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人大代表鐘天華稱信息安全問題嚴重需加強監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07 08:32


新浪科技訊 3月7日消息,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移動總經理鐘天華近日公佈了其《關於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他表示,隨全球信息化與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逐步凸顯,電話短信詐騙、竊取和販賣個人信息、垃圾短信郵件等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猖獗,個人信息安全已成為關係信息消費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問題。

我國個人信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鐘天華在《建議》中表示,一方面,信息消費蘊含著巨大經濟效益,信息泄露的違法犯罪活動具有較大的牟利空間;另一方面信息消費涉及生、製造、銷售、倉儲、物流、支付等多個環節,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鏈條較長,難度較大。

而目前個人信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信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互聯網很美好,黑客也這麼認為”,據《2013 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下半年,74.1%的國內網民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因信息安全事件而造成的個人經濟損失達196.3 億元。中國目前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僅2013年11月,境外木馬或殭屍程序控制境內伺服器就接近90萬個主機IP。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也將面臨超級手機木馬、流量消耗木馬、黑客通過手機遠程視頻監控等個人信息安全威脅。例如,2012年美國利用“震網病毒”病毒造成伊朗近千台主要核設施癱瘓;2013年爆出的“稜鏡”計劃更是讓全球民的通信和網絡行為完全暴露;

他在《建議》中指出,今年,春節風靡的“微信”紅包被曝存在“假紅包”、“釣魚紅包”等安全隱患。另外,快遞、銀行、電信、房地中介、醫院、酒店、求職、購車、買保險、辦理會員卡、問卷調查等,都成為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例如, 2013年10月,圓通公司的快遞單信息被大批量販賣;2013年底,“查開房”網站將2000萬條開房隱私公佈於。

我國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鐘天華在《建議》中表示,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法律,而在我國,雖然2009年《刑法》將泄露個人信息入罪,民法通則中也有關於個人隱私的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個人信息受到保護作為消費者的一種權益確認下來,但這些法律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規範比較零散。

據悉,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為后續相關行政法規制定提供了依據,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息安全防護法律體系還處於起步狀態,立法、執法、普法進程仍待進一步推進,全民的法律防範意識和信息安全教育普及仍有待提升。

建議加強行業規範和監管

他提出了關於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幾點建議,其中包括:

一是完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制度體系。推動《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法》的盡快立法。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對於政府部門、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中介等單位的個人信息保護作出嚴格規定,全面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對於泄露、倒賣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增加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的違法犯罪成本,增強法律的震懾力,切實做到個人信息“依法獲取、依法傳播、依法使用”。推動個人信息安全的統籌管理。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打破“九龍治水”的管理格局,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企業的協同管理機制,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例如,加強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管理,多部門聯動配合,加大對“基站、電話詐騙”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二是加強對行業的規範和監管。制定行業規範,加強對各類擁有個人信息的政府單位、企業、個人的規範管理,明確其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責任和義務,規範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儲存及使用行為,明確相關的個人信息在使用完畢后應該及時刪除;對於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採取嚴厲的行業懲措施。推動行業自律,加強涉及個人信息服務行業的引導,積極推動行業自律,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整改的機制,共同維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加強行業監管,建議政府主管部門依法加強涉及個人信息的品和服務的檢測和認證,鼓勵建立第三方安全評估與監測機制,加強對個人信息接觸界面、流轉環節和傳播渠道的監測和管理。

三是提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技術能力。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對信息安全行業、企業、項目的扶持,鼓勵引導企業研發高安全性的業務和品,從源頭上加強網絡的安全防護,不斷提高網絡安全水平。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通過設置專項獎勵基金等方式,引導國家機關、科研機構、企業等共同加強信息安全問題的研究攻關,大力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軟硬件安全技術創新和運用。

四是提高全社會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宣傳,強化公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避免隨意透露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積極防範各類信息泄露和欺詐。完善個人信息安全的社會監督體系,健全信息安全舉報機制,鼓勵新聞媒體、公對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利用的違法行為進行曝光、舉報,實行群防群治,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圍。(康釗整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