀾不驚。從主要指數表現看,滬綜指始終保持圍繞2050點一線震盪的走勢,成交量呈現逐漸回落的格局;創業板指數則在此前一周大幅下跌的基礎上企穩反彈,全周上漲1.79%。不過,與指數層面的相對平淡對應,個股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

  從上周交易看,滬深股市基本能夠保持每日有20-30只股票漲停的局面,強勢股多以題材、概念股為主。一方面,全國兩會上周召開,市場政策預期進一步升溫,這給相關題材股走強營造了比較有利的氛圍。從上周情況看,不少走強題材股如油氣改革等都與兩會政策動向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從滬綜指近兩周走勢看,每到2000點位置,權重股就會輪番反彈護盤,市場呈現明顯的維穩特點,系統性風險有限也令游資追逐題材股的信心比較充足。[NT:PAGE=$]

  不過,與此前相比,同樣的熱炒題材股卻顯示出了不同的味道。一方面,補漲股更受青睞。上周漲幅在20%以上的股票共有32只,剔除掉重組類股票,其他上周強勢股大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2013年大部分時間表現非常低迷;與之相比,2013年以來持續上漲的本輪結構性行情龍頭股則基本處於回調整理狀態。從歷史經驗看,龍頭股筑頭而滯漲股補漲,往往是一輪行情行將結束的標志。

  另一方面,熱點輪換速度明顯加快。從概念板塊走勢看,上周漲幅超過5%的概念板塊只有4個,這說明盡管概念題材看上去非常活躍,但持續性非常差,往往是各領風騷一兩天。對於投資者來說,這種熱點過於頻繁的輪動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其一,熱點輪動過快只能體現為盤面的眼花繚亂,但卻很難提供有價值的參與機會,往往追高進入的結果就是瞬間套牢;其二,熱點過快輪動不僅對資金是一種極大消耗,而且當多數熱點題材難以持續上漲時,市場樂觀情緒也存在走低的可能。

  “擊鼓傳花”漸入尾聲

  上周個股熱點透露出的不利信號值得警惕,這些信號在A股歷史上諸多階段頂部曾經反復出現過。更為重要的是,從內外部環境看,市場的系統性壓力也開始逐步加大,這使得一年多以來積累的結構性超額收益的兌現有可能構筑起巨大的投資陷阱。

  首先,權重股護盤動能弱化。一段時間以來,“權重股搭臺、題材成長股唱戲”已經成為結構性行情的“基本設定”。從近兩周的情況看,熱點個股持續不斷的重要背景也是地產、銀行等權重股在死扛2000點。不過未來權重股護盤的動能有可能逐漸弱化。一是因為在近期的行情中,權重行業已經基本實現了一輪反彈輪動,上周基本面最低迷的煤炭行業大幅上漲可以視為輪動結束的重要標志;二是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維穩需求會明顯減弱,權重股保持穩定的主觀動能下降,而一旦權重股出現走弱跡象,本輪結構性行情也將失去一個重要支撐。

  其次,3月不確定因素大幅增加。一方面,市場預期3月IPO將重啟,失去春節因素的緩沖后,市場供給會源源不斷到來,考慮到擬上市股票與成長股群體具備很高的替代性,去年底IPO對創業板等成長股群體的沖擊可能重演,而且不再具備喘息機會。另一方面,在經歷了1-2月的數據真空期后,3月中旬重要經濟數據將相繼發布,從已發布的PMI等數據看,經濟階段下行概率很大。盡管經濟增速不再是今年市場關注重點,但不利數據仍可能對市場情緒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最後,流動性最寬鬆階段正在過去。雖然銀行間利率持續下行,但央行近期在公開市場不斷進行正回購操作,表明政策對流動性緊平衡的訴求沒有發生變化,3月以來民間借貸利率震盪上行,預示資金面最寬鬆的時刻正在過去,市場面臨估值收縮壓力,而估值高高在上的結構性牛股無疑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中國證券報 龍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