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IM併購迭起 傳軟銀擬入股“日版微信”LINE

鉅亨網新聞中心


江家岱

即時通訊軟件(IM)瞬間成為併購市場的香餑餑。繼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后,再傳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有意競購“日本版微信”LINE。


2月25日,外電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與韓國Naver集團旗下的日本子公司LINE Corp進行接洽,尋求入股該公司開發的IM軟件LINE。

作為微信海外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LINE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3.4億注冊用戶,其中約80%分佈於日本以外的市場。公司2月6日披露的2013年四季度財報顯示,依靠表情貼圖和手機游戲,2013年全年收入達到343億日元(約合3.35億美元),預計2014年全球用戶可增長至5億。

來自投行的消息披露,LINE為此特意放緩了海外公開上市的步伐,希望引入“具分量”的戰略股東,以提升IPO估值。綜合多位外資投行分析員的測算,全資收購LINE的估值介乎150億至200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軟銀至今仍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7%的股權,是阿里第一大股東。適逢LINE與奇虎360的一年運營協議屆滿,讓投資者不禁聯想阿里或“牽手”LINE挑戰微信在中國的壟斷地位。

消息一出,首爾上市的LINE母公司Naver Group股價飆升7.46%,軟銀股價上漲4.13%;作為競爭對手,騰訊25日下跌0.43%,報575.5港元。

日版微信

不同於微信,LINE的創立純屬巧合。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導致國內大部分通訊中斷,韓國NAVER集團位於日本的子公司NHN員工為了業務聯絡設計開發了免費通訊工具LINE,自此成為日本國內家喻戶曉的IM軟件。

根據第三方研究公司App Annie Ltd的最新統計,綜合蘋果APP STORE和安卓Google Play的下載量,LINE分別在日本、中國台灣和泰國市場名列榜首,另在智利、墨西哥和中國香港市場名列前茅。全球3.4億用戶中,日本國內市場占比僅約20%。

以年收入計算,在2013年所有蘋果和安卓智能手機平台非游戲類軟件中,LINE名列全球第一。財報顯示,LINE核心平台在去年四季度單季實現收入122億日元,環比上升20%,其中60%來自手機游戲,另有20%來自表情貼圖。

“與微信和Whatsapp相比,LINE的變現能力非常強大。手游和獨創的貼圖系列使LINE深受亞洲年輕人追捧,中國大陸以外,已然形成了LINE,WeChat(微信海外版)和Whatsapp三足鼎立的移動互聯格局。”一位要求匿名的外資投行分析師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訪問時表示。

去年10月,LINE曾傳出已聘請投行計劃在東京、紐約或香港上市,計劃籌集約10億美元,如今看來要暫時擱置了。

至少2名消息人士證實,包括軟銀在內,LINE至少收到了2份不同的收購要約,尋求收購全部或部分LINE股權。為此,母公司Naver決定延后IPO計劃,等待交易完成。

法國巴黎銀行(BNP)撰寫的研究報告分析,LINE在印度和拉美市場發展迅速,注冊用戶數有望在年底前突破5.25億,估值最少達到149億美元。另2位外資行人士測算,全資收購LINE的代價與Facebook收購Whatsapp類似,不超過200億美元。

軟銀和Naver集團的發言人對收購傳聞不予置評。

“牽手”阿里?

對中國用戶來,LINE的名字或許略顯陌生,但相信使用過360手機助手的人都聽過“連我”這個名字。

2012年12月,奇虎360與LINE簽訂了為期1年的獨家運營協議,負責LINE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推廣服務,一度被視為360對抗微信的工具。1年過去了,不僅無法動搖微信的霸主地位,LINE在360手機助手的下載量只有區區1500萬,這顯然不能讓LINE總部滿意。

有消息稱,LINE不打算與360續約,希望選擇國內另一個“氣質、品牌更接近”的應用分發渠道。LINE大中華事業部部長Frank Lee形容,LINE在中國的主要目標客戶是一、二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或年輕上班族。阿里巴巴看起來符合這個條件,若大股東軟銀入股,更增加了阿里“牽手”LINE的可能性。

記者就此向阿里巴巴集團求證,發言人表示並未聽聞與LINE的合作事宜,對大股東軟銀的入股傳聞不予置評。

前述外資分析員表示,就算阿里成為LINE在中國大陸的代理商,也不會動搖微信的壟斷地位。首先,從朋友圈、貼圖到手游平台,LINE几乎就是微信的翻版,高度同質化的定位很難搶奪現有用戶;其二,阿里不太可能放棄自主研發的“來往”。

他:“就像微信在中國台灣、日本等市場碰壁一樣,LINE同樣難以打入微信主導的大陸市場,無論阿里還是360,很難顛覆現有的IM格局。”

但有私募基金經理質疑,騰訊目前獲得的天價估值正是基於微信在國內市場的唯一性和壟斷地位;一旦LINE選擇與阿里合作,不排除會出現類似“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的激烈競爭,而這會改變騰訊的投資邏輯。(編輯 於曉娜)

文章標籤



Empty