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春季行情:本應“百花香” 何以“倒春寒”?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在流動性充裕、新股暫停發行、政策預期強烈的背景下,滬深股市卻在2月20日之后出現一輪快速下跌,市場所期待的春季行情“百花齊放”尚未完全展開就戛然而止。分析人士指出,經濟數據低迷、房地產預期逆轉、流動性收縮預期升溫和創業板賺錢效應大幅縮水等諸多因素,共同鑄就了市場的“倒春寒”。

  昨日A股以“滿堂紅”為兩會獻禮,但上述諸多因素應會繼續影響3月行情的演繹。業內普遍預計,經濟面和資金面暫難扭轉,而權重股估值修復、“兩會”改革題材升溫以及新股和次新股炒作,將共同鑄就三月伊始股指的企穩和局部熱點活躍。

  ===【本文導航】===

  【市場研判】

  人民幣貶值可控 對A股擾動有限||創業板動向仍是市場風向標

  【券商點評】

  平安證券:輕倉防守 博弈主題

  民生證券:全面分化三線索||華融證券:關注三類股票

  【數據掘金】

  69億資金助推3月“開門紅”

  【熱點解析】

  蘋果產業鏈+治霾功效 聚四氟乙烯惹關注||借政策東風 環保概念“強復甦”

  【名博論市】

  股市風云:有望重回上行軌道||老倪先生:具備較強內在反彈需求

  代雪峰:等待政策預期落地||許君浩:注意龍頭股異動

  ===【精彩閱讀】===

  二月市場突現“倒春寒”

  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本周一分別上漲0.92%和0.35%,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更是分別上漲1.37%和2.11%,共同鑄就了市場的“滿堂紅”,為兩會行情帶來積極預期。但是,為當前市場的紅盤做鋪墊的,其實是2月21日以來的凌厲下跌回調,其中部分因素對當前的市場行情仍形成制約,值得投資者警惕。

  經濟面上,繼2月匯豐PIM初值創出7個月新低48.3%,引發市場擔憂之后,3月3日最新發布的2月匯豐PMI終值48.5%也再度確認了這種擔憂。房貸停發傳聞加劇了市場對地產行業乃至宏觀經濟的擔憂,造成了上周權重股的集體跳水,並使得信用風險預期再度升溫。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對經濟持續回落的擔憂在上周市場的暴跌中獲得宣泄,但在制造業增速放緩、投資力度趨弱的情況下,預計3月的經濟數據料難較2月出現逆轉,這將持續制約股指反彈空間。

  資金面上,央行重新啟動正回購收縮流動性,再加上逆回購到期,以及財政繳存、銀行補繳存準等因素,盡管短期資金面依然寬鬆,但股市預期卻發生了扭轉。而1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持續下跌,加劇了市場對資金流出的擔憂,這對市場情緒是雪上加霜。

  此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板出現連續調整,明星股領跌加劇市場恐慌。作為前期市場中賺錢效應最為搶眼的板塊,創業板獲利盤眾多,近期在市場動盪的背景下,其面臨解套盤和止盈盤的雙壓力,明星股領跌更是引發了市場局部恐慌情緒。分析人士指出,從龍虎榜數據可以看出,創業板強勢股的紛紛殺跌是機構席位和游資主力蜂擁出逃所致,板塊走勢受到較強的制約。

  三月難現趨勢性上漲

  目前指數已經回落至春節行情啟動前的水平,繼續全面回調的可能性不大。展望3月,市場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變化,總體看來好壞因素參半。

  相對於2月,3月市場面臨的最大變化在於,流動性偏松格局正逐步接近尾聲,且IPO或將在3月中下旬再度開啟,市場資金面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據中信證券(行情,問診)統計,已過會但未發行的28家企業在3月可能會陸續實施IPO,預計籌資規模為95億元,考慮到老股轉讓,預計資金需求在170億-200億元。這些均在進一步扭轉市場的流動性預期,對市場情緒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制約股指的反彈空間。

  不過,部分有利因素也支撐著市場的企穩與局部活躍。首先,“兩會”維穩概率較大。三月市場關注的核心無疑是剛剛開幕的“兩會”,考慮到在上年末政策會議密集期引發的市場改革預期,兩會期間政策風格料難超出市場預期,穩定為主的可能性較大。

