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日美高層彼此失望不斷 交鋒激烈裂痕顯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去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悍然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不僅讓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趨於緊張,更讓日美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日本媒體擔心,在今年4月歐巴馬訪日之前日美能否消除芥蒂仍是未知數。

中新網援引《文匯報》報導,對於美國政府批評安倍參拜之舉,安倍政府內部對美國的不滿情緒尚未消除。雖然首相助理衛藤晟一發表對美批評言論引發的爭議,隨著衛藤宣佈收回言論而暫時沉寂,但安倍政府相關人士的言行中卻透露出「歐巴馬政府太過於偏袒中國和南韓」的真實想法。


自民黨總裁特別助理荻生田光一在今年1月自民黨會議上指責美國的「失望」表態。他稱,共和黨時代美國從未這樣做過,正因為是民主黨政權、是歐巴馬當總統所以才這樣說。此外,日本內閣官房參與本田悅朗稱「(參拜靖國神社)必須要有人去做,(安倍的)勇氣值得稱讚」的表態被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該報還評論稱,本田對安倍經濟學背後的民族主義目標毫無掩飾之意。日本廣播協會(NHK)經營委員百田尚樹表態質疑「東京審判」和發表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更加招致美國的反感。日本首相身邊人的這種表態方式和發佈節奏已經明顯超出了個別人「失言」的範圍,從根本上讓美國對日本政府、特別是對安倍政權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真實態度產生了懷疑。

其實,美日間的不協調由來已久。早在日本民主黨執政時,時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提出「東亞共同體」把美國排除在外,使日美關係出現裂痕。

有報導稱,去年8月美國決定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實施軍事打擊,在歐巴馬尋求日本支援時,安倍卻表現出了不認同美方決定的「慎重」態度。分析稱安倍這一表態是吸取了當年美國向伊拉克動武時的「歷史教訓」。美方又通過電話和直接會見的方式尋求日本支援。直到安倍前往阿根廷出席國際奧會大會時,才最終同意在共同聲明上簽字。有分析認為,安倍在此問題上的「執著」讓美方感到日本已經開始不相信美國。

日本在參拜和TPP問題上公開與美國「叫板」也讓山姆大叔痛感日本不聽「使喚」了。去年12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日。日美雙方在會談時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後來,拜登又以「參拜影響日本與東亞國家關係」為由打電話勸安倍放棄參拜,但安倍仍執意參拜。報導稱在安倍參拜後,白宮準備的聲明中使用了「失望」字眼,據說這也充分表達了拜登對日本的不滿。

日本有分析認為,安倍認為「什麼都聽美國的」說明日美之間並不是健全的同盟關係,美國對安倍參拜「失望」的同時也讓安倍對美國感到了「失望」。而美國白宮與日本首相官邸之間接二連三的「失望」也導致了兩國之間的感情對立。

25日,TPP談判部長級會談在新加坡結束。日美關稅協議問題成為此輪談判的最大焦點,由於兩國分歧依舊,在這一問題上最終未能達成一致。由於日美之間在TPP談判上難有成果,日本國內有報道預測,美國可能會撇開日本與其他國家先行達成協定,然後再以此向日本施壓。無論如何,美日在此問題上爭論許久無果,也說明瞭美日之間因利益已毫不顧及「盟友」的身份了。

有分析指出,歐巴馬4月即將訪問東亞四國,而因安倍參拜導致的東亞關係緊張難在短期內出現緩和,日本國內錯誤歷史認識言行氾濫、對美的不滿情緒高漲,日美在TPP問題上僵持不前,都將影響到日美關係的修復和發展,甚至會進一步破壞兩國間的信賴關係。安倍的一意孤行是在製造亞洲危機,長此以往日本只會被國際社會孤立。

此外,據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美國國會調查局日前公佈的一份日美關係報告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歷史觀存在與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相抵觸的危險」,報告對安倍的歷史認識及其與周邊國家的摩擦表示擔憂。

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發聲明表示失望是「罕見之舉」,「安倍無視美國的忠告,突然參拜靖國神社,這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兩國政府間的信賴關係。」

報告對安倍加強日美同盟的努力表示肯定,但也同時指出「再次點燃涉及歷史的憎惡情感,可能會動搖地區的安全環境」,「多數美國學者認為安倍對於日美同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兩面性。」

報告認為,安倍及其閣僚在歷史問題上動作頻頻是因為安倍有著穩固的執政基礎。

報告還稱,日軍慰安婦問題經韓裔團體的一系列活動「在美國國內也逐漸被知曉」,這是安倍政府反應受到關注的問題之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