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股評論:嫌犯不肯告嫌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2 08:30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劉易斯(Al Lewis)援引一位聯邦法官的文章指出,金融危機五年后,沒有一位企業高管因此落網,其根本原因一方面在於相關監管和司法機構不願意承擔繁重工作,但更在於監管機構與政府本身其實也對危機負有重大責任。

以下即劉易斯的評論文章全文:

你永遠不會聽到一位聯邦法官抱怨公訴人不肯將毒販投入鐵窗的。

同樣,他們也從沒抱怨過檢查當局縱容賣淫者、釀私酒者、地痞流氓、匪幫,甚至是假貨販子。

可是,如果你翻開最新一期的《紐約書評》雜誌,卻會發現一篇美國地方法院法官拉科夫(Jed S. Rakoff)的文章,題目是《金融危機:為何不見高管被起訴?》

這位來自曼哈頓的法官在第一段當中明確指出了危機的犧牲者:“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生活在望當中:沒有工作,沒有錢,也沒有希望。”

數以百萬計的受害者,但是卻沒有犯罪嫌疑人。我們在美國尋找法律和公正,似乎和在底特律撥打911電話是一個結果。你打電話報告火災或者是罪行,可能有人接聽……也可能沒有。

拉科夫寫道,那時聯邦調查局實在是太忙了。九一一事件之后,他們一直在追蹤恐怖分子,而且還需要分心去考慮白領系統犯罪的問題。

司法部也是分身乏術,以至於將處理抵押和證券欺詐的任務都交給了他們的地方辦公室,盡管后者根本沒有應對這種複雜案件的經驗,迄今為止也沒有拿出任何成果。

起調查大規模證券欺詐案件,證監會是首當其沖的機構,但是當時他們只顧得上拼命解釋,為什麼會在他們眼皮底下發生麥道夫(Bernie Madoff)這樣的事情。

在那之后,他們用了五年時間去調查各種比麥道夫規模小得多的龐氏騙局,以及起訴各種內幕交易者。拉科夫評論道,他們這樣做,是因為這些小案子和那些大案子相比,處理起來要容易得多。

拉科夫並指出,司法部其實也是打的這個主意:

“你可以想想,你的女秘書會願意選擇哪一個案件——一樁已經接近起訴階段,而且几乎肯定會進入庭審階段的內幕交易案件,一樁是在剛開始階段,還需要多年時間,而且還不見得一定能夠起訴的金融危機案件?”

“當然,她會將精力投入內幕交易案件,而且如果她運氣好,進入了庭審階段,罪名確定成立,有些時候,她還會因此在一家更大的律師行貨的一份更好的工作。這樣的過程中,金融欺詐案肯定會被徹底忘卻。”

我敢打賭,哪怕拉登想要制定計劃來顛覆美國資本主義——如果這是他目標的話——也想象不出如此完美的條件。

美國陷入了與恐怖主義的戰爭,而這卻是一場令人迷惑的戰爭,沒有特定的敵國,或者有也只是錯誤判定的敵國。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企業和華爾街的大玩家們就可以趁我們分心大搖大擺地搶劫了。這罪行的規模是如此龐大,以至於愈來愈多的美國人現在開始懷疑,是不是社會主義制度之下的貪腐會少一些。

拉科夫是少數主張對金融危機採取司法行動的聯邦法官之一。他試圖阻止與監管機構和銀行進行那種備受矚目的和解——在這種和解當中,受到欺詐指控者不需要承認或者否認罪行。

比如,2011年11月,他推遲了證監會與花旗之間2億8500萬美元的和解,花旗之所以選擇和解,就是因為不願意認罪。那麼,罪行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然而,似乎也只有他這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想要知道。拉科夫強調:“難道了解事實真相不是也符合證監會的利益嗎?”最終,上訴法院駁回了他的決定。

拉科夫在文章當中承認,確實存在沒有人在金融危機當中犯有罪行的可能性。不過,他同時也指出,這可不是政府方面的主流觀點。比如,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就發現“到處都可以看到欺詐的跡象”。

“司法部其實從來就沒有明確那些捲入一系列導致金融危機的事件的高管們是無辜的。”他寫道,“他們只是拿出一個又一個藉口來避免起訴這些人,而那些藉口根本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拉科夫認為,成功起訴的最大障礙之一或許就是,政府本身也該對一些事情負責。廢除一些關鍵性的監管手段如《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以及慫恿高風險放貸行為等等,這些行為顯然也參與了吹起巨大泡沫,而之后泡沫破滅了,再之后就是大規模的救援行動。

拉科夫寫道:“是政府包辦了諸如美國銀行和美林,以及JP摩根和貝爾斯登等拉郎配的婚姻。”

“監管機構几乎沒有認真考慮過讓正接受他們救援的金融機構負起責任。更不必,自身也參與了創造條件,導致抵押證券市場欺詐成風的政府,顯然也樂不得早點原諒那些犯罪者了。”

對於想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些什麼的人而言,這確實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讀的文章。在文章開頭,還配上了來自上世紀的《紐約時報》的一幅漫,質問:“是誰偷了人民的錢?”面上的嫌疑人站成一個圓圈,手都指別人。

當所有人都做了這樣的事情,也就沒有人會被確認有罪了。(子衿)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