  其次,房地產行業方面,市場此前的恐慌情緒正在逐步被修復。首先,在地產股發生暴跌之后,A股16家上市銀行中除3家城商行外均已就“停貸”發布了公告,反映出市場對銀行和地產板塊的影響被過度解讀。其次,多家機構研究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會較此前有所降溫,增速出現下滑,但仍是正增長,信用事件短期爆發的概率較低。再次,多只地產股大股東出手增持彰顯對中長期發展信心。日前,權重板塊表現好於中小盤股,滬指逐步走穩率先反彈,顯示出市場正在對前期的錯殺進行修復。由此預計,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權重板塊的估值修復是大概率事件。

  再次,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擔憂短期內已經有所緩解。分析人士指出,短期的弱勢和震盪雖然導致了升值預期的動搖,但基本面和廣義收支賬戶的順差等,均決定了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的驅動力尚未發生本質變化,人民幣貶值難以持久。

  整體看來,三月不確定性在增加,市場整體難以出現趨勢性上漲,兩會題材和新股上市成為市場焦點。相對而言,創業板高估值個股或難以產生資金吸引力。 [NT:PAGE=$]

  后市關注兩大機會

  整體看來,三月市場高度關注兩大機會:“兩會”改革政策題材和新股次新股。其中,前者預計將在3月上半月成為市場的主導,而后者料將在下半月接棒並引發新的熱潮,其中投資者需要警惕資金轉移引發的市場動盪。

  首先,乘“兩會”改革政策東風,相關板塊概念仍有望得到資金關注。從近期走強的板塊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油氣改革和電力均與改革預期有關,預計金融改革、土地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政策題材板塊未來有望輪番被資金關注。此外,國家安全概念、養老產業、節能環保、自貿區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等均有望引發市場的投資熱情。

  其次,新股有望在兩會后再度成為市場焦點。今年新股發行是市場最大的看點,從此前市場的打新和炒新熱情高漲看,未來新股密集上市再度來臨后,新股也將再度成為市場焦點。由此,新股、次新股及其所在行業均有望再度活躍,並由此帶動創業板相關個股的反彈。

  不過,分析人士也提示,經過前期市場的調整后,次新股由於套牢盤少更容易在反彈中獲得資金的青睞,次新股有望成為股性活躍、反彈延續性好的標的。而此時需要警惕的是,資金從估值修復的大盤股中撤離轉而投向新股和次新股,以及由此引發的市場動盪。

  人民幣貶值可控 對A股擾動有限?

  從歷史走勢來看,人民幣貶值往往引發A股下跌;從影響路徑看,人民幣貶值主要通過施壓地產板塊和引發熱錢流出對A股形成沖擊。不過,“人民幣貶值-A股下跌”的相關關係並不絕對,且人民幣匯率並不是決定A股方向的唯一因素。目前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基本面並未發生變化,並且本輪人民幣貶值在很大程度上緣於政策有意引導,因此后市貶值的持續性和空間都不大。總體來看,當前人民幣貶值屬於可控的“擾動”,由此帶來的A股下行壓力較為有限。

  人民幣貶值擾動A股

  今年1月14日,人民幣中間和即期匯率創下歷史新低后,開始持續貶值,2月中旬以來有加速之勢。

  在近一個多月人民幣匯率加速貶值期間,A股市場也出現大幅波動。歷史上,人民幣與A股走勢在多數時候存在高度相關。如果以上證綜指走勢代表A股市場,將其與人民幣中間價走勢疊加,便會發現,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下,貶值的浪潮與A股下跌的腳步經常吻合。

  比如,2008年8月上半月、9月上旬和下旬三個時間段,人民幣先后出現三波明顯貶值,與此同時,A股市場“熊途末路”的下跌也進一步加速;在2010年11月人民幣貶值的過程中,大盤呈現弱勢震盪格局;2011年11月、2012年5月和2013年6月中下旬等統計時段,人民幣貶值都伴隨著A股的下跌甚至大幅跳水。

