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基礎知識——金融貨幣體系的黃金演變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2 14:49
金融貨幣體系的黃金演變史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發現。因為黃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稀有性,黃金成為貴金屬,被人們作為財富儲備。由於黃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屬性,被人們賦予了社會屬性,也就是貨幣功能。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寫道:“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
(1)黃金被皇權貴族壟斷時期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征;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
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2)金本位制
黃金作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財富計量標準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要認識黃金在現代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導預測黃金在未來人類社會中的作用,就必須要先了解在過去人類社會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黃金在人類社會金融領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變史。
在長期的人類社會發展中,黃金被賦予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貨幣價值功能,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最後黃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漸確立,金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
金本位首先誕生在工業革命浪潮的歐洲國家,在1717年英國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給予確定,成為英國貨幣制度的基礎,至十九世紀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用黃金來規定所發行貨幣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價關係;
②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磚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磚;
③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
從以上這些內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個國家實行過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雖時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二十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二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資本主義各國為了準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與控制,使金幣的自由鑄造、所發行紙幣與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制度受到嚴重沖擊,黃金在世界各國之間的輸入輸出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金幣與紙幣之間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和輸入,這些行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3)金磚本位制
英國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於1926年恢復使用金磚本位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紙幣只能兌換400盎司的國際認許金條。同期歐美其他國家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飛速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采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磚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磚本位制度下,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準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所代替,人們持有的銀行發行的紙幣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紙幣規定的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發行的紙幣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發行的紙幣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用這種辦法壓制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達到節約流通中黃金的目的,由各國的中央銀行掌管和控制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買賣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4)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
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磚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準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係。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本國貨幣與金磚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后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二十世紀20年代的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本質上是反映了黃金緊缺和紙幣發行泛濫之間衝突的妥協。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開張。從此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臺。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