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人民幣未具條件取代美元 2030年或成儲備貨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林毅夫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9日在出席博鰲論壇時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在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人民幣既可以升值,也可以貶值,是一件好事。但他同時指出,人民幣暫時不具備取代美元的條件。
香港《文匯報》報導,林毅夫指出,在市場交易的貨幣,必然有的時候升值,有的時候貶值,否則大家都會朝一個方向下注。
他認為,在2020、2030年,全球可能有三個主要儲備貨幣,一個是美元繼續維持國際儲備貨幣,一個是歐元,第三個可能是人民幣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其它還會有一些小的儲備貨幣,像日元、瑞士法郎、英鎊等,這樣的體系會比較穩定。
林毅夫表示,由於中國經濟還將在未來10年、20年間維持7-8%的增長,因此國際上對人民幣的信心一直在提高,現在已有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這個趨勢在不斷增加。
雖然如此,但林毅夫認為,人民幣與美元差距還非常大,暫不具備取代美元的條件,即使取代對中國經濟也未必是件好事。他指出,目前中國的外貿出口當中有大約25%是以人民幣計價,但是想要取代美元差距還非常大,因為美元還是國際上主要貿易結算貨幣,大約在60%、70%左右,中國的整個國際貿易結算還不到5%。
《星島日報》報導,林毅夫認為:「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固然光榮,但是經濟利益上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林毅夫指, 「即使到2030年人民幣變成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如果當時整個國際儲備貨幣國家狀況不好,也很可能出現比現在更不穩定的狀態。」
他又稱:「如果幾個儲備貨幣之間有競爭性的話,任何貨幣要維持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就必須約束。如果不約束,比如說貨幣超發太多,大家預期其會貶值,就會逃離、拋售,就會失掉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
林毅夫認為,幾個主要儲備貨幣同時存在的體系若要保持穩定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些發行儲備貨幣國家的經濟都是健康的,在這種情況下,儲備貨幣國家就會約束自己的貨幣政策。
國基會世界經濟研究部主管Thomas Helbling亦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擴至2%,表明中國在外匯市場的話事權提升,相信是近日人幣貶值原因之一
人民幣兌美元昨日收市小幅貶值,守住6.20元關口,收報6.2005元,較上日跌37點子。人民幣官方中間價連升兩日至6.1490元,和周二的中間價相比升37點子。
美國財長傑克盧昨(9)日敦促中國,應拿出證據,顯示中國仍然向堅持匯率自由化路線邁進。
外資行的交易員稱,最新的貿易數據今天將出爐,市場對貿易數據的預期叔未有共識,交投略顯謹慎。有交易員認為,美國即將發表半年度匯率操控國報告,且對近期人幣貶值警告,料匯率將趨於雙向波動。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