  不過,人民幣與A股走勢也並非在任何時候都高度相關。比如,2009年5-6月、2010年10月下半月等時段,都演繹了人民幣貶值和A股上漲共存的格局。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走勢確實與A股行情有很大關聯。一方面,人民幣貶值引發本幣資產估值下降,導致金融、地產等相關板塊走弱,拖累整體大盤;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預期一旦形成,將導致熱錢流出,A股所處的流動性環境會迅速趨緊。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決定A股走勢最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面、政策面和資金面營造的宏觀環境。就當前市場而言,投資者對於經濟增速下行已有預期,政策推動改革深入成為行情的主動力,而熱錢只是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之一,不會快速抽干池子。換句話說,人民幣貶值是擾動,但並不致命。

  貶值持續性和幅度可控

  進入3月,不論是創業板的筑頭預期還是IPO擴容壓力重燃,都令市場的不確定性升溫。在此背景下,市場另一擾動因素——人民幣貶值的持續性和幅度更加備受關注。

  應該說,目前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並不具備出現拐點的客觀條件。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升值和升值預期長期來看是由中美利差決定的,利率本質上是由一個經濟體的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長潛能決定的。當前中國經濟弱勢初現,而美國經濟剛剛轉強,中美經濟換擋帶來的差異並不明顯,人民幣升值的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變化。

  另外,綜合主流機構的判斷,此番人民幣貶值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央行有意引導。其目的一是打擊升值預期,緩解短期外部資金持續流入的壓力,降低外匯占款增加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干擾;二是遏制跨境資本涌入,堵住投機熱錢,提高宏觀經濟的穩定性;三是適當引導人民幣貶值也可促進出口。基於此,央行無意也不敢主動促成持續的貶值預期,本輪人民幣走貶不會成為人民幣匯率的趨勢拐點。

  既然客觀上持續貶值並不具備條件,主觀上貶值是央行主導的“壓力測試”,那么,即使貶值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也應該是短期的,而幅度上應當可控,繼續貶值的空間不會很大。與此同時,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的特征或將較此前強化。

  鑒於人民幣貶值只是左右A股方向的因素之一,並不會直接導致走熊,且未來貶值的持續性和幅度都不會太大,因此,由貶值帶來的A股下行壓力或較為有限。[NT:PAGE=$]

  創業板動向仍是市場風向標?

  作為做多品種的領頭羊,創業板未來的走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3月股市的冷暖。創業板指數在上周收出兩根放量長陰,令投資者一致預期短期小盤股行情結束,但隨后在主板指數低位企穩后,創業板指數再度反彈,該板塊中期頭部是否確立再度成為市場討論的焦點。

  創業板“見頂說”現分歧

  1月份,創業板指數強勢上攻,在21個交易日中收出15根陽線,6根陰線,期間並未出現大幅調整,顯示資金對於創業板股票的熱捧。但進入2月份,創業板指數的沖高之路卻並不平坦,在月初,資金對於手中的創業板籌碼已經出現松動的跡象,創業板指數調整的頻率明顯加快。在創出1571.40點的歷史新高后,行情出現反轉,該指數一周內收出兩根放量長陰,基本上宣告成長股亂炒行情的結束,2月以來創業板指數累計下跌4.08%,創業板短期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市場中對於創業板的“見頂說”再次興起。

  正當投資者猜測創業板指數此輪下跌是否會造就新的階段性頂部時,創業板在3月首個交易日卻出現明顯反彈,上漲2.11%,賽為智慧(行情,問診)、藍盾股份(行情,問診)、立體絲(行情,問診)等14只個股漲停,136只股票漲幅超過3%,一時間創業板的“見頂說”也被短暫壓制,部分投資者認為創業板的盛宴尚未結束。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兩會正式開幕,投資者對於政策的預期再度升溫,預計改革和轉型可能仍是兩會的重要主題,創業板中環保、網絡安全、安防監控等題材股與兩會主題的契合度較高,再次受到了市場資金的關注,這為創業板指數反彈提供了動力。此外,創業板指數上周跌幅較大,短期有超跌反彈的需求。

  后期仍有三因素制約

  與此前的調整不同,本輪創業板的下跌並無明顯利空訊息出現,更多是出於資金自身的調整意愿。

  首先,創業板中的明星股曾經是最具賺錢效應的群體,但上周創業板中不少明星股出現大跌,比如華誼兄弟(行情,問診)、網宿科技(行情,問診)、上海鋼聯(行情,問診)等一批強勢股。而昨日創業板指數反彈時,此類品種的反彈幅度又明顯較弱,華誼兄弟上漲1.27%、網宿科技上漲2.07%,上海鋼聯下跌4.72%。對於一個板塊而言,明星股具備較強的示范效應,當明星股集體折戟,不僅釋放出主力資金短線出局的信號,也會對整體交投情緒和人氣帶來明顯沖擊。

  其次,新股沖擊可能逐漸體現。在今年IPO重啟時,創業板指數不僅未受拖累,反而出現“新老”股共漲的態勢,市場人士指出新股發行初期供應量的增加並不明顯,由於新股和老股的比價效應,反而助推了創業板的上漲。但3月中下旬,新股或將再次開啟,隨著小盤股供應量的增加,創業板中成長股的稀缺性也將降低,不排除供給端對創業板的沖擊集中爆發的可能。

  最後,創業板自身的吸引力在下降。一方面,新興產業並非是創業板的獨家品種,主板和中小板中並不缺乏新興產業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往往是業界的龍頭,在經濟轉型和科技升級的過程中受益也最大,投資者並不會因為青睞新興產業而死守創業板不放;另一方面,經過此前的單邊上漲,創業板的估值不斷被抬升,整個板塊的市值大幅增加,這也意味著該板塊繼續上漲需要的資金更大,目前創業板的成交額已經達到400億-500億元左右,資金繼續抬升創業板的壓力已經開始凸顯,創業板自身對於資金的吸引力在降低。

  平安證券:輕倉防守 博弈主題

  經濟下行擔憂、信用風險以及人民幣貶值是導致近期市場風險溢價攀升的主要原因,3月經濟、資金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意味著風險溢價仍可能會攀升。我們認為,在沒有看到實質性維穩政策前,短期風險溢價回升的趨勢難以扭轉。疊加IPO可能重啟的價值外沖擊,預計市場將延續弱勢,指數或低位震盪。

  資金利率高位回落,對應資金風險偏好也將有所調整,高利率環境驅動的高風險投資熱情短期有所松動,加之成長股在市值和估值上彈性的衰減,都顯示創業板仍有調整壓力。受基本面下行和信用違約風險增大影響,銀行、地產以及多數周期資源品短期仍將面臨較高不確定性。預計3月市場將會淡化大小盤風格特征,傳統領域跨界與新興刺激主題將繼續引領市場熱點。推薦方向上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自下而上的傳統行業跨界融合,推薦商貿零售、品牌消費、冷鏈物流;二是自上而下景氣度持續改善的電力設備、新能源汽車、計算機軟件、國防軍工;三是兩會主題驅動相關的國企改革、環保治理、生態農業、二胎等。[NT:PAGE=$]

  民生證券:全面分化三線索

  三月份與二月份相比,流動性環比改善的驅動力消失,但經過二月份的一系列經濟事件洗禮,經濟數據、政策調控均不會比人們預期的更差,正的預期差有望形成股市新的支撐力量,以對沖人們對IPO重啟和國內信用風險的擔憂。三月滬綜指有望穩定在2000-2200點之間,前低后高,維持謹慎樂觀態度不變。總體穩定格局下,A股全面分化將拉開序幕。

  第一,庫存以及折舊帶動的投資缺口短期反彈,難以支撐周期板塊全面啟動,建議繼續規避地產鏈條,看好具有海外因素助力的有色和銀行;第二,成長板塊短期受IPO重啟影響面臨壓力,但總體向上趨勢不變,短期建議關注基本面確定的通信和電力設備;第三,消費板塊安全邊際最大,相對收益無憂,絕對收益看好主題集中的汽車、農林牧漁以及業績穩定的醫藥股。

  撇開中國經濟改革轉型的中長期邏輯,借助納斯達克的聯動效應,中國成長板塊整體向上的總基調沒有發生改變。3月份IPO重啟以及前期獲利盤存在拋壓,但調整應該是短期的,可以業績確定增長、基本面確定改善為軸心,尋找“成長中的藍籌”。

  華融證券:關注三類股票

  春節后的A股市場呈現從大漲到大跌的“過山車”走勢,但好在月末出現企穩。隨著兩會的順利召開,預計后市結構化行情演繹仍是大概率事件。操作規則上,建議投資者關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電力改革等概念;同時也可適當增加業績良好、估值較低的藍籌股的設定。

  第一,全國兩會於本周正式召開,除了中石化帶來的油改預期,電力改革也有望引入民營資本,形成多元化的售電市場。第二,A股16家上市銀行中,除3家城商行外,有13家銀行均已就“停貸事件”發布公告,表示房地產信貸政策沒有變化。前期受此影響暴跌的房地產板塊有望逐漸企穩回升。第三,上交所發布2014年重點工作部署,其中提出要繼續實施藍籌股市場戰略,努力做大做強做活藍籌股市場,利好兩市藍籌股群體。

  69億資金助推3月“開門紅”?

  3月首個交易日,滬深股市雙雙反彈,共有68.58億元資金流入股市。

  昨日,滬深股市低開后震盪走高。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以2075.24點報收,上漲0.92%;深證成指以7391.91點報收,上漲0.35%;中小板綜指收報6564.09點,上漲1.88%;創業板指數收報1465.14點,上漲2.11%。成交量方面,昨日滬市成交1049.81億元,深市成交1346.60億元。

  從資金流向來看,滬深股市主力資金均呈現凈流入的格局。據巨靈財經統計,昨日滬市A股資金凈流入41.15億元,深市A股資金凈流入27.43億元,兩市資金合計凈流入68.58億元。

  在眾多行業板塊之中,化工、交運設備和公用事業板塊的資金流入規模居前。據巨靈財經統計,化工板塊的資金凈流入金額為12.52億元;同時,交運設備和公用事業板塊分別凈流入資金12.06億元和10.82億元。與此形成對照的是,金融服務、餐飲旅遊和黑色金屬板塊的資金凈流出規模居前,凈流出金額分別為23.95億元、1.74億元和5967.27萬元。

  昨日兩市資金雙雙凈流入,上證綜指日K線收出“四連陽”,反映在兩會維穩預期、大盤藍籌復甦的背景下,市場交投情緒有所好轉。隨著兩會的召開,短期A股市場有望獲得支撐和提振,特別是受益政策刺激的兩會概念將受到更多關注。

  蘋果產業鏈+治霾功效 聚四氟乙烯惹關注?

  近兩年以來,蘋果的每項新專利以及重要的創新舉措,基本上都引發了全球市場的熱捧。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又公布了蘋果一項新的專利申請,名為“防止導光板刮痕失真的體系和方法”。該專利詳述了使用自我修復聚四氟乙烯涂層來保護螢幕表層的可能性,從而避免蘋果設備和Mac等顯示屏呈現失真的情況。除此之外,聚四氟乙烯還被發現在治理霧霾上具備獨特作用。據此,分析人士預計聚四氟乙烯未來將迎來需求的增長。

  蘋果新專利解決貼膜問題

  雖然iPhone 5s的螢幕已使用高強度耐刮蹭的第三代Gorilla玻璃,但許多用戶仍有選擇“貼膜出行”的習慣。然而現在,蘋果的螢幕涂層自動修復新專利技術,將有助於改變這一現狀。

  美國專利商標局日前公布了蘋果一項新的專利申請,名為“防止導光板刮痕失真的體系和方法”,這項發明詳述了使用自我修復聚四氟乙烯涂層來保護螢幕表層的可能性,從而避免蘋果設備和Mac等顯示屏呈現失真的情況。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不怕刮、能自我修復的螢幕涂層。

  這項技術看起來和LG在去年10月份公布的LG G Flex所擁有的技術很相似。LG宣稱涂層可以被用於設備任何一個地方,並且其涂料將能流進螢幕的劃痕內並讓劃痕消失。根據其專利檔案顯示,這種涂層最薄可以達到50納米。

  在專利描述中,蘋果還將這一技術和日本Natoco的自我修復技術進行了對比。Natoco的涂層是由高分子合金制成,其作用方式也和蘋果所用涂層不同——這種涂層的表面非常光滑所以很難在上面產生劃痕,並且還利用涂層的內部化學結構產生了彈簧床效應。

  據介紹,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一般稱作“不粘涂層”或“易潔鑊物料”)是一種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氫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於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它的摩擦系數極低。 [NT:PAGE=$]

  聚四氟乙烯成治霾好幫手

  據悉,聚四氟乙烯是一種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等特點,又被稱作“塑料王”,其擁有懸浮細粉、懸浮中粒、分散細粉樹脂、改性分散乳液等多個品級。

  近年來的嚴重霧霾污染,逐步令業內意識到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更多應用空間。相關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國內治理工業煙粉塵大多采用普通材料制成的除塵濾袋,無法過濾細顆粒物PM2.5。而目前已實現國產化的一種新型PTFE微孔覆膜濾料經美國權威機構檢測,對PM2.5的過濾效率高達99.9995%。

  據從事該項業務的上海凌橋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的PTFE覆膜濾料目前仍以出口為主,“不過我們堅信,隨著國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頒布實施,各工業行業對高效能覆膜濾料的需求將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PTFE覆膜濾料具備四大顯著特點:一是除塵效率顯著,其特殊結構使除塵效率可高達99.99%,大大的超過了國家標準,接近於零排放;二是使用環境的適應性廣,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濾料的耐高低溫、抗結露與化學穩定性、不老化等效能決定了它對溫度、濕度與腐蝕性氣體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對高濃度、高濕度、微細顆粒含塵氣體使用效果更佳,這些效能都是目前常規濾料無法比擬的;三是透氣性好,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濾料的透氣量可以達到3-6m3/㎡,已經超過了實際使用的要求;四是經濟效益佳,其使用壽命是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的,基於覆膜濾料的特殊結構,它的使用壽命可達3年以上,3年內使用常規濾袋所需的資金大大超過使用覆膜濾袋的投資。

  也就是說,使用覆膜濾料做成的濾袋,不僅可以更好地凈化環境,還可以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在過濾方面,PTFE覆膜濾料是在普通濾料表面復合一層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濾料。這層薄膜相當於起到了“一次粉塵層”的作用,物料交換是在膜表面進行的,使用之初就能進行有效的過濾。薄膜特有的立體網狀結構,使粉塵無法穿過,無孔隙堵塞之虞。這種過濾方式稱為“表面過濾”。覆膜濾料不僅可實現近於零排放,同時由於薄膜不粘性、摩擦系數小,故粉餅會自動脫落,確保了設備阻力長期穩定,能充分發揮袋式除塵器優越性,因而是理想的過濾材料選擇。

  國內聚四氟乙烯價格企穩回升

  據生意社的大宗榜數據顯示,2月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市場價格整體穩定,月末價格出現小幅上漲。截至2月末,國內出廠價格在54150元/噸,較月初價格53100元/噸略降0.09%,目前市場主流報價為52000-54000元/噸。

  產業鏈方面,上游原料R22報價堅挺,2月末價格維持在10080元/噸,價格開始反彈,供應量穩定,成本方面利好聚四氟乙烯價格。但下游需求一般,經銷商、貿易商的采購情況受到下游制品企業的影響,整體需求量較少。就整體行業而言,整個氟化工行業依然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產業鏈價格傳導緩慢。生意社化工分社聚四氟乙烯產業分析師袁婷認為,行業會議后部分原料價格上漲,另外,3月份是加工旺季,預計后市分散樹脂市場主流報價將達到53000-55000元/噸。

  而回顧國內聚四氟乙烯的價格周期,2003-2006年,由於國內聚四氟乙烯持續緊張,而同期國際原油和能源的價格快速上漲,致使聚四氟乙烯的生產成本水漲船高,從而進一步推動了聚四氟乙烯價格的上漲。到2006年,聚四氟乙烯的年均價格就已達到75000元/噸。近幾年來,我國市場的聚四氟乙烯價格漲跌波動很大,2007-2008年上半年,國產懸浮聚四氟乙烯樹脂一直穩定在45000元/噸左右。到2008年7月份,我國市場聚四氟乙烯分散樹脂跌到50000-51000元/噸,2008年9月后,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發酵之下,我國聚四氟乙烯的價格持續下跌,2009年最低曾跌至29000元/噸,2010年上半年恢復至49000元/噸的水平。201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聚四氟乙烯價格才正式上漲,其中2011年1-6月份,其價格更出現大幅上漲,當年1月份出廠均價在100000元/噸左右,到6月份就已漲到160000元/噸的水平,半年漲幅就達到60%。在經歷了2011年上半年的暴漲之后,國內聚四氟乙烯的價格又開始進入下跌周期,直到去年這一品種的價格都處於底部徘徊的狀態。分析人士表示,未來聚四氟乙烯的價格走勢將以穩定為主,其需求量的增長依賴各個相關行業景氣度的回升,不管是行情還是價格,都將伴隨著經濟恢復而逐漸好轉。

  借政策東風 環保概念“強復甦”?

  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昨日開幕,分析人士普遍預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環保相關問題將是會議議題的重中之重,一連串力度空前的防治“重拳”或正在醞釀於會后出臺,這有望促成當前估值溢價率相對全部A股較低的環保板塊發動一輪大級別的上漲行情。

  扶持政策或陸續出臺

  昨日是全國兩會開幕第一天,環保相關概念在A股市場上大放異彩。截至收盤,PM2.5、污水處理、垃圾發電、尾氣治理、美麗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等概念紛紛放量上攻,聯袂領漲Wind概念板塊,全日封死漲停的細分行業龍頭個股也不在少數。強勢上漲的背后,反映的是全社會對環境污染關注程度的日益加深,如何防污、治污正成為事關中國未來的頭等大事。

  從2014年兩會前各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各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重視度大幅上升。

  3月1日,在北京兩會上通過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市環保局與市政府相關執法部門將根據各部門職責,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行動。在追究法律責任方面,該條例首次增加了“對同一單位兩次以上的違法行為實行加倍處罰”的條款,對屢教不改者的處罰上不封頂。

  作為環保大省,江蘇省決定在2014年投資50億元用於開展霧霾治理燃煤電廠達標排放工程,計劃對150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脫硫脫硝。

  在中央層面,今年相關環保政策還將逐步出臺,比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臨近出臺、環保部或擴權、環保費改稅逐步推進、環保法修訂案將通過等等。在規劃目標領域投資會持續增加,行業業績持續增長比較確定。反映在資本市場,這也意味著環保相關上市公司的全年景氣度得到一定背書,行業高增長格局被提前鎖定。

  此外,今年兩會期間正值霧霾天氣卷土重來,這也使得兩會上環保領域的相關議題更受關注。分析人士認為會議成果有望率先體現在進一步加強監管和環境質量第三方監測;推行環境設施市場化和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環保領域的價格改革,包括生物質電價、污水處理價格、污泥處理價格;以及加強農村污染治理等方面。

  以政策導向為投資線索

  從二級市場走勢看,板塊的業績風險已釋放完畢,而市場對相關環保政策已有一段時間預期,環保板塊的表現卻較疲弱,這說明目前環保板塊的估值面臨的調整壓力較大。

  分析人士認為,環保議題受熱議有望提高市場對板塊的關注度從而帶來機會,但若短期內政策上沒有進一步利好刺激,在估值調整風險的壓力下板塊短期仍需謹慎。鑒於大氣污染防治、土壤重金屬修復、固廢回收再利用等環保細分領域存在行業特性、技術水平、污染程度等的不同,兩會行情帶來的市場機會仍取決於政策動向。

  東莞證券建議,接下來主要關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對板塊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今明兩年居民階梯水價將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進,各地陸續出臺水價調整方案,2014年全國有可能大范圍提水價,水務行業有望受益。

  信達證券表示,相對於超過72%的城鎮污水處理率,我國污泥的無害化處置率低於25%,發展嚴重落后。因此“十二五”期間,污泥處置將會明顯加快,預計整體投資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廣證恒生則強烈看好土壤修復板塊。該公司分析師認為,目前我國已加快土壤保護立法,建立土壤修復體系,逐步明確資金籌集、責任落實等內容,土壤修復領域將逐漸步入產業化正軌。[NT:PAGE=$]

  股市風云:有望重回上行軌道

  大盤周一紅盤迎兩會,盤中相關主題機會層出不窮,題材全面開花,藍籌穩步運行,股市行情越來越熱。目前的上漲正是對上周四連陰的修復,牛市的腳步正在穩步走來。對於這種行情,投資者捂股待漲仍是合理規則,但要提防局部熱炒題材借利好兌現。

  兩會期間A股能有如此表現,打破以往那種所謂逢會必跌的慣性思維,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市場正在慢慢走牛,同以往熊市中的走勢是有本質區別的。大盤還會繼續上漲,周一盤中洗盤而尾市拉升就是明確信號。不僅如此,在兩會更多概念被激活和更多事件驅動等背景下,市場上漲延續性也值得期待。

  老倪先生:具備較強內在反彈需求

  兩會正式開幕,在這個時間點,應該是有維穩要求的,經過了前面的快速大幅調整之后,即使不能完全扭轉局面,至少暫時大盤也將以反彈為主。

  其實,市場具備較強的內在反彈需求。上周三和上周五盤中產生了兩個低點,上證綜指是前低后高,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等是前高后低,都形成了小級別的雙底形態,宣告一個階段性殺跌暫時告一段落,將會出現一個修復性反彈過程。周一的走勢證明了這個判斷,盤面個股活躍度非常高,漲停個股數量較多,市場回到了一貫的壓著指數炒個股的良好狀態。

  估計本周上半段都將以反彈為主,希望這個反彈越強勁越好,因為這個反彈之后,出現下一波的殺跌動作是大概率事件,最悲觀的情形是類似去年6月份,僅僅是中途停頓,然后繼續跳水;較好的情形是,反彈較為強勁,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甚至重回調整前的高位,下一波的調整基本表現為二次探底,就不會有太大的殺傷力了。

  代雪峰:等待政策預期落地

  兩會召開前的幾個交易日,大盤從2100點回到2000點附近,隨著兩會的臨近,指數又開始往上爬。這是什么道理?顯然,市場對兩會是充滿期待的,兩會即將制定的政策將影響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發展方向,巨大的改革紅利將在何處釋放,釋放多久,哪些領域會出現大的變動,這都是市場所關心的。相應的,機遇和挑戰都很大,所以有一部分資金在觀望,有些干脆撤出來了,但市場仍然很活躍。

  投資者已經從中石化的發威中感受到馬年改革的魅力,這種魅力不單單是用來欣賞的,還可以由此賺錢,所以,在指數回落的背后,是巨量資金在等待更多更好的機會。這恐怕就是所謂“逢會必跌魔咒”的真相所在。在風云變幻的現象背后,是一批數量可觀的大牛股,其中一些已經現身,更多的還在潛伏,在等待具體政策的制定落實。

  許君浩:注意龍頭股異動

  上證指數周一雖然收於2075點,算是勉強突破了生命線2074點壓力,但是作為多空風向標的股指期貨卻不漲反跌(收跌0.18%),給周二的持續反彈帶來一定壓力。與此同時,通過盤面情況不難發現,近期幾大板塊的龍頭表現都不算出色,有的甚至拖了大盤后腿,比如泰山石油(行情,問診)、中信銀行(行情,問診)、中國石化(行情,問診)、比亞迪(行情,問診)、杉杉股份(行情,問診)、萬向錢潮(行情,問診)等,所以周二能否出現其它板塊接力上漲、題材輪動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大盤跟隨股指期貨直接低開在2074點下方的話,容易造成一日游行情,所以周二要重點關注大盤的開盤點位以及一些龍頭個股的異動情況。

  兩會期間,與改革、民生相關的板塊題材必然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首當其沖的就是環保。所以,即便大盤和創業板上漲受阻,但是本周個股方面不會缺少熱點,喜歡做短線的可以重個股、輕指數,關鍵在於你對政策的敏感度和選股技術的高低了;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時間的,建議逢高了結,尤其是周二創業板上午突破不了1490點的話更要注意獲利減倉